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17-07-31 19:05点击:
【侨报综合讯】从6 月中旬开始,印度便非法进入西藏亚东县内的洞朗地区,至今已有一个月。印度罔顾中国屡次要求其撤出的警告,至今依然执意在此逗留滋事。中国驻印度大使说,这是30 年来中印首次出现这么严重的事态。有分析指出, 去年到现在,中印关系走势不太好,现在算是集中爆发,印度选择现在或是在测试中国战略耐性。
西藏军区某旅近日全员全装机动至海拔5000米青藏高原,就兵力快速投送、信息化装备应用、多兵种联合攻击等要素展开实兵实弹演练。《印度时报》称,在中国与印度进行边境对峙之际,解放军已经开始炫耀他们已经做好了战争准备,因为他们在西藏举行了军事演习。大陆央视截图
中国外交部45次回应印度越界
自印度非法越界以来,中国外交部6 月26 日起多次表明中方立场,要求印方立即将所有越界边防部队撤回边界线印方一侧。外交部措辞愈加严厉,至少25 次要求印方“立即”撤回越界军队,7 次提及“严正交涉”。
侨报梳理发现,7 月12 日,外交部发言人耿爽在例行记者会上答问时表示,中方要求印方立即无条件将越界边防部队撤回边界线印方一侧,尽快妥善解决此次事件。据不完全统计,这已是6 月26 日以来外交部回答的第45 个有关印度越界事件的问题。(编者按:13、14 日,中国外交部记者会没有提及印度越界的相关问题)
外交部首次对印度边防部队越界问题作出回应是在6 月26 日。当晚,外交部网站更新了一条外交部发言人耿爽就此事件的答记者问。“近日,印度边防人员在中印边界锡金段越过边界线进入中方境内,阻挠中国边防部队在洞朗地区的正常活动。中方已采取相应应对措施。”耿爽表示,中方要求印方尊重边界条约规定,尊重中国的领土主权,立即撤回越界的印边防人员并彻底调查此事。在外交部这次表态和次日至7 月12 日的10 场记者会上(仅7 月4 日、11 日两场未问及相关问题),中方至少25 次要求印方“立即”撤回越界军队。
6 月27 日的记者会上,外交部发言人陆慷表示,中方在北京和新德里都已经向印度方面提出了严正交涉。“严正交涉”在当天至7 月5 日的6 场发布会上7 次被提及。
而7 月3 日,耿爽回答了8 个与此相关的提问。也是在那场记者会上,中方首次表态称越界事件“性质非常严重”,称其“严重破坏边境地区的和平与安宁”。
7 月5 日的记者会上中方重申事件“性质非常严重”,印方应立即撤回越界边防部队,“以避免发生更加严重的事态,造成更加严重的后果。”
7 月6 日的记者会,外交部措辞更为严厉,首次对这一事件用到“悍然”。耿爽说,印方此次挑起事端的目的是明确的,那就是以所谓“安全关切”为借口,打着所谓“保护不丹”的幌子,悍然越过过去双方均承认的《中英会议藏印条约》划定的锡金段边界,进入毫无争议的中国洞朗地区,通过制造洞朗地区争议,阻止并牵制中不两个主权国家的边界谈判进程。
7 月7 日的记者会上,耿爽表示,印方企图将三国(中国、印度、不丹)交界点扩大为区域概念,“这是别有用心的。”
7 月10 日的例行记者会上,有记者提及印度媒体的报道——印边防部队做好“持久战”准备。中方回应称,有关报道如果属实,只能证明印方非法越界行为是有组织、有预谋的,印方在蓄意破坏中印边界锡金段现状。
印媒报道,印陆军参谋长拉瓦特称,印度在为“2.5 线战争”做准备,就是应对中国、巴基斯坦和国内的安全威胁。中国国防部新闻发言人吴谦对此回应,印度陆军参谋长的言论是极其不负责任的。希望印军个别人汲取历史教训,停止发表这种叫嚣战争的危险言论。
而在这一个月里,印度则显得“沉默”许多。只在7 月初,有印媒报道陆军发言人发声明称,此次对峙并非中印自1962 年以来对峙时间最长的一次,印中两军关系管理得非常好。上个月印度总理莫迪曾经表示,中印两国之间尽管有边界问题,但40 年来未发一枪一弹。
中印边界争议在于东中西三段
北京《人民日报》海外版微信公众号“侠客岛”报道,中印关系近日备受关注,曾在印度工作生活、复旦大学国际问题研究院的青年学者林民旺讲述了他眼中的印度,以下为文章摘录:
从去年到现在,中印关系走势不太好,现在算是集中爆发。去年印度要加入核供应国集团,当时有6 个国家反对;印度认为它没能顺利进入,是以中国为首反对所致。另外,印度想把虔诚军头目列到联合国的恐怖分子名单中,它认为中国挡住了它。去年一整年,中印关系经历波折,所以今年印度以边境对峙作为反制措施,4 月份达赖访问达旺也是其中的一部分。
同样,印度有测试中国的意味。因为莫迪访问美国,跟特朗普见面,两国战略伙伴关系重启;7 月,印、美、日在马拉巴尔举行军事演习; 再加上这次对峙的时机,看上去就像是印度在测试中国的战略耐性。
中印边界问题的争议,主要由东段、中段、西段、锡金段构成。锡金段过去一致认为没有争议;中段基本上是三个点有争议,由印度实控;东段也是印度实控;西段主要是中国实控。
现在对边界问题的分歧主要卡在哪里呢?印度认为,要继续澄清实控线。中方则认为,不要再去澄清实控线,应该集中精力寻求政治解决。政治解决的意思就是不要讲法律,也不要讲历史,因为双方都有自己的部分道理和依据,怕说不清。印度为什么要去澄清实控线呢?因为目前的实控对印度是有利的,它可以澄清实控线后一直拖着,时间长了,自然而然地形成为事实上的边界。对中方来说,肯定是不愿意的,这就是争论的一个焦点。
很大概率会通过外交途径解决
尽管印度媒体在报道时过分地渲染战争气氛,但是综合分析印度国内的经济形势以及政治形势,此次中印对峙事件很有可能只是莫迪政府的一次“拉票策略”。不仅仅在人民党的历史上出现过此类事件,在查韦斯时期的委内瑞拉这种利国内民族主义情绪获得支持率、回避国内经济问题的手段就已经屡试不爽。
香港凤凰网报道,中国方面, 驻印大使罗照辉在印媒的采访中用三个“重中之重”来表示中方立场: 印度无条件撤军、和平解决以及维护边区安宁。虽然此次对峙事件属于“最严重”的一次,但是考虑到中国主张和平的立场以及地区战争对中巴经济走廊可能带来的影响, 中国肯定不会站在主战的一方。
综合对两方的分析,如果在对峙过程中不出现“擦枪走火”等意外事件,中印对峙有很大概率上会通过外交途径解决。
但必须指出的是,在主要外媒的报道中,或多或少对中国都有一定的偏见。虽然中印关于锡金邦的边界并不存在争议,此次印度跨越边界的行为的恶劣影响却在部分外媒的报道中淡化了。中国若想要在中印边界争端上获取更多的主动权,在舆论上做好宣传,争取更多的声援是重要的措施。
印度是世界上最大的武器进口国
印度的经济发展还算比较快。十年前,中国的GDP 大概处在世界第六,印度是处在世界十三、十四。十年后,中国的GDP 到了世界第二,印度跑到了第六。
微信公众号“侠客岛”报道, 中印的贸易水平不算太高,2016 年中印贸易量大概是700亿美元,低于中越贸易量。但中国仍然是印度最大的贸易伙伴,中印贸易逆差是400 多亿美元。印度的问题在于,中国有大量的商品可以卖给印度, 但印度没有什么东西可以卖给中国。此前,印度可以出售的铁矿石也被禁止了,整个贸易量就一直没升上去。
关于印度武器水平的问题。事实上俄罗斯原来卖给印度的武器比卖给中国的要好,美国现在卖给印度的武器也比卖给中国的更好。比如说此次交易的无人机,只有美国的北约盟友才可以买得到。
另一方面,印度的武器装备被笑称为“联合国军”,五花八门。印度是世界上最大的武器进口国, 军售大国都青睐它。俄罗斯跟印度两国关系中最重要的一面就是军售,现在美国慢慢成为印度最大的军售伙伴,以色列也越来越成为印度重要的军售伙伴。
印度中国迷:中印若大规模冲突,美日绝不会赤膊上阵
此次中印对峙事件在中国引起巨大反响。中国民众都对印军的侵略行为义愤填膺,同时也惊叹于印度方面的狂妄与嚣张。身兼国防部长印度高官阿伦·贾伊特利的一句“印度已非1962 年的印度”传到中国后,遭到很多网民的反驳与嘲讽:“中国也不是1962 年的中国了, 强者仍是强者,再发生冲突,印度只会输得更惨。”
上海观察者网报道,看到中国崛起,印度人心里感到十分不平衡,这是在中印矛盾之中,印度人最重要而广泛的心理背景。来自印度的中国迷Sanjay 承认,即使是作为一个亲华派的他,也常因目前中印之间的巨大差距而感觉苦闷不安,“上世纪四十年代,新印度和新中国建国时,本是两个平起平坐的国家。甚至,在当时的印度人看来,恐怕印度还要高出中国半个头。而如今则不然,几十年间,一切似乎都变了。”
近年来,智能手机等中国品牌产品涌入印度,很快征服了当地市场。印度人在赞叹中国产品性价比之高,佩服中国工程师研发能力之强的同时,也不免生出了嫉妒心理。Sanjay 本身就是一位“米粉”(小米品牌的“粉丝”),他说:“每一个米粉都会在心里感叹为什么我们做不出这样的产品,为什么中国人却做得出来。这种心理落差致使在遇到国家冲突时,印度人对中国的感受很容易从正面转向负面。”
对于印度为何投入美日的怀抱,他答道:“我们以自身的实力难以平衡中国的力量,靠近美国和日本实在是无奈之举。印度国内也一直有反美情绪,现在只是出于实用主义的考虑,才加强与美国的军事合作。”
“其实,我们都知道,这种合作是很不可靠的。”Sanjay坦率地说, “中印如若真发生大规模冲突,美日会在舆论、军备或物资上给予印度支援,但绝不会冒着与中国开战的风险赤膊上阵。我们想要借助他们的力量平衡中国,而他们则是想利用印度来消耗中国的实力,以达到遏制中国崛起的目的。”
印度地缘政治雄心到底有多大?
近年来,印度在保持与俄罗斯传统安全合作关系的同时,明显加强了与美日的互动。外交上,莫迪与安倍共同呼吁建立“自由走廊” 以对冲中国推动的“一带一路”; 军事上,美印签署后勤保障协定之后,双方合作不断深化,联合演习的科目越来越贴近实战。
北京参考消息网报道,印美日2017 年度“马拉巴尔”海上联合军事演习,正在印度南部城市金奈附近海域的印度洋孟加拉湾举行。尽管美印军事装备的标准和水平差距甚远,但技术障碍挡不住两支武装力量在心理上越贴越近。
曾几何时,印度在推动与美国的军事合作时还犹抱琵琶半遮面,带着几分“羞涩”。2016 年印度海军在太平洋水域发起“马拉巴尔” 军演时,强调联合军演和联合护航存在本质区别,印度无意在南海主权争端问题上选边站队。
不过,从“马拉巴尔”军演到洞朗事件,再到印巴克什米尔交火, 如是种种,能说明印度已经在追求南亚地区霸权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心甘情愿地背弃当年曾高高挥舞的不结盟大旗,公然寻求美国的支持甚至庇佑了吗?莫迪的地缘政治雄心到底有多大?哪里才是印度想定的利益边界?印度是否已经下定决心要把中国当作自己最主要的地缘政治对手和安全挑战,拉上美国与日本建立起一个从东海到喜马拉雅山的对华包围圈呢?
这几个问题固然彼此相关,却未必能从一个问题的答案直接引申出另外一个问题的答案。印度对华政策的确越来越强硬,但这种强硬到底是因为印度决心投入美国的怀抱,需要缴纳“投名状”?还是因为印度越来越自信,相信可以与中国兵车相会?抑或只是瞧准了中国现在不会把印度当作主要对手,因而可以讹诈中国一把?这些不同的动机都可能引发印度在边境铤而走险,但对其冒险行为效果的预期和后果的耐受能力是完全不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