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19-02-09 07:03点击:
东方网·纵向新闻记者许明、蔡黄浩报道:
“看到它,就知道到‘家’了。”
东海航海保障中心宁波海标处花鸟灯塔——远东第一灯塔,中外船舶进出上海、宁波、舟山等大港的门灯。
猪年春节前夕,东方网·纵相新闻来到浙东海域上的花鸟岛,感受灯塔工的别样春节。
150年的灯塔
花鸟岛距离上海洋山港沈家湾码头38海里,从上海市区出发,要想在当天登岛,就必须赶上当天最早一班从上海南浦大桥始发的大巴,再掐着点赶两班船。
渡船靠岸,56岁的灯塔主任刘生龙已在码头等候,我们刚想打开摄像机,老刘就笑呵呵地摆起了手,“别采访我啦,长得不好看,不上照,一会儿让小伙子给你们介绍。”
中巴车穿过花鸟岛唯一一条马路,开上盘山公路,这是小岛上唯一一辆公共交通工具,车子已很破旧,但还在服役,车里只坐着我们,车窗上则贴着好几张A4纸:“灯塔看日落,来回20元。”
司机说,别看现在冷冷清清,一到夏天旅游旺季,中巴从早到晚都来不及来回拉人。
不一会儿功夫,车就到了灯塔。
四五层楼高的花鸟灯塔,始建于1870年,当时正值清朝末年,上海、宁波以及长江内河港口相继开埠,船舶到日本及太平洋的航线日益繁忙。
花鸟岛正处航线必经之处,加上附近岛礁众多,当时由英国人掌管的清海关就准备筹划设立包括花鸟岛在内的第一批灯塔,并从上海招来劳工。
花鸟灯塔里,最出名的还是四面巨大的牛眼透镜,每面透镜直径1.84米,是我国现存直径最大的灯塔透镜,透镜上至今还留有战争时机枪扫过留下的裂痕。
38年灯塔工
灯塔主任刘生龙已经守着花鸟灯塔10年了,春节,在灯塔工看来十分平常,除了除夕夜会添几道菜,围坐着看会儿春晚,其他一切照旧。
“前些年还能听到山下村子里有鞭炮声,现在都静悄悄的……”过了年,老刘距离退休就又近了一年,从18岁就开始守塔,2000多平方公里的浙东海域,十余座大大小小的灯塔,他已守过6个。
花鸟灯塔一共有8个守塔工,一般每次4个人一起当值,每个月轮换一次。这次春节,轮到老刘守塔,老刘是岱山人,女儿已长大成人,在宁波一家外资公司上班,“老板是东南亚人,女儿春节前老早就放假啦!”
问起怎么没来看他,老刘很实诚,来一次往返路费加住宿要花上千把块,
“大冬天的岛上有什么好玩的啦,她们呆不住的呀!”
老刘说,春节后他就可以换班回家了,
“回去?买菜、做饭!让老婆休息休息!”
守了一辈子灯塔,老刘开玩笑地说,
“现在有钱人都喜欢爬山、徒步,我们都看不懂了!”
老刘说,单位里每年会安排休假,游山玩水他都不感兴趣,就是喜欢去热闹的地方,印象最深的是去港澳游,“花了280元坐了维多利亚港的游船,不坐导游要不开心的,不过那夜景是真的漂亮!”
8090的接棒
相比于还有3年退休的老刘,同班另外3位灯塔工,都是80、90后,最年轻的徐泽迪,今年才22岁,小徐是嵊泗当地人,中专毕业后换了好几份工作,1年多前还是家里人看到灯塔工的招聘启事,让他来试一试,没想到这样孤僻的环境,这个95后也呆下来了。
站里比小徐年长一些的,是27岁的孔趁东,小孔也是嵊泗当地人,当灯塔工前送过外卖、修过电脑。巧的是,小孔来了站里遇到小徐才知道,两人还先后在嵊泗岛上一家电脑店打过工,
“那工作谁都能干,只要搞清主板、显卡、内存在什么位置就行了,人家送过来修,你就一个个试嘛,哪个不行就换哪个。”
不过,两人的离职原因几乎一模一样,“那老板可坏了,老是拖欠工资,最长被欠过3个月。”也许,对于他们来说,灯塔工的工作足够稳定。
晚饭时刻,当值的小徐照例爬上灯塔,拉开遮阳帘,打开开关,2000W的卤素灯慢慢被点亮……与此同时,不远处平房里的小厨房也十分热闹,今天掌勺的是陈兵,这个80后3年前从中国石化离职,来到了离家较近的花鸟岛,当了灯塔工。
4个人里,今天是他负责大家的伙食,三下五除二的功夫,一桌子菜就搞定了。
“四个人里,就是‘国导’做菜最拿手!”老刘告诉我们,陈兵不仅下厨手艺了得,这几年在灯塔工作之余,把导游证也考了下来。
晚饭时还有一个小插曲,当时靠着窗口坐着的我们,隐约感觉到有一道黄色的光束照了进来,等我们反应过来,老刘已经机敏地站到了门外,等我们追出去,他早就在灯塔边检查了一圈了。
“老的船员都知道灯塔的闪光频率和周期,花鸟灯塔是15秒一闪、60秒一周,灯塔是一个灯塔群,一艘船看到两座灯塔的光束汇成一个点,就大概知道自己的方位了。”
小徐告诉我们,灯塔的作用如今已被雷达、卫星等仪器取代了,但人在灯不熄,这或许就是灯塔工的职业敏感……
尽管灯塔的作用大不如前,但灯塔工的工作并不轻松,不远处的半山腰上,就安装着雷达、卫星等导航设备,这同样是他们照顾的对象。
夜幕降临,相比灯塔发出的璀璨光束,以及远处海平面上星星点点的巨轮,灯塔工的这个年,要平凡的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