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华社

分享互联网新闻

改革开放让庆阳香包香飘世界(图)

更新时间:2018-12-04 08:53点击:

  原标题:改革开放 让庆阳香包香飘世界

改革开放让庆阳香包香飘世界(图)

今年58岁的庆阳农民张仁民把香包卖到了美国。

  十多年来,张仁民夫妻二人致力于庆阳香包文化产品创作与推广,累计带领4000多名妇女创收致富。

  1 村里的国家级非遗基地

  冬日的暖阳铺洒在庆阳市西峰区肖金镇义渠村张仁民古色古香的大院内,这个“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格外暖意融融。面对前来参观的游客和记者,张仁民和妻子刘兰芳热情地介绍着基地的发展历史和收藏。

  2002年,庆阳市举办了“首届中国庆阳香包民俗文化艺术节”,张仁民抢抓机遇用自己收藏的老绣品、小香包举办了收藏品展出。正是这次节会,让张仁民和他的妻子刘兰芳看到了庆阳香包巨大的市场空间。他们随后成立了庆阳岐黄文化传播有限公司,走上了以民俗文化产业供养收藏事业的路子。

  经过多年的发展,刘兰芳成为省级非遗传承人,其事迹被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专题报道。丈夫张仁民被评为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他们创办的公司被文化部授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国家五部委联合授予“国家文化出口重点企业”。

  2 丰富村民精神文化生活

  “我高兴的不是我的这个基地搞得有多好,而是农民的观念发生了转变。”张仁民告诉记者,当初他在进入香包这个行业时,发现从业的都是些六七十岁以上的老人,中年人会做香包的很少,年轻的更不用说了。

  为了让年轻一代有文化传承,刘兰芳还在肖金镇开办了传习所,传承民俗文化,收徒授艺。如今,刘兰芳不定期地对农村妇女进行技术培训,让香包技艺有所传承。

  这些年里,他们带领4000多名妇女创收致富,十年来,累计解决2万多名妇女就业,帮助更多贫困妇女增收,使贫困妇女掌握一技之长,助力贫困妇女创业脱贫。

  其实在庆阳,这些年里像张仁民夫妻一样致力于文化传承的人也不少,他们在钱袋子鼓起来的同时,想方设法丰富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

  今年36岁的王婧原是西峰区的农民,由于拆迁现在成了一名市民。在城里除了看孩子做家务,平时就在家缝制香包。“除了可以挣钱,我觉得做了一件有意义的事情。”王婧说,她认为缝制香包不仅仅是技艺方面,包含很多文化元素。她们在缝制香包的过程中,无意提高了自身的文化素养。

  3 做大产业传播中国文化

  庆阳香包含有浓重的黄土高原气息,从布料到取色都体现当地民众喜庆、热闹的美好愿景。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文化的多元化,人们追求目标也越来越高。

  多年来,刘兰芳以花卉树木、虫鱼鸟兽、日月风云、楼台亭榭、几何图案等为香包刺绣的题材,在用料上取材适应国外市场,在色彩上改变以适应现代人的审美观,在样式上不断地改良旧元素、加入新元素,在用途上她尽可能让产品趋向生活化,从单纯的挂件、装饰,到常用的拖鞋、肚兜、药枕、抱枕、丝巾、包包、鞋垫等都充满着庆阳民俗文化特色。

  2014年夏天,受文化部之邀,刘兰芳带着精心准备的庆阳香包远赴美国,参加了中美两国合作举办的“史密森民俗节”。随后,又赶赴加拿大安大略湖多伦多湖滨艺术中心,进行了中国民俗主题展演。

  作为全省唯一的民俗项目代表,北美之行让刘兰芳大开眼界的同时,也带给她更多的思考。刘兰芳深刻地认识到,香包是有生命和灵魂的,只要有内涵,全世界都有它的存在市场。

  4 改革开放文化振兴富民

  庆阳市委宣传部工作人员介绍,2002—2018年,连续十六届香包民俗文化节的成功举办,在国内外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对推动庆阳经济社会发展产生了许多方面的积极成果。香包节让庆阳的民俗文化得到了世界关注,极大地提高了庆阳知名度,重塑了庆阳的对外形象和庆阳文化之魂,使国内外更多的人士领略了庆阳的美丽神奇。

  甘肃省政协副主席、庆阳市委书记贠建民接受记者采访时称,改革开放以来,在庆阳这块热土上,260万老区人民用自己勤劳的双手谱写了一篇又一篇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壮丽篇章。老区人民在物质生活富起来的同时,大力发扬传承了庆阳悠久的历史文化,并且做大做强文化产业,让更多的老区人民受益。

  改革开放,让庆阳小小的香包从家庭走向世界,让香包文化成为了真正的富民产业。

  文/图 兰州晨报/掌上兰州特派记者 张鹏翔

官方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