光华社

分享互联网新闻

中国二三线城市出新规“抢人才” 但是......

更新时间:2017-10-13 06:01点击:

【侨报网综合讯】在中国,大学生们毕业后的第一份工作非常重要,它往往决定了未来几年在哪个城市发展,甚至将来安家落户。

所以,现在人们逐渐注意到,近两年越来越多的中国二三线城市,在绞尽脑汁的吸引优秀人才。不仅要“抢人”,还得要“留人”。因此不少城市针对大学生们退出的优惠政策五花八门极具吸引力。

清华大学2017年本科生毕业典礼 新京报

清华大学2017年本科生毕业典礼。图片来源:新京报

据中国新闻网报道,湖北武汉市10月11日晚发布留汉大学毕业生落户、住房和收入的新政,对于毕业生来说,优惠可谓非常多。

在这份文件之前,武汉市已经出台了不少相关政策。

据报道,这些新政是武汉市相关部门经过深入到大学毕业生群体,以及高校、企业等相关单位,多次调研后得出的。目的是把武汉打造成“青年之城、梦想之城、创新之城、活力之城”,实现留汉大学生“能就业、易创业、快落户、好安居”。

新规包括落户条件、安居住房和薪酬收入3个方面。

其中,大学生落户条件再次放宽。一是放宽年龄限制条件。博士、硕士毕业生不受年龄限制,普通高校本科学历由年龄不满35周岁放宽至不满40周岁;普通高校专科学历、非普通高校本科学历由年龄不满30周岁,放宽至年龄不满40周岁。二是取消择业期限制条件。不再按毕业3年内和超过3年、普通高校和非普通高校设置不同的限制条件。三是取消就业创业限制条件。落户与就业创业政策“全脱钩”,就业的取消劳动合同和社保证明,创业的取消营业执照和半年以上缴税证明等材料。

安居住房政策则争取“让更多留汉就业创业的大学毕业生以低于市场价20%买到安居房、以低于市场价20%租到租赁房”。

大学生选择就业城市和工作岗位最为关注的问题是薪酬,这一点武汉政府也考虑到了。

武汉本次在全国率先出台大学毕业生指导性最低年薪标准,确定大学毕业生指导性最低年薪标准为:大学专科生4万元、大学本科生5万元、硕士研究生6万元、博士研究生8万元。此次出台的指导性最低年薪标准,总体水平在同类城市中位居前列,同时远高于武汉市最低工资标准1750元/月。大学专科生年薪是武汉市最低工资标准的近2倍,博士研究生达到近4倍。

在这份文件之前,武汉市已经出台了不少相关政策。

今年1月,该市提出实施 “百万大学生留汉创业就业工程”;

3月,宣布大学生在读期间,可以个人名义缴存公积金,解决留汉大学生住房难问题;

4月,全面放开大学生落户门槛;设立人才安居房建设基金;每年提供1万个以上基层社会服务岗位,吸纳大学生就业;

6月,出台9项贴心政策措施,涵盖安居落户、促进就业、支持创业各领域。

看得出来,武汉为了“抢人”、“留人”真的是拼了。效果呢,确实是有的,统计显示,截至今年9月底,大学毕业生在武汉落户人数比去年同期增长311%。

不仅是武汉,随着以北京和上海为代表的一线城市户口指标收紧。反观成都、武汉、西安、南京等二线城市,则不断开出优厚条件。

但是,尽管推出诸多优惠条件,吸引人才仍然不是一件短期立竿见影的事。

《工人日报》指出,有不少在二线城市工作了两三年的大学毕业生正向北上广“回流”,尤其在互联网、传媒和金融行业,趋势明显。

《新京报》认为,在不少大学生中流行的“宁要大城床,不要小城房”的社会观念,就是很多毕业生渴求更大发展空间的现实写照。在这些人眼中,一线城市房价居高不下、落户困难、生活水平高等问题人尽皆知,但面对更集中的资源、更包容的城市氛围,那些生活上的困难就成为可以忍一忍、就当是磨砺自己的“劫难”。

尤其是,互联网、传媒、金融等行业密集在一线城市,在这些行业中,“到一线城市去”有可能成为几近固化的阶层流动中,不多的上升渠道。

在此背景下,很多“高精尖”人才青睐大城市是必然的。

就这群人来说,不是二线城市的诚意不够,而是一线城市的魅力太大。

官方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