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17-10-17 17:02点击:
原标题:外媒说“中国贡献世界GDP增长1/3”背后的故事
近日,美国《华尔街日报》网站刊文称,如果没有中国经济的强劲增长,过去五年全球GDP将少增三分之一,中国未来五年的发展道路将对全球市场和经济产生重大影响。
其实,作为一个发展中的大国,中国对全球市场和经济的影响一直存在。尤其是当中国一跃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综合国力快速提升后,随着经济的持续发展,这种影响越来越大、越来越重要。
中国如此大的体量,自然会引起各方面的关注。在这些对中国的关注中,时不时会出现一些怀疑之声,轻则认为中国的发展面临不少的风险挑战,亟待克服,重则臆想中国发展遇到迈不过去的坎,甚至走向所谓的“崩溃”。这类怀疑论者,很大程度上是站在西方国家已有发展模式的立场上,戴着有色眼镜来看待中国的发展。
然而,在这些怀疑声中,中国依然一步一个脚印砥砺前行。改革开放近40年的发展成就有目共睹、举世瞩目。中国安然渡过了1997年的亚洲金融危机,抵御住了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保持了连续几十年的高速经济增长。即便是在受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世界经济增长普遍乏力的背景下,2013年至2016年中国经济依然保持了年均7.2%的中高速增长,对世界经济增长的平均贡献率达30%以上,超过美国、欧元区和日本贡献率的总和。当今世界经济复苏持续加速,中国的贡献功不可没。
随着中国经济的持续强劲发展,人民的收入水平显著提高,生活质量明显改善。从反映生活水平的恩格尔系数看,2016年全国居民恩格尔系数为30.1%,接近联合国划分的20%至30%的富足标准。再从衡量人民生活水平另一个指标人均GDP看,2016年中国人均GDP达到8123美元,首次高于中高等收入国家人均GDP7939美元的水平,进一步接近世界人均GDP10151美元的水平。经济持续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明显改善的一个最直观的例子是,从2013年到2016年,中国连续4年成为世界第一大出境旅游消费国,对全球旅游收入贡献平均超过13%。
当然,中国经济发展并非一帆风顺,在复杂的国内外环境下时常有风险挑战需要去面对、去解决。鉴于中国经济运行面临的突出矛盾和问题虽有周期性、总量性因素,但根源是重大结构性失衡的问题,以“三去一降一补”为主要内容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应运而生。针对中国制造业大而不强的挑战,我们提出了《中国制造2025》行动纲领,旨在迈入世界制造强国行列。为了调动微观主体的积极性、激发市场活力,我们实施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战略。
诸如此类,这些经济领域的全面深化改革,得到了国际上持公正立场的机构或人士的积极肯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被许多G20成员国认为是有效应对经济增长困境的良策。《中国制造2025》,在德意志银行的一份研究报告看来,“目标是宏伟的,也是极具野心的”。英国高端智库NESTA(英国国家科技艺术基金会)就认为,“‘双创’不仅是创业者和小微企业的兴业之道,也是大企业的兴盛之道,更是中国制造业改革、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新动力之源”。
不过,随着综合国力显著提升,中国改善全球经济治理的积极行动,对有些国家而言则是心情复杂、五味杂陈。比如,以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为主要内容的“一带一路”建设,在得到沿线国家积极响应之际,免不了有些国家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在给予肯定、愿意合作的同时又对中国的投资进行更为严格的审核。再如,以促进亚洲地区基础设施建设的亚投行的建立与运营,在少数国家看来是“另起炉灶”,并以各种理由“推三阻四”……
发展是解决中国所有问题的关键,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中国走出了一条不同于以往的发展道路。改革开放近40年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的这5年,中国的发展是全方位的,取得的巨大成就为发展中国家和新兴市场国家提供一种崭新的发展模式。这些年来,我们一心一意谋发展,走好自己的发展道路,用不断取得的发展成就逐渐打破了西方对发展模式解释权的垄断,扭转了一些人对中国发展道路的偏见,赢得了世人越来越多的尊重,中国智慧、中国方案越来越产生深刻的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