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华社

分享互联网新闻

消除催婚焦虑,要善用亲情这味药

更新时间:2019-02-12 20:08点击:

  “找对象了吗”“啥时候结婚”……春节假期,中国单身青年返乡过年被父母、亲戚“连环拷问”,遭遇“花式催婚”,折射当代人的婚恋焦虑。(2月7日 中国新闻网)

  亲人开启“魔鬼式催婚”,单身青年纷纷拿出各大自媒体整理的“反催婚”指南见招拆招。然而,指南未必有多大帮助。一方面,理解它的人不用读,不理解的人不会读;另一方面,读指南不必拘泥于词句,中国人讲究“运用之妙,存乎一心”,指南、规范、建议都是在给出一个思考方向而已。理论上说,能存乎一心的人,读完了《催婚指南》,也就读完了《求婚指南》或《扫墓指南》。

  事实上,年轻人对未来有许多期许,竭力发挥对生活的主观能动性,以追求更高的品质,满足精神需求。然而,突如其来的催婚压力容易带来突然的迷茫。心理学家阿奈特认为,在结婚平均年龄较高的社会中,年轻人的大部分时间可以成为其探索和不稳定的时期、自我关注的时期以及存在各种可能的时期,这一时期被称为成人初显期。在成人初显期,年轻人在心理层面仍未脱离青春期,虽然更加独立,逐渐成为社会主力,却没有完全承担起成人的角色。

  言下之意,很多年轻人对自我同一性的探索还需进入更深的层次,在挫折和失败中不断调整,从而更加了解对未来的期待,最终方能成为具有自我效能感和自立的成年人。在这种情形下,长辈不宜一味鼓噪其步入婚姻殿堂。

  某种意义上,单身青年也算是“弱势群体”,即便逢年不被催婚,随着年龄渐长,也面临成家的焦虑。亲情是青年消除焦虑的一味药,至于药性如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亲人的态度。倘使运用得当,在交流中恪守提问边界,尊重他们的婚姻观和婚姻规划,助其完成承担赡养抚育责任的心理建设,为其留下喘息的空间,将是一味良药。如果只是看到孩子年龄趋大,不及其余,即以结婚相逼,则可能良药未成反自制恶果,将是一味毒药。

  催婚的板子也不能只打到亲人身上,亲人只是无数稻草中的一根。社会氛围是否足够开放包容,何时能把婚否、何时婚的决定权彻底交还年轻人,同样值得追问。

官方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