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19-10-13 22:06点击: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北京10月13日电(中国青年报·中国青年网记者 崔丽 见习记者 韩飏)“伟大历程 辉煌成就——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大型成就展”(下称成就展)自9月24日起在北京展览馆展出以来,每天前来参观的观众络绎不绝。有细心的观众注意到,《中国青年报》的报道不时闪现在成就展上,从著名通讯《为了六十一个阶级弟兄》到“大眼睛”所代表的希望工程,一路见证、记录着新中国走过的峥嵘岁月。
“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大型成就展”展馆外,中国青年报·中国青年网记者 韩飏/摄
成就展全景浓缩在总面积15500平方米的展厅,以年代为序,集中展现从1949年到2019年间新中国走过的70年光辉历程,成为一部编年体式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历史,生动鲜活地展现在观众面前。有着70年创刊历史的《中国青年报》一路与新中国同行。
行至1960年展区前,《中国青年报》1960年2月28日头版报纸被单独装裱在一幅相框中,头条文章《为了六十一个阶级弟兄》异常醒目。一旁的内容介绍中写道:《中国青年报》发表的《为了六十一个阶级弟兄》是20世纪60年代著名的通讯报道,记叙了一场在党的领导下抢救阶级弟兄的紧张战斗,61位民工最终成功得救。
中国青年报1960年2月28日刊发的《为了六十一个阶级弟兄》通讯报道报纸装裱图,中国青年报·中国青年网记者 韩飏/摄
那场惊心动魄的抢救穿越时空历历在目。那年春节刚过,山西省平陆县61位民工集体食物中毒,生命垂危。当地医院在没有解救药品的危急关头,用电话连线全国各地医疗部门,终于找到了解药。但当时交通不便,药品不能及时送达。紧急时刻,当地政府上报了国务院,中央领导当即下令,动用部队运五运输机,将药品及时空投到事发地点,61名民工兄弟得救了。中国青年报社王石、房树民两位记者采写的通讯报道《为了六十一个阶级弟兄》还原了这场一方有难、八方救助的“平陆事件”。
“阶级友爱,情深似海。在我们中间,一个人发生困难,就有上百、上千、上万个素不相识的人,热切地向你伸出手,不遗余力地帮助你……”此文后来入选中学课本,影响了几代人。
沿着成就展的时光轴,来到“恢复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展示场景前,这里搭建起一幅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战士日常居住实景,土炕、煤油灯、手电筒、军用棉被唤起不少老人的记忆。
恢复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战士们日常居住的展示屋及细节图,中国青年报·中国青年网记者 韩飏/摄
“那个时期,生产建设兵团屯垦戍边,发展农垦事业,在长期建设边疆、保卫边疆的斗争中,作出了很大的成绩,是一群了不起的人物!”今年74岁的老人闫书昌站在展示屋前感慨道。1981年1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作出《关于恢复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决定》。
有意思的是,展示屋中,除了这些老物件,用来糊墙的报纸是一张张“中国青年报”,“中国共产党十二届二中全会在京举行”“团福建省委推广石美团支部经验”“重视智力开发打开革新之门”等文章在无声记录着那段历史。
“那个年代消息闭塞,我们获取新闻的途径就只有报纸。每天早上七点一刻,我都准时在大门口等着邮差来送报纸。一晃,这么多年过去了!看着《中国青年报》,我从小伙子看成老头喽。”闫书昌老人打趣说。
改革开放,春潮涌动。
城市家庭添置起电视机、电冰箱、缝纫机几大件。在农村家庭的摆设中,玉米、大蒜、辣椒成串晾干,土炕上的凉席、蒲扇颇有年代感,《中国青年报》也带着泥土气息,铺上了农民家的炕头、墙面。
改革开放初期农村家庭生活场景,中国青年报·中国青年网记者 韩飏/摄
墙面上的报纸已经发黄,1983年10月6日这天的报纸上刊登的文章是:“沿河上的一片云——记扎根陕北的北京知青、优秀教师李永康”,几乎占了半个版的篇幅;而1983年10月4日这张报纸上,“在全国城乡青年中开展读书活动”“打开书本吧,青年朋友”两个粗大的标题记录着“知识改变命运”正成为时代强音。
改革开放初期农村家庭生活场景细节图,中国青年报·中国青年网记者 韩飏/摄
“当年,我从农村老家到淮北煤炭师范学院(现淮北师范大学)读本科,学校团委每天给我们发报纸,我就从那时开始读《中国青年报》,很多文章反映着时代变迁,印象很深。”观众刘先生说。
对知识渴望的还有贫困山区的孩子们。
还记得“大眼睛”苏明娟吗?在“希望工程”展区前,“大眼睛”的大幅照片依然牵动人心。
“大眼睛姑娘”苏明娟,中国青年报记者 解海龙/摄
1989年10月,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发起“希望工程”。1991年4月,后来成为《中国青年报》摄影记者的解海龙到安徽省金寨县为希望工程拍照片。原本他只想拍一个“上课聚精会神”的孩子,但在一年级的教室里,解海龙却被一双“大眼睛”打动了,他随即按下快门,“大眼睛那直勾勾盯着人看的眼神,几乎打动了所有人。”这个发出“我要上学”呼声的“大眼睛”小女孩画面被国内各大报纸杂志争相转载,成为中国希望工程的形象代表。
实施“希望工程”展区,中国青年报·中国青年网记者 崔丽/摄
成就展上的简介中写道:1992年4月,共青团中央、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在全国实施“希望工程——百万爱心行动计划”,通过建设希望小学,帮助贫困地区失学儿童重返校园。
此后,“希望工程”汇聚的来自全国各地的爱心源源不断。“大眼睛”苏明娟后来上了大学,改变了命运。与此同时,数千万名默默无闻的乡村教师受到重视。1992年以来,中共中央、国务院相继出台了一系列加强乡村教师队伍建设的重大举措。
颇有意味的是,希望工程这组报道出现在1992年展区。这一年,邓小平发表南方谈话,中国改革开放驶上快车道。
1992年展区,中国青年报·中国青年网记者 崔丽/摄
从屹立东方、改革开放到走向复兴,新中国走过70年不平凡历程,《中国青年报》将继续见证、记录中国昂首迈步新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