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华社

分享互联网新闻

中国社科院学者再续“山村的守望”:走进乡土中国

更新时间:2019-06-19 06:18点击:

  中新网北京5月19日电 (记者 蒋涛)“(我们)需要更多的倾听者走进西海固的村庄,走进新乡土中国。”中国社会科学院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研究员、《山村的守望(二)》作者林燕平19日在北京表示。

  近日,中国社会科学院离退休干部工作局与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共同在北京主办《山村的守望——西海固骆驼巷村实地考察(二)》(以下简称《山村的守望(二)》)发布会。

  林燕平长期深入宁夏西海固骆驼巷村做入户跟踪调查研究,着重记录记述了骆驼巷村农民的生产、生活、人口、教育等现状和村庄的社会经济变迁,从关注农民的柴米油盐、喜怒哀乐入手,重点考察当事人的家庭生活、生产方式、健康状况等多个层面以及他们的精神诉求,对进一步落实我国脱贫政策、加快行政村基层组织建设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林燕平在书中谈到,保护农民利益,让农民成为建设农村的主体,从根本上解决农村经济增长内生动力和活力不足的问题,需要从激活农村行政村一级基层组织的主体功能入手。在西海固的农村社会管理体系中,要让行政村这一基层组织真正运转起来,需要向服务农民的观念和以行政村为轴心的社区化管理与服务模式转变。

  书中还选取了5个实地采访的案例,来说明激活行政村在制度安排上要有突破,在财政投入上要有保障,要有优秀的人才做支撑,要有健全的监督机制做保障。

  林燕平认为,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升,以及农民文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农村基本数据的统计工作将越来越重要。

  与会专家强调,在我国社会科学研究领域,尤其与村庄变迁相关的研究领域,可供参考的第一手数据相当有限,很大程度上影响了研究成果的质量和政府科学决策的水平。

  为了真实反映骆驼巷村随着时间推移所发生的变化,林燕平决定每隔5年做一次入户跟踪调查,这其中的难度不言而喻。

  如今,有6亿左右的农民生活在农村,有2亿左右的农民穿梭在农村和城市之间。林燕平说,作为一名从事社会科学研究的工作者,走进骆驼巷村的农民生活,观察骆驼巷村的农民生活,记录骆驼巷村农民的农耕细作,解读骆驼巷村农民的喜怒哀乐,并且把发生的、看到的、思考的都原原本本地记录下来,留给后人一点儿经得起时间检验的数字和文字,正是她这项农村实地调查研究的初心。

  在林燕平看来,“西海固骆驼巷村实地考察”这项时间序列研究,是走进西海固村庄这一场域的回声,是在骆驼巷村所见所闻的回声,是在骆驼巷村记录记述农民生活的回声,是在骆驼巷村不断实践、不断积累、不断思考的回声,是用有血有肉的文字记载西海固村庄变迁的回声……

  林燕平说,这项研究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是一个用生命去述说、用灵魂去碰撞、用真诚去滋养、用毅力去坚持的漫长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要善于做一名倾听者。俯下身子,去倾听骆驼巷村农民的诉说。倾听西海固大山深处的诉说,用诉说和倾听的交织,编写《山村的守望——西海固骆驼巷村实地考察》中的一行行文字和一个个数字。

  林燕平表示,目前我国仍然是一个有着13亿人口的发展中国家,半数左右的人生活在农村,走进他们的生活,倾听他们的诉说,摸清楚他们在想什么、做什么、愁什么、盼什么,为他们解决实际生活中的困难与问题,是社会科学研究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完)

官方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