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19-02-03 15:19点击:
2018年成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36142元,同比增长8.8%。其中,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2128元,同比增长8.2%;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2135元,同比增长9.0%。来自国家统计局成都调查队的数据显示,这已经是成都城乡居民收入连续第4年平稳增长,城镇居民收入增速连续四年稳定在8.0%—8.4%之间,农村居民收入增速连续四年稳定在9.0%—9.6%之间。昨日,成都调查队公布《2018年成都市城乡居民收支调查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显示,就业形势稳、人才引进和职业教育等六大支撑,为城乡居民持续增收提供了坚实基础。
就业形势稳是城乡居民收入增长的坚实基础。《报告》显示,2018年1月-9月,全市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达到129.9亿元,同比增长5.1%,同期全市城镇新增就业人数22.93万人。其中,失业人员再就业7.55万人,达到全年目标的121.44%;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1.7万人,达到全年目标的119.73%。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47%,较上年同期下降0.08个百分点,控制在4.0%的目标范围以内。
工资政策对居民增收起到托底作用。自2018年7月1日起,成都对全市月最低工资标准和非全日制用工小时最低工资标准进行上调。其中,月最低工资标准达到1780元和1650元,涨幅达到18.7%-19.6%。《报告》指出,最低工资标准的上调,对城乡居民工资性收入增长具有支撑作用,特别是增加了低收入劳动者的工资收入,提高了低收入劳动者及其家庭成员的生活水平。
《报告》分析称,成都高度重视人才引进、人才培养和职业教育工作,通过提高就业者素质与技能,间接促进居民收入增长。2017年8月启动的人才新政战略,自实施以来已累计吸引超过20.7万青年人才落户成都;2018年1月-9月全市引进急需紧缺人才2308人,吸引海外人才4358人;8月印发的《成都市新型职业农民制度试点实施方案》,明确了对农业职业经理人的产业扶持、社保补贴、金融支持等扶持政策,大力吸引青壮年农民、城市青年、返乡农民工、退伍军人及大学生等人员加入农业经理人队伍。
《报告》还分析到,产业升级是城乡居民增收的主要动力。城镇方面,前三季度,全市服务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60.2%。1月-8月,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分别增长16.3%、12.5%。农村方面,集生产、观光、文化娱乐为一体的现代农业发展模式改变农村居民经营收入结构。2018年,成都市农村居民第三产业经营净收入已超过第一产业,成为农村居民经营净收入的主要来源。
多举措改善营商环境,强化政策资金扶持,有利于城乡居民经营收入增长。数据显示,2018年,成都持续深化推进商事制度改革,创新理念创新思路创新举措,加大“放管服”改革力度,全力营造国际化、法治化、便利化的营商环境。如龙泉驿区出台汽车及智能装备、总部型经济、创新创业等7个产业、70条扶持政策,对产业项目引进、建设、发展给予资金扶持,对总部型企业入驻给予不超过1000万元奖励,给予新上市企业300万元奖励。
《报告》最后指出,巩固脱贫攻坚成效、社会保障上调推动转移净收入增长。2018年,全市扎实开展脱贫攻坚巩固工作,省市及市内对口区(市)县拨付扶贫专项资金1.7亿元,全市建档立卡贫困户人均收入突破8000元,增幅超过15.0%。同时,年内按时完成了全市企业和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的第三次联调,月人均基本养老金增幅达到5.3%;提高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最低标准每人每月增加18元;推动城乡居民养老保障成功并轨,养老待遇由每人每月300元提高到501元;上调了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及失业保险金。(完)本报记者 李艳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