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19-02-17 15:06点击:
清华新闻网2月16日电(通讯员 孟至欣 姚彤彤 李晓杰)为了探索中国创新科技在飞速发展中的辉煌成就,调研中国商业飞机的未来发展方向,促进高校和企业的产学结合,寻找大飞机研制中的清华身影,引导研究生同学树立正确价值观、就业观, 1月28日至29日,清华大学精密仪器系寒假实践支队前往上海,围绕“引领创新发展,助力大国启航”的主题开展了为期两天的寒假实践活动。
匠心之路,永不放弃
1月28日上午,队员们来到了中国最大的民用飞机总装制造中心——中国商飞总装制造中心。进入公司后,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三架民用飞机:“运十”、MD-82、波音737飞机。在人力部沈杰的讲解下,同学们了解到总装制造中心是从飞机修理起步,成功研制了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四发喷气式客机“运十”,完成了与美国原麦道飞机公司合作生产35架MD82/83飞机,并且承担了波音737飞机90%以上的平尾制作。对于制造中心来说,和国外先进公司的合作,一方面可以学习国外先进的制造技术,另外一方面,也激励着我们要不断赶超,发展核心技术,不再受制于人。
队员在飞机前合影留念 万震松 摄
引导我们走向“运十”飞机的是永不放弃碑和由运十总师们的手模组成的匠心之路。永不放弃碑由中、英、俄三种语言组成,象征着国际合作。该碑的设计像一个抽象的“飞”字,象征着我国民航事业不断的向上升腾。在匠心之路上,我们也看到了清华人的身影。“运十”飞机的副总设计师程不时先生,1951年毕业于北京清华大学航空工程系,是中国航空航天部有突出贡献的专家。
永不放弃碑 孟至欣 摄
匠心之路上程不时先生手模 孟至欣 摄
队员们有幸登上“运十”飞机进行参观。精仪系2015级张乾认为,在参观国产“运十”飞机的驾驶舱和客舱过程中,感受到了科研前辈们在艰苦条件下自强不息建造国产大飞机的决心,感受到了永不放弃的精神和老一辈科研工作者的匠心精神。自己也将沉下心做科研,把自己的人生价值和中国梦结合起来,为祖国的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力量。
队员们参观“运十”飞机驾驶舱 万震松 摄
让中国的大飞机翱翔蓝天
1月28日下午,队员们来到了民用飞机试飞中心。在机库中,队员们有幸看到了正在进行加油和称重的C919大型客机。通过参观同学们了解到,C919中,C是China的首字母,也是中国商飞英文缩写COMAC的首字母,第一个“9”的寓意是天长地久,“19”代表的是中国首型中型客机最大载客量为190座。在机库参观时,同学们与工作人员积极交流,提出了自己关于C919的疑问,听了许多关于C919的传闻逸事,以及C919取得适航许可的艰辛历程,现场气氛十分热烈。尽管有许多的核心技术需要攻关,但为了让中国的大飞机翱翔蓝天,就要做到“长期奋斗、长期攻关、长期吃苦、长期奉献”。
队员们在试飞中心合影留念 万震松 摄
随后,队员们参观了中国商飞试飞指挥大厅,观看了C919首飞纪实、习近平总书记参观访问试飞中心的宣传视频。精仪系2017级康漫青说,当视频播放到首飞成功时,那种民族荣誉感足以使人热泪盈眶,她也非常开心和感激能有这样的机会深入一线进行全面调研,也鼓励了自己要不断努力,将来为我们的国家作出自己的一份贡献。
下午14:30,队员们与清华校友进行座谈。首先由精仪系学生组组长副教授王文会老师介绍实践支队情况,并表达了对商飞公司的感谢,随后队长精仪系2017级李晓杰介绍了支队的队员组成情况,和同学们希望了解的问题。试飞中心的材料学院2015届校友金亚楠介绍了商飞目前的发展情况和人才培养模式,工业工程系2017届校友李蓉婷介绍了目前商飞的主要业务分布,分享了自己的职业发展经验,引导同学们建立正确的价值观和就业观。在交流的过程中,队员们了解了我国飞机制造行业在世界上的技术地位,积极提出自己的问题,探讨中国飞机制造业的发展方向。
队员与校友座谈 万震松 摄
临时党支部助力实践
为统一思想、增强凝聚力,支队成立了临时党支部,包括正式党员8名。在实践过程中,党员发挥了模范带头作用,为保证实践过程顺利进行、深化实践成果作出了重要贡献。在实践活动中,临时党支部进行了两次组织活动。同学们针对中国大飞机制造目前存在的问题、发展情况及成果进行了讨论,在技术、人才、管理等不同的方便都进行了充分的交流,结合自己的专业对相关进行了分析,推动了实践活动的顺利进行。
临时党支部组织同学讨论 李晓杰 摄
同学们进行了就业择业观的讨论,同学们分享了自己的就业观与个人规划,王文会鼓励大家要树立作贡献、重发展的理念,要树立奋斗、积极主动的观念,把个人理想与国家需求结合起来,把眼前利益和长远的发展结合起来,真正找到适合自己兴趣和能力, 既被社会需要又有利于自己长远发展的岗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