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19-06-24 15:01点击:
湿地被誉为“地球之肾”,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和参与到保护湿地的行动中来。然而,在众人将目光聚焦在湿地保护区、湿地公园的保护和利用上时,却忽略了我们身边众多的小微湿地。
小微湿地是指自然界在长期演变过程中形成的小型、微型湿地,如小湖、自然水塘、小溪、河湾、沟渠等,乡村小微湿地多以塘田沟渠堰井溪等形态出现,在乡村,大多数的小微湿地缺乏有效的监管和保护。
如今,国家已经关注到小微湿地的重要生态服务功能,2018年10月22日,《湿地公约》第十三届缔约方大会审议通过了中国提交的《小微湿地保护与管理》决议草案,意味着小微湿地保护与可持续利用进入了关键时期。目前,相关部门正在广泛征求意见,加快制定《小微湿地保护与管理规范》国家标准,重庆也加快了先行先试的步伐,在梁平和开州等地进行了小微湿地保护与利用的探索。
梁平区竹山镇竹海小镇旁的小微湿地 记者 王翔摄
湿地与村落融合,乡村美丽如画
6月17日,雨过天晴,重庆日报记者沿着蜿蜒的旅游公路,来到梁平百里竹海腹心的猎神村,放眼望去,一栋栋竹元素包裹的房屋鳞次栉比,一条小溪贯穿整个村,溪水旁长满了各类花草和树木,不远处,梯型稻田湿地沿着沟谷向远处延伸,水面波光粼粼,长满了各种经济水生蔬菜和水生花卉,让整个村落美丽如画。
作为我市小微湿地保护与利用探索的示范地之一,猎神村对小微湿地的保护和利用产生了令人难以置信的效果,在生态保护、乡村人居环境改善、乡村生态产业发展等方面都起到了“点睛之笔”的作用。
“以前的村落可不是这个样子。”猎神村党总支书记陈宗寿说,多年前,为了解决村民的居住问题,政府对村民进行了集中搬迁,在原本农户相对集中的区域,修建了现在的农民新村。2016年,政府开始大力推动百里竹海的旅游业发展,又对新村进行了提档升级——完善了各类污水管网,并用竹元素对新居农房进行了改造。
“最开始时,我们村和其他的新农村没什么两样,无非就是用竹元素进行了点缀,但现在却不一样了。”今年60多岁的村民陈占国说,关键就在猎神村的小微湿地上。
2014年,出于防洪的考虑,当地曾对贯穿新村的小溪进行了整治,并在小溪旁栽种了一些行道树。2018年初,梁平区提出了“全域治水 湿地润城”的全域湿地理念,在乡村,采用“湿地+”模式,推动湿地与全域旅游、乡村振兴、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脱贫攻坚等深度融合。猎神村这条仅有1米多宽的小溪沟,过去是直立式陡岸的生硬渠道,通过小微湿地理念和技术引领的生态修复,如今已经成为生态秀美的乡村溪流。
“生态治理是一个系统工程,不仅仅是栽种一些花草。”竹山镇一负责人介绍,为了修复这条小溪沟的湿地生境,他们在小溪沿岸栽种了悬垂型植物蔷薇、月季和一些水生植物柔化水岸。沿途的房屋旁,一户户村民自发堆叠的柴禾,就是一个个多孔穴的“昆虫旅馆”,让小溪生态系统的“每一位居民”(各种昆虫和无脊椎动物)都有落脚之处。
除了小溪外,紧邻村落的稻田也被保护了起来。记者看到,这片近50亩的梯形稻田位于村落后方,与村落紧密相连,以前就是当地农户栽种的水稻田,放眼望去,数十个田块沿着山坡往上延伸,呈现出山地立体小微湿地景观。
“过去,由于很多村民外出务工,这些水田大多闲置起来,不少田块都没有了水。”陈宗寿说,后来,梁平区引入了业主打造“梦溪恬园”民宿,这片沟谷稻田也被一并流转保护了起来,稻田中重新蓄满了水,按照小微湿地建设理念,建成了山地梯塘小微湿地,成为猎神村一景。
梁平区双桂街道万石村稻田湿地景观 通讯员 冯卓怡摄
合理利用,小微湿地让乡村旅游火了起来
俗话说,靠山吃山。多年前,在猎神村,村民们就靠挖掘石膏矿和经营竹材为生,对小微湿地的利用则是最近一两年的事情。
“前些年,由于矿山对生态造成了破坏,被政府关停,加上竹产业也发展较慢,所以村民们很多都外出务工了。”陈宗寿说,为了帮助猎神村产业转型,用好百里竹海资源,政府大力推动当地乡村旅游、竹工艺编织、竹产业种植等发展,但起初步履艰难。
指导参与当地小微湿地建设的重庆大学博士生导师、国家湿地科学技术委员会委员袁兴中教授分析,猎神村这个地方,百里竹海确实是一大优势,但这种资源并非独有,百里竹海涉及的9个乡镇竞争激烈,加上当地乡村旅游和民宿发展刚刚起步,特色没有彰显,知名度也不高,所以,导致当地村民有点信心不足,最典型的就是猎神村113户农户中,起初仅有一户农户发展农家乐,大部分人都处于观望之中。
转折出现在“梦溪恬园”民宿的进入。陈中明是猎神村人,一直在外闯荡,2017年底,听说家乡要大力发展乡村旅游,陈中明立即响应号召,回到猎神村,投入2000多万元,打造“梦溪恬园”特色民宿。
“之所以这么有信心,是我觉得猎神村资源很好。”陈中明说,他长期在苏州工作,看到了一些农村小微湿地建设的例子,所以,他觉得猎神村有竹海,也有湿地,是一个难得的宝地,打造好了绝对不愁没人来。
就这样,陈中明一方面修建特色民宿,另一方面,将村落后的50亩沟谷稻田流转下来,进行生态修复,恢复其山地立体小微湿地景观,种植了莼菜、慈姑、菱角、空心菜、水芹菜等10多种水生经济作物。
“湿地蓄水后,有山有水有景,立刻吸引了很多游客前来游玩。”陈中明说,他的民宿2018年底开业迎客,但那时,小微湿地还没建成,来的游客还不多。今年端午期间,他的民宿就迎来了一波游客增长的爆发期,大多数游客都是冲着小微湿地美景而来。那几天,他的17个房间最低的400多元/天,但仍然挡不住游客的热情,天天爆满,几乎每天都收入上万元。
更重要的是,小微湿地的建设带动了猎神村竹家乐的发展,让猎神村乡村旅游火了起来。现今,猎神村竹家乐已达到10多家。原本在外务工的村民陈宗旨也回到猎神村开起了竹家乐,家中5个房间,加上餐饮,五月份,他就收入3万多元,“这可比打工强多了”。
陈中明说,猎神村除了乡村旅游步上正轨外,山地小微稻田湿地中栽种的莼菜等经济作物,也有望成为猎神村的特色湿地生态产业,“到时,村民看到赚钱了,就会跟着一起发展,让猎神村产业更加兴旺。”
梁平区竹山镇猎神村 通讯员 熊伟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