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18-12-04 12:56点击:
原标题:观察:金融业高质量发展需要把握创新平衡点
来自监管和行业人士的观察:金融业高质量发展需要把握创新平衡点
新华社北京12月2日电 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技术的推动下,传统金融机构与新兴金融机构如何融合、创新发展?在近日举行的“第三届中国新金融高峰论坛”上,来自政府部门、金融市场、高校等与会人士共议新的金融产品、金融模式与金融生态。
服务实体是金融天职
金融是实体经济的血脉,服务实体经济是金融的天职。
“金融机构要充分利用金融业服务企业发展,更好地推动主业不断做强、做优、做精。”国务院国资委副主任徐福顺建议要做到以下三点:坚持以融促产,立足主业、实业,推进产融结合;坚持因企施策,探索开展分类管理;坚持问题导向,严格控制金融业务风险。
中国银保监会政策研究局巡视员叶燕斐表示,只有在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的前提下,营造好的金融环境和生态,才能更好地支持实体经济。
中民投亚洲董事长兼总裁王东芝提出,金融与实体经济之间应该找准结合点,金融机构既要了解实体经济的商业模式和运作规律,又要注意按需放贷;另一方面,企业应注意经营策略,从主业出发完善产业链条,不能过度分散经营。
金融科技“双刃剑”
金融科技如何有效发挥技术优势、规避行业风险?
“‘互联网+’推动金融与科技融合发展成为趋势,金融与科技正从低频浅层次的融合走向高频全方位的融合发展。”中国光大集团董事长李晓鹏说,具体表现为“五化”:支付移动化、系统开放化、平台生态化、服务场景化、风控数据化。
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理事长李扬认为,传统的金融机构应在金融科技发展基础上大力发展普惠金融。
国家外汇管理局总会计师孙天琦表示,金融科技可以冲破市场壁垒,促进金融市场开放,但金融科技也会助长跨境违法违规提供金融服务,导致风险跨境传染。因此,跨境金融服务要放得开、管得住,风险必须可控,缺一不可。
第三方支付是金融科技中发展较成熟的领域。“在发展初始,第三方支付受到了用户、商户、银行金融机构的多方支持,它代表了一种新兴力量,能够提高效率,改善用户体验,提升服务质量。”联动优势CEO李贲说,随着支付机构之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支付的交易手续费利润已越来越薄,夯实技术和业务实质已成为行业共识。
数字普惠金融要走出新路
“要充分地认识金融业数字化转型的重要意义。”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会长李东荣表示,数字化的手段在推动普惠金融的发展具有突破性意义。
李东荣进一步指出,当前中国金融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依然存在,小微企业、民营企业、三农和扶贫等领域的金融服务水平有待进一步提升。推进金融业数字化转型,有利于将金融资源更加高效地配置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发挥雪中送炭的作用,从而更充分地满足人民群众和实体经济对多样化金融服务的需求。
对此,中国银保监会普惠金融部主任李均锋表示,下一步应建立创新增信与风险分担机制,针对农业农村特点,创新金融产品,完善抵质押贷款产品,充分发挥信贷+担保、信贷+保险+期货的风险分担作用。
“农业农村金融工作迫切需要创新投融资体制,汇聚全社会力量尤其金融支持,来激活主体、激活要素、激活市场,培育乡村经济社会持久发展的旺盛生命力。”农业农村部计划财务司副巡视员王晋臣说。
记者了解到,从机构的角度来看,技术赋予普惠金融的空间还有很大。百乘金控副总裁郎丹柯表示,普惠金融一直存在两个问题:惠而不普、普而不惠。“小微企业需要更加方便、快捷、符合自身需要的金融服务,而金融科技则可以为小微企业贷款提供长久化、可验算、可量变的保障手段。”
强监管仍将持续
“今年以来的金融业全方位开放,势必会重构中国金融市场。”中国银行原行长李礼辉提出,针对全方位开放、穿透式监管正在成为新时代金融业主要特征的背景,建设一个高效、稳定的金融发展环境至关重要。其中,包括三大重要因素:开放金融市场,维护金融安全;强化风险约束,加强专业化;提升监管效率,进行数据统一。
中投公司副董事长、总经理屠光绍也提出,金融的高质量发展,仍然面临着很多制约,不仅影响了整个金融业态、金融产品、金融创新,同时也对于政府管理尤其金融监管提出了新挑战。
据中国证监会打击非法证券期货活动局局长李志斌介绍,相关部门正在督导建立对各类交易场所的长效监管机制,坚决防止违法违规问题死灰复燃。(采写记者:王丽娟、王亭亭、刘秋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