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华社

分享互联网新闻

乡村“领头雁” 许中国农村一个美好未来

更新时间:2019-06-11 17:09点击:

  中新社北京5月13日电 题:乡村“领头雁” 许中国农村一个美好未来

  中新社记者 王祖敏

  “富不富,看干部。”这句曾在中国农村广泛流行的俗语,反应了“村干部”和带头人在中国农村致富、乡村振兴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由中国慈善联合会、清华大学社会学系等十余家机构联合发起的“乡村振兴领头雁计划”线下工作坊13日在清华大学举行开班仪式。该计划正是旨在培养一批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新农人骨干,助力中国乡村振兴。

  中新社记者采访了几位“领头雁”代表,他们的描述和愿望,勾勒出了一幅中国新农村的美好蓝图。

  研究生毕业、大学教师,来自宁夏的马小梅原本有着令人艳羡的身份与职业。但因出生在农村的她怀揣着一个改变农村生活现状的梦想,她在2014年的那个暑假告别了大学校园,成了一名村官。

  6个年头的“村干部”经历,让马小梅感慨良多。她认为,要建设新农村,最需要改变的是人的思想。“宁夏农村比较闭塞,一些村民的思维和理念相对落后,对一些新事物、包括一些致富途径接受起来比较慢,接受度也有限,因此需要耐心、细心地去点滴渗透。”她说。

  在加入“领头雁”培训后,受到老师的启发,针对所在村的特点,她想出“互联网+农旅”的点子,并结合课程内容撰写了宁夏回族自治区智库课题并进行申报,以期打造乡村田园综合体,以乡村旅游、大棚种植等实业,带领村民致富。

  如果说当初她的梦想更多的是凭借一腔热血和一片赤诚之心的话,如今这个“梦想”则在对田间地头来回丈量后,有了一个相对清晰的轮廓——她的村子应该是一个干净整洁、绿色环保的世外桃源,村民们都洋溢着温暖、质朴的笑容;因为富足,村民们更有底气和自信,外出打工的年轻人也回来了,村子里欢声笑语,人气兴旺;那儿还应有着本村特有的乡土文化和乡土精神……

  同样跃出农门再回村的还有来自四川南充的吴伟。2015年大学毕业时,学习信息管理专业的他毅然回到家乡创业。在父子几乎反目和村民对他“不务正业”等的奚落声中,他执着地带领父老乡亲进行有机水稻种植和生态稻田鱼养殖。3年来,建成示范基地规模达800余亩,辐射面积达1200余亩。如今,他已是南充市鱼之道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南充市高坪区辉煌水产养殖专业合作社理事长。

  谈到未来计划,这个看起来还是一个阳光大男孩的“90后”已经有了宏伟构想。“我们将运用‘互联网+公司+合作社+品牌’的经营模式,带领村民共同致富,同时吸引更多的农村青年投身到乡村振兴事业中来。到2028年,我们要引领中国稻渔综合种养创新发展,成为中国生态稻田鱼的第一品牌!”

  返乡创业的苗族女士杨昌琼,来自贵州省雷山县控拜银匠村,从事非遗苗族银饰锻造及经营。她的愿望是通过“领头雁计划”的培训长知识、交朋友,汇集更多的优质资源,让村里重回当年制作银饰的繁胜景象,让苗族银匠文化带动当地发展乡村旅游。

  ……

  正如中国慈善联合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刘福清所言,在中国有一大批有担当、有情怀、有能力的乡村振兴带头人,他们将助力中国农村产业兴旺、生态宜居、生活富裕,共同打造一个属于中国新农村的美好未来。(完)

官方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