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19-04-03 09:33点击:
成都市国韵京剧研习社的演员带来经典京剧唱段
刚过去的周六下午,成都市文化馆三楼多功能厅里座无虚席,在“春之国韵”——2019年京剧演唱会上,成都市国韵京剧研习社的演员们带来了15个经典京剧唱段,让市民了解京剧文化,品味梨园魅力。令人惊奇的是,此次表演的演员们都是非科班出身的京剧爱好者。“前方发来喜讯,成都市国韵京剧研习社的京剧演唱会座无虚席,感谢各位观众!”虽然演出当天身在北京,该剧社负责人刘成海也通过微信朋友圈表达自己的兴奋之情。国粹京剧是如何圈粉一群成都人的?昨日回到成都的刘成海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成都艺术氛围多元包容,无论现代的还是传统的、本地的还是外地的,优秀的文化艺术都能在这座城市找到知音、扎根生长。”
一次偶然被京剧“圈粉”
成都画家发起京剧社
在工作室里见到刘成海,记者很难想象面前这位擅长工笔花鸟和人物画的艺术家,还有着对国粹京剧的特殊喜好。不过墙上挂着的京剧凤冠,门帘上的京剧脸谱悄悄提醒访客,京剧与这位画家之间亲密的关系。
上世纪70年代出生的刘成海是土生土长的成都人。在自己即将迈入不惑之年时,因偶然在北京看了一场由国内知名京剧青衣演员张火丁出演的程派代表剧目之一《荒山泪》,而掉进了京剧艺术的美学世界之中,一发而不可收。“在观看张火丁老师表演之前,我从未接触京剧,也完全不感兴趣。一位朋友临时有事看不了演出,所以把票送给我,我当时还嫌麻烦不太想去呢。”刘成海笑道。“张火丁一出场就把我震撼到了!她在舞台上的那种气质和气度,以及她的唱腔太绝了,她完全就是她表演的那个人物。从那以后,我就开始真正地喜欢上了京剧。”在刘成海看来,京剧与绘画是有相通之处的,“京剧里人物的姿态、动作、妆容,还有舞台上的虚实结合,这些特色都与国画相同。同时,两种艺术之间也经常有借鉴的,比如京剧中一些头饰的创意就来自画中的人物。”
从北京回成都以后,刘成海开始就京剧这一块儿广泛地搜集相关资料,深入了解后发现,原来成都还有着不少跟自己一样热爱京剧的人。“2011年我发起成立了国韵青年京剧社,这是成都市国韵京剧研习社的前身。其中有飞行员、工程师、学生等来自各行各业的京剧爱好者。”
这群人来自五湖四海,因为热爱传统文化和京剧艺术聚在一起,大家秉承“传承国粹、以戏会友”的精神,以啸吟、以丝弦、以鼓点倾心致力于弘扬博大精深的国粹艺术。刘成海介绍说,剧社成立以来,受到沈福存、吴吟秋、张燕华、李文敏等京剧名家的热情关怀和艺术指导。“成都市京剧院得知我们的情况后,也主动联系为我们提供帮助。现在,我们每周六的排练就在京剧院内。”他告诉记者说。
成都多元包容的艺术氛围
让京剧社发展越来越好
去年,国韵青年京剧社改名为成都市国韵京剧研习社。刘成海说,“成都还有很多资深京剧爱好者,我们将年龄的限制去掉后,更多的票友积极加入,目前年龄最大的已70多岁了,已成为一个行当齐全的京剧社。”说起周六的演出,刘成海一脸自豪地介绍说,接受市文化馆的邀请后,研习社提前一个月就开始准备了。相对于票友们喜欢的折子戏,成员们选择了普通观众更容易接受的经典唱段,为成都观众展现京剧魅力,“从朋友发来的视频中,我看到文化馆演出现场座无虚席,真的十分感动!”
刘成海告诉记者,自己正计划着下一次演出,“我们准备在5月底举办一次专场演出,会邀请来自省外的京剧爱好者一起交流。”现在,国韵京剧研习社有20多人,不仅每星期举办票友活动,每年还会举办隆重的堂会。如今,剧社在西南片区已小有名气,圈内的人一提便知。刘成海表示,研习社成员们的生活也因为京剧而更美好快乐,“虽然我们是自发组织的剧社,很多事要自己出资出力,但因为爱京剧大家乐此不疲。比如我在干活时,唱上一段京剧心情就特别舒畅。每周六的排练,对我们而言简直就是愉快的文化活动,不仅不觉得累,还非常享受。”
刘成海介绍说:“我们有一个京剧票友的微信群,群内已有100多人。”刘成海告诉记者,现在在成都,有越来越多的市民开始爱上京剧,特别是有不少年轻人也加入进来,他分析说:“首先因为京剧作为国粹,本身就有着非凡魅力;其次成都多元包容的艺术氛围也很重要,成都市民对艺术的追求非常多元化,无论现代的还是传统的、本地的还是外地的,优秀的文化艺术都能在这座城市扎根生长。”(完)
本报记者 李雪艳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