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19-06-16 05:15点击:
原标题:全球占比近半,中国版智慧城市怎么建?
(经济观察)全球占比近半,中国版智慧城市怎么建?
中新社北京6月14日电 (记者 庞无忌)在中国经济增速换挡的关键阶段,融合了人、物、信息等诸多资源,集物联网、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应用于一身的“智慧城市”被公认为下一轮增长的重要引擎。2019(第五届)中国智慧城市博览会14日在京开幕。开幕式上,多位政商专家支招中国版智慧城市建设要点。
5月7日,在第二届数字中国建设成果展上,通过“城市大脑”统一指挥的智慧城市综合治理沙盘吸引了许多民众前来参观了解。中新社记者 张斌 摄
第十二届全国政协副主席王钦敏在当日的开幕式上表示,智慧城市建设有四大要点:一是要着力为经济发展注入新动能。二是要着力推动城市治理迈上新台阶。三是要推动城市的绿色可持续发展。四是要推动城乡一体化融合发展。
自2012年中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下发文件,开展国家智慧城市试点以来,数百城市涌入智慧城市建设“大门”。住建部相继公布三批试点城市名单,共计277个城市“入围”。
更多城市自发进行智慧城市建设。国家发改委原副主任彭森此前透露,截至去年,全国100%的副省级以上城市,76%以上的地级城市和超过32%的县级市,总计大约500座城市已经明确提出或者正在建设新型智慧城市。根据德勤发布的一份报告,这一数字占据全球已启动或在建智慧城市数量的近一半,远超排名第二的欧洲(90个)。
虽然建设热情巨大,但业内普遍认为,目前中国智慧城市发展仍处于起步阶段,绝大多数城市处于起步期或准备期,成熟期城市空缺。
中国版智慧城市发展的关键是什么?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德仁在此间指出,中国发展智慧城市具有后发优势,虽然基础较差,但资本比较充足,借智慧城市这个抓手,可以实现低碳、绿色、可持续的发展。
不过,作为一个快速建设中的发展中国家,李德仁表示,中国也有不少独特的挑战,包括超大城市误区和基础设施建设跟不上等,光靠“智慧”是解决不了的,必须抓好现实城市的具体规划和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提升城市建设水平,才能让智慧城市落到实处。
政府在其中应该扮演何种角色?中国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理事长李铁指出,无论技术多先进,最终在市场投入中有回报,才能形成最好的社会效应。李铁指出,智慧城市不应仅由政府主导,而应通过无数市场创新的科研成果形成在城市的应用,让它为政府服务,为居民服务,为广大的市场需求服务。政府可以购买服务,提高服务效率,城市居民也会得到更大的收益,更能激发企业在智慧城市各项技术的研发和创新。
中美绿色基金董事长徐林认为,虽然很多服务主体是企业,很多技术创新也由企业发起,但不意味着政府可以无所作为。政府在智慧城市建设方面应该进一步加强规划和引导。因为智慧城市涉及到方方面面,包括不同领域的连接和数据的共享,各自为政会造成资源大量浪费。同时,智慧城市也涉及到私人数据、私人隐私信息的保护问题,这些都需要政府的统一规划和法治制度保障。
浪潮集团副总裁姜振华指出,作为运营商,关键在于如何整合方方面面的资源,怎样才能跟各合作方在一个城市里愉悦地合作,这需要一个组织者。而政府往往扮演了这个组织、牵头和监管的角色。
麦肯锡全球研究院院长华强森指出,每个城市应配有城市发展的基础设施,比如铁路,智慧城市应建立在城市基础设施之上。他认为,政企合作是智慧城市发展的唯一办法。
本届智博会展出面积23000平方米,展期3天,多位国家部委官员和两院院士、40余位城市主管市长、600余个地方政府组团、200余个知名企业、近2000名相关企业机构代表、50余位国际嘉宾出席,参会参展人数预计将达10万人次。(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