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17-07-13 08:01点击:
群众观点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根本观点,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们党的根本宗旨。开展严肃认真的党内政治生活,必须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点。
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的《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鲜明地指出:“必须把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作为加强和规范党内政治生活的根本要求。”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不是一个单纯的作风问题,更是一个严肃的政治问题,其关键和前提是教育全体党员尤其是党的干部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点。
牢固树立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基本观点
相信谁、依靠谁、为了谁,是否始终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是区分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的分水岭,也是判断真假马克思主义政党的试金石。如果不能站稳人民立场,就难以体现出加强和规范党内政治生活的根本要求。
唯心史观和英雄史观本质上是同一个东西。在马克思主义之前,一切社会历史观都是唯心史观。社会历史领域是唯心主义的最后避难场所。例如,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就是“半截子”唯物主义。他在自然观上是唯物主义者,在社会历史观上却是唯心主义者。唯心史观之所以没有看到物质生产在社会历史中的决定作用,就在于没有看到从事物质生产的人民群众的决定作用。同样,英雄史观之所以将杰出人物看作是社会历史的决定力量,就在于没有看到其活动背后的物质动因尤其是物质生产在社会历史中的决定作用。
唯物史观和群众史观是统一的。由于清醒地意识到了旧唯物主义的局限性,因此,在向上提升唯物主义的过程中,马克思恩格斯在科学实践观的基础上科学地揭示出了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和社会历史观的主体问题的内在统一性。一方面,人类社会的历史归根到底是物质生产的历史,即物质生产者的历史。因此,从物质生产出发,也就是要从物质生产的人民群众出发。另一方面,没有一个生产者阶级,人类社会就不能存在。生产者从事的物质生产活动是社会存在和社会发展的物质基础。因此,尊重人民群众的历史创造者的地位,也就是要尊重物质生产的决定作用。这样,历史唯物主义不仅将唯心主义从其最后的避难所中驱逐出去了,将唯心史观和英雄史观一同送进了历史博物馆,而且实现了人类理论思维发展史上最伟大的革命变革。
群众观点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根本观点。群众史观的核心就是尊重人民群众的历史主体作用,承认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在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过程中,中国共产党人创造性地将群众史观具体化为党的群众观点。一切为了人民群众的观点,一切向人民群众负责的观点,相信群众自己解放自己的观点,向人民群众学习的观点,这一切,就是中国共产党的群众观点。因此,开展严肃认真的党内政治生活,必须从教育广大党员尤其是党的干部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点抓起。
必须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点在党的建设中的集中体现和创造性发挥,是我们党区别于其他一切政党尤其是资产阶级政党的根本标志,是我们党一切行动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
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上,真正的共产党都是服务人民群众的政党。但是,只有中国共产党明确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确立为自己的根本宗旨。一方面,这是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点在党的建设中的具体运用和实践升华。群众观点表明的是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基本规律。只有坚持唯物史观的这一基本原理,我们才能科学把握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只有按照客观的社会历史发展规律办事,我们才能无往而不胜。因此,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我们必须自觉遵循规律,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自己的根本宗旨。另一方面,这也是由我们党的性质决定的。中国共产党既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又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党的性质决定了中国共产党必须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必须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自己的根本宗旨。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具有丰富、深刻、系统的科学内涵和要求。一是从对象来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既有严格的数量规定,又有明确的“质量”要求。在数量上,共产党的服务对象是占人口多数的“人民”,而不是社会上的少数人。在“质量”上,这里的“人民”即“人民群众”,是指一切对社会进步起着推动作用的人们,而不是指那些阻碍社会进步的人群。二是从目的来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就是要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人们奋斗的一切都与利益相关,但是,大多数人的利益是最为紧要和最具有绝对性意义的利益。因此,我们党的一切言行都必须始终从人民的利益出发,把人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坚持为人民谋利益。三是从要求来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既有程度的规定,又有时空上的规定。在程度上,它坚决反对无心无意或假心假意,也反对半心半意、三心二意,而要求全心全意,即要完全、彻底和毫无保留地为人民服务。在时空上,它要求共产党人时时、处处都要为人民谋利益,而不是将之看作是一时、一地的权宜之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