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19-09-24 10:08点击:
阿克纠宾、亚马尔、艾哈代布、中缅管道……从欧亚大陆的茫茫戈壁到极北之地的皑皑白雪,从美索不达米亚平原的漫天黄沙到赤道两旁的蒸腾热浪,6年来,在“一带一路”倡议的大背景下,中国石油“走出去”进入优质高效发展期, “一带一路”合作画卷正在渐次铺展。
9月17日,中国石油国际部主办的2019年集团公司“一带一路”油气合作培训班在广州开班。培训内容聚焦海外油气合作策略与项目管理,来自国务院中国国际发展知识中心和集团内部从事海外业务战略研究、市场开发及运营的多位专家授课,来自集团公司总部及各企事业单位的近百名从事国际业务的员工参加培训。学员们表示,通过培训,深入了解了中国石油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业务开展情况及未来发展战略,加深了对安全防恐、法律风险、合规管理等重点问题的认识,对将来的工作有指导意义。
把握国际合作重大机遇
多元化构建能源安全保障体系
在油气对外依存度不断上升的背景下,如何确保油气稳定长期供应,成为“一带一路”倡议背景下我国能源安全的核心问题。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海外战略与开发规划所所长常毓文表示,应多元化构建油气安全保障体系,一方面,我国应控制油气对外依存度增长,在加大国内勘探开发力度的同时,提高能效、抑制不合理油气消费并加快替代能源的发展。另一方面,要扩大油气储备,促进油气进口多元化,增强对海外资源的掌控能力。要重点打造能源支点国家,优化油气引进布局。具体来说,要构建“以中东—中亚—俄罗斯为中心,以非洲、美洲为侧翼”的油气供应格局。重点拓展俄罗斯、加拿大等国的石油进口量,大力推进俄罗斯、非洲海上、北美地区的天然气进口量。
中国石油是“一带一路”建设的先行者。20多年来,中亚俄罗斯和中东地区已成为中国石油海外核心油气合作区,海外油气产量和经济效益的重要来源地,也是跨国油气战略通道的资源保障区和优势产能合作的主要市场。中国石油国际事业公司俄罗斯公司总经理王海燕认为,未来,我国与中亚俄罗斯地区的油气合作面临着一系列挑战及机遇。区内国家面临政治经济转型,投资缺乏,且地区内对油气资源需求不断增加,可能导致对我国资源出口的稳定性不够。从上游发展角度来看,需要加大新项目收购,以保证资源的接替和可持续发展。机遇方面,中亚俄罗斯地区资源非常丰富,油气行业发展空间较大,未来可充分发挥中方在市场、资金、技术、工程建设和装备制造等方面的优势,创新商业合作模式,进一步推动上下游一体化合作,将中亚俄罗斯地区打造成与我国关系更加紧密的油气资源供应基地。
中国石油国际部西亚非洲处处长魏雄指出,油气合作是我国与中东地区最现实的利益契合点。由于全球油气市场正在从资源主导转向市场主导,中东资源国寻求与中国合作的意愿更加强烈。另外,因普遍面临加快经济社会发展的巨大压力,中东地区油气合作对外开放程度将逐渐提高,一些主要资源国均处于重要的项目获取窗口期,中国石油企业在中东地区的油气合作面临重大机遇。但挑战依然存在,一是地缘政治局势持续动荡,安全形势长期严峻。二是进入中东地区门槛较低,越来越多的油公司将加入中东资产的角逐。三是在海上、天然气等技术领域,以及在商务运作、风险管控等国际经营能力方面,中国石油企业与国际大石油公司还存在一定差距。
国际经营与风险防控并重
未雨绸缪打造海外合作支持体系
近年来,国际局势变幻莫测,非传统安全问题日趋严峻,地区热点问题复杂难解。未来,中国石油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油气合作还将处于重要的战略机遇期。但“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众多,其政治、经济、历史文化差异巨大,投资环境错综复杂,在海外经营过程中,做好安保、法律、财税等方面的风险防控工作尤为重要。
中国石油国际部副总经理张军认为,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石油企业应本着底线思维的原则,做到未雨绸缪,将境外社会安全风险防控作为国际业务经营的先决条件来考虑。根据项目特点,以确保公司人员和财产安全为目标,以安全风险评估预警体系为基础,健全境外项目全过程社会安全风险管理机制。同时坚持经营与安保防控并重,注重境外安全环境建设,构建全方位的境外社会安全风险防恐体系。此外,应探索推进系统化、常态化、专业化社会安全管理体系的建设。
准确认识项目所面临的法律风险并妥善防范和控制,是中国石油企业拓展国际经营中需要不断学习的重要课题。中国石油国际勘探开发公司副总经济师吕菁解释,由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绝大部分是转型中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各国政治和法制环境不同,在国家安全、反垄断、环境保护、劳工、税务等方面针对外国投资者的政策各异,并经常会因外部环境的变化而调整,为我国石油企业增加了潜在的投资风险。石油企业在沿线国家合作时,需不断提升依法决策、合规经营、依法维权的能力和水平,在战略层面加强能源外交、强化金融支持、完善投资保护,打造完备的法律支持体系,平稳推进“一带一路”油气合作。
坚持共商共建共享
“五通”构建合作利益共同体
多年来,作为“一带一路”建设的主力军,中国石油围绕“五通”目标,秉承共商、共建、共享原则,充分发挥业已形成的国际化先发优势,加大油气资源开发,完善油气战略通道布局,拓展国际油气贸易,推动优势产能合作,并持之以恒增进民心相通,海外油气保障能力显著增强。目前,中国石油在“一带一路”沿线20个国家运营着53个项目。2018年,中国石油海外油气权益产量当量超9800万吨,“一带一路”沿线权益产量占海外总权益产量的80%。
如何推动“一带一路”油气合作继续行稳致远,走深走实?中国石油国际部综合处处长陆如泉提出油气合作“十大黄金法则”,即以通为本、道法自然、大处着眼、小处着手、企业优先、项目为要、合作为根、共赢为魂、守住底线、做好自己,为油气项目前期评价、投资、建设、运营各阶段中可能遇到的问题提供了解决方案。他认为,我国石油企业要在国际石油合作中“争当作业者”,首先要加快培育形成针对“大小非”项目的运营管理模式,提升对此类项目的运营监督能力和投资回收能力。其次,必须在深水、天然气及LNG和致密油气开发领域的技术和工程作业管理(项目管理)有实质性突破。第三,在中美关系走向不确定、中方收购西方拥有高端技术油气公司变得“不可能”的情况下,必须通过灵活的体制机制和改革创新,吸引人才、加大激励力度,进行自主研发和攻关。第四,“争当作业者”要充分遵照国际惯例运作项目,最好与国际同行结成合作伙伴,共同投资和运营一些大型超大型油气项目。
产能合作是“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内容。通过练兵亚马尔,中国石油企业实现了由单一产品到项目承包,由低端制造到高端“智”造的跨越式发展。2020年,中国石油海外工程服务业务能力新签合同额和营业收入将分别达到150亿美元和120亿美元左右。中国寰球工程公司海外业务中心资深专家李玉龙称,未来我国石油工程企业在海外开展项目时,应从四点着手:一是在非洲市场实行“投建营”一体化模式,由建设者转型为投资者。二是针对阿尔及利亚等北非高端市场开发,有必要战略并购欧美工程公司或咨询公司,提供咨询或招标等高端服务,掌握高端市场开发的主动权。三是因地制宜,在海外市场尽可能推广中国建设模式。四是探索石油石化产业园模式,让产业园模式成为深化国际产能合作的有效载体。
过去六年,中国石油着力推进能源合作本地化,促进民心相通,在“一带一路”沿线地区企业社会责任履行方面累计投入超3亿美元,援建了一批医院、学校等民生设施,惠及当地人口超过300万人,员工本地化率超85%。中国国际发展知识中心全球发展研究处处长周太东提出,在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和沿线国家安全、社会等方面风险日益增大的背景下,石油企业应高度重视民心相通,推行当地切实需要的、可持续的“软”援助项目,同时做好项目所在国精英群体的交流沟通工作,将项目切实打造成“一带一路”品牌工程。具体来说,首先要深入实施社会责任等本地化项目,不断增强民众获得感。其次,要更加主动处理公共关系,更有针对性地向社会各界宣传项目。最后,要积极与全球和资源国国内经济社会发展议程对接,打造双赢的命运共同体。
油路通丝路,真心赢各方。中国石油携手合作伙伴,推动“一带一路”油气合作的巨轮向更宽领域、更深层次、更高水平远航。下一阶段,中国石油将坚决贯彻落实近期中央外事工作会议提出的“坚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则,推动‘一带一路’建设走实走深、行稳致远”的指示精神,进一步深化国际油气合作,做强做优油气投资和国际贸易业务,全面带动工程技术、工程建设和装备制造“走出去”,打造“一带一路”油气合作升级版,使油气合作成为我国“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支点。(记者 董宣 特约记者 陆如泉 姚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