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华社

分享互联网新闻

一头连着成都医学城 一头连着美国硅谷 啥子科研这么“洋”?

更新时间:2019-04-02 22:21点击:

  迈向高质量,提升新动能。

  2017年7月,成都市决定统筹布局建设66个产业功能区,作为支撑高质量发展的空间载体,破解“大城市病”的必由之路。

  聚焦质量变革,加快提升产业功能区布局质量、项目质量、配套质量。

  产业功能区建设总体规划基本完成之后,更重要的是要精工细作,画好“工笔画”。

如今,

这些产业功能区建设得怎么样了?

从传统工业园区到产业功能区,

之前产城分离、同质竞争、公共服务不配套、

基础设施不专业等现实问题,

又解决得咋样了?

带着这些问题,

小锦走进我市各个产业功能区,

探寻来自基层的生动实践。

今日关注

一头连着本地研发人员 一头连着美国硅谷

瞄准高精尖 成都医学城迈向高质量

今日成都日报01版版面图

今日成都日报01版版面图

  时间:3月29日,星期五,下午6∶00

  地点:成都医学城·医学人工智能企业·四川希氏异构医疗科技公司办公室

一头连着成都医学城 一头连着美国硅谷 啥子科研这么“洋”?

不少市民已经下班了,

甚至开始耍周末了,

这里却是热火朝天的场面~

开party?庆年会?

No!

他们在……

进行一场越洋视频会议,

视频的那头,

是美国硅谷联合研发中心的科研人员。

  “之所以选在这个时候举行视频会议,是考虑到硅谷那边时差问题。”公司副总经理郝晓亮告诉小锦,这样的越洋视频会议每周要举行几次,遇到问题,两边的研发人员就会“聚在一起”展开头脑风暴。

  一头连着成都医学城,一头连着美国硅谷。希氏异构在医学人工智能领域捷报频传: 

  2017年,推出了人工智能消化内镜;

  2018年,公布了其独立拥有的超算中心——神农1号。

  希氏异构“高大上”的科研成果,正是成都医学城瞄准高精尖,迈向高质量发展的一个缩影。

成都医学城

成都医学城

一晃而过

内镜系统瞬间给出“诊断”结果

  人工智能消化内镜有何特异功能?

  郝晓亮当场为小锦演示,24帧内镜影像,一秒钟时间在消化内镜人工智能系统前一晃而过,系统瞬间给出“诊断”结果:息肉、静脉曲张、糜烂、溃疡、萎缩性胃炎等病变,在它的“火眼金睛”注视下插翅难逃,毫秒级速度准确呈现。

  消化内镜检查,是大部分消化道疾病尤其是肿瘤最为直接、可靠的诊疗手段,很多高危疾病若能早期发现,均有可能被治愈。近年来,消化内镜设备在我国已经非常普及,但由于医生资源的不足,消化内镜常规检查、肿瘤早期筛查在我国暂未得到普及。“消化内镜人工智能应用技术,就像一个高水平的专家一样,又不会像人那样容易疲劳。”郝晓亮颇为自豪,他说,该技术可以帮助临床医生快速完成高质量检查,提高检查效率,减少疾病的漏诊,从而在短期内使消化内镜检查能力倍增,造福广大群众。

科研人员正进行产品研发

科研人员正进行产品研发

  又一项医疗黑科技诞生,为何选择成都医学城?

  郝晓亮告诉小锦,是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温江院区吸引了他们。“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技术力量强,历史数据保存好,能够满足我们训练人工智能的需求。”郝晓亮说,比如要让人工智能系统识别息肉,需要给它看几万张影像图片。

工作中的产品研发员

工作中的产品研发员

一种疗法 

让失明患者恢复视力

  地点:成都医学城三医创新中心A区D6幢

  ——成都医学城基因治疗公共技术平台,这里即将开展的前沿科研工作。

成都医学城三医创新中心

成都医学城三医创新中心

  “基因治疗公共技术平台是校地企合作的产物,该平台由四川大学生物治疗国家重点实验室与温江区、新尚集团合作进行基因治疗药物研发与生产。”负责该平台运营的成都金唯科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刘承红一边查看装修进度,一边告诉小锦一个好消息:失明患者通过基因治疗,也可以恢复视力!

  刘承红进一步解密,成都医学城基因治疗公共技术平台核心人物,正是中国科学院院士、四川大学生物治疗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魏于全,他经过20年的艰苦努力,正在将基因治疗遗传性失明一步步变成现实。“不久前,在武汉一家医院的临床试验中,152位患者进行了基因治疗,6个月后71%的患者重见光明。”

  作为最耀眼的“明星”疗法,基因治疗这样的高新技术,即将在成都医学城生根发芽。采访中,谈及这项技术,不管是成都医学城的管理者,还是企业从业人员,都异常兴奋,因为这一重量级平台的建设,将重点做好基因治疗创新药物的研发、转化、产业化及人才培养工作,实现四川大学国家级创新药物研究平台与温江区生物医药产业实体间的无缝衔接,以及创新药物研发“技术链”向“产业链”延伸,这将聚集更多有志于基因治疗的高端人才创新创业。

成都医学城三医创新中心沙盘

成都医学城三医创新中心沙盘

一个平台

“串”起上下游众多企业

  希氏异构、基因治疗公共技术平台等重大项目的落地生根,让成都医学城在吸引项目上产生了磁石般的效应。“过去的产业园模式下,往往注重项目数量,而容易忽视产业协作。”成都医学城(科技园)管委会主任王家泉说,此前温江虽然已经分布着众多“三医”企业,但由于在产业链条上缺乏关键环节和关键配套,园区内要素之间还难以形成高效流动和紧密协同。

  破解“重项目数量、轻企业协作”难题,在成都医学城基因治疗公共技术平台落地之前,一个重要的突破口就是龙头企业——药明康德的引进落户。作为成都医学城重点龙头企业,药明康德生命健康产业园,不仅投资高达100亿元,还与温江一家医院设立GCP临床试验中心,可开展生物等效性研究。

  采访中,谈到这个试验中心,成都医学城的药企高管十分兴奋,这意味着以后生物等效性研究可以直接在温江做,再也不用跑到省外,会节约很大的研发成本。对此,四川科伦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全球研发运营副总裁陈得光就表示,“药明康德GCP临床试验中心建成后,这项业务我们可以把它包完!”

  一个龙头企业,一个公共服务平台,可以将分散在城市间的上下游企业“串”在一起。关键环节上,龙头企业和公共服务平台对于产业链的重要性可见一斑,而这样的公服平台,在成都医学城已有6个建成投运,与此同时,建成投运109万平方米孵化器,启动建设16万平方米标准厂房,科伦研究院、百裕药业、八一康复等199家医学研发、医药生产和医疗服务企业建成投运,药明康德、集萃药康等39个重大项目即将动工或加快建设,产业社区初具雏形。

即将竣工的华邦明欣药业生产基地

即将竣工的华邦明欣药业生产基地

观察

成都医学城引进上百家医疗企业

几乎涵盖医疗产业各个部分

  在成都医学城三医创新中心一期招商大厅,几个造型独特的机器人吸引了不少往来客商的目光。成都连康投资有限公司总经理张和平向小锦介绍,这些机器人都是医疗机器人,拥有陪伴、巡视等功能,可辅助治疗先天性脑瘫、自闭症等疾病,在全国性的比赛中,该款机器人还曾获得大奖。“这款机器人的诞生,可以说是我们聚集产业后所带来的产物。”

  小锦了解到,成都医学城已成功引进上百家医疗企业,几乎涵盖了医疗产业的各个部分,其中,有四川省八一康复中心这样的专业医疗机构,也有朴森公司这样的医疗器械生产公司。

  “面对来自全川甚至全国的大量病患,八一康复中心在治疗过程中发现,对于自闭症的治疗,一些需要每天重复的治疗手段交由具备一定智能的机器人实施可能效果更好。”张和平告诉小锦,了解到这一情况后,专业生产机器人的朴森公司主动与康复中心对接,在与专业医生沟通的基础上,将科学治疗的办法编写成程序,并打造出可有效改善自闭症的机器人,形成了临床和科研的互动。

  “在园区,因产业聚集而互动碰撞出火花的案例比比皆是,不少企业都从中受益取得长足发展。”张和平说。

  同在成都医学城,华邦明欣药业生产基地项目正如火如荼地建设中,小锦到时,该项目负责人王斌正头戴安全帽在工地上穿梭,他一边视察项目的进度,一边指导相关工作人员开展工作。“在我看来,成都医学城产业聚集的特质也为后续的招商引资提供了巨大的帮助。华邦愿意将年产值达到10亿元的项目落地成都医学城,就是看中了这里产业聚集,产业上下游企业丰富。”

  下一步,成都医学城将继续招强引优、强链补链,围绕生物技术、医疗人工智能、价值医疗、全程健康、医药工业4.0五大医药健康产业发展趋势,盯紧“1+3+N”招商目标,加快推动“三医两养”产业链垂直整合、集群成势。

成都医学城三医创新中心内工作的科研人员

成都医学城三医创新中心内工作的科研人员

【访谈】

坚持“亩产论英雄”形成要素供给比较竞争优势

——访温江区政府副区长、成都医学城(科技园)党工委书记 路红星

  “产业功能区是推动城市转型升级和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主要抓手,是解决园区模式产城脱节、职住分离、功能单一、配套缺失等弊端,实现产城融合,构建高质量现代产业体系的必由之路。”

——路红星

  路红星介绍说,按照市委、市政府建设产业功能区的要求,成都医学城(科技园)高水平编制功能区规划,高效率推进功能区建设,成都医学城发展态势良好。

  ●工作方法上,成都医学城建立“1+1+N”中外专家联动机制。聘请美国BCG 咨询公司编制产业规划、上海新城市设计院编制城市规划,邀请省区市行业部门帮助分析现状、短板,组织指挥部成员单位开展16个子课题研究,既同台竞技,又相互切磋,解决了产业规划与城市规划两张皮问题。

  ●规划理念上,成都医学城坚持全球视野、国际标准。准确把握生物技术、医疗人工智能、价值医疗、全程健康、医药工业4.0全球健康产业五大发展趋势,确定8个产业方向17个细分领域,制定“两图一表”,抢占制高点。

  ●发展策略上,重构人城产、跨界融合。遵循温江“南城北林”空间格局,打通医学、医药、医疗、AI/大数据四大领域创新链,激活“生态本底、产城融合、城市魅力、服务功能”四大要素云,优化“资源、政策、协同”三大机制保障。与攀枝花西区协同共建国家级综合创新康复辅具产业园,勇担全省健康产业主干。

  建立“亩产论英雄”评价体系,成都医学城将强力推进提质增效,腾挪高质量发展空间,力争通过 3-5 年努力,综合实力跻身全国生物医药园区前10强,真正成为全省医药健康产业主干。(完)

  成都日报·锦观新闻 记者 赵一 白洋 摄影 胡大田

官方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