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华社

分享互联网新闻

解密成都假日经济“三好”秘籍

更新时间:2019-10-09 11:03点击:

  在刚过去的国庆黄金周里,成都无疑是全国最热门的文旅打卡城市之一。武侯祠、草堂、金沙、宽窄巷子、成都大熊猫繁育基地、都江堰—青城山……这个国庆假期,成都众多文旅打卡地吸引着海内外的游客纷至沓来。市文广旅局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国庆黄金周期间,我市共接待游客2017.13万人次,同比增长32.7%;实现旅游总收入286.46亿元,同比增长25.2%,交出了一份令人满意的文旅答卷。除了成都接待游客人次再创新高,记者在调查中还发现了一个值得关注的国庆文旅数据,在全国接待游客500万人次以上的旅游热门城市中,成都的总收入、人数增幅、人均消费均在领先位置。成都为何会异军突起?今日记者将为你解密成都假日经济秘籍,解开成都成为“三好生”背后的原因。

外国游客打卡春熙路商圈

外国游客打卡春熙路商圈

  成都文旅

  场景丰富效益增长

  提要:成都文化旅游的产业生态完备和消费场景丰富,成为吸引游客留下来消费的重要原因。

  最值得注意的是,在各大城市公布的数据中显示,成都游客人均消费达到了1420元。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成都大学旅游与文化产业学院院长、教授诸丹评价道,文旅是激发消费潜力的高级手段。从游客数量增长到消费增长,这一数据显示了成都文旅发展从单纯追求旅游人次的初级阶段发展到了追求消费增长的高级阶段。

  在城市的各大产业中,文旅产业的产业效率较高,成都的文旅生态的发展,文旅消费场景的构建让成都的文旅产品具有较高的丰富度、聚集度,这些因素导致了人均消费高。他欣喜地说:“成都文化旅游的产业生态完备和消费场景丰富,成为吸引游客留下来消费的重要原因。”

  诸丹分析道,成都文旅发展迈入新阶段,完成了数量增长到质量增长的转变。目前国内很多城市还停留在追求游客数量增长的文旅发展初级阶段,但成都不同,成都的游客数量增长很快的同时,消费也在同步增长,这说明成都文化旅游的产业生态健康完备和消费场景丰富,这样能够吸引游客进行消费。他表示,“习总书记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成都文旅发展是以环境友好型的方式在发展。人流量相对少,对区域环境导致压力和冲击会更小。这样的高级阶段,是效益增长阶段。”

成都美食受到游客追捧

成都美食受到游客追捧

  旅游服务

  从人出发收获人气

  提要:成都实施“旅游+”发展战略,丰富消费供给,增加游客停留时间,提升了旅游的经济效应。

  国庆期间,华灯初上的成都让人流连忘返。夜游锦江的游船让游客感受夜成都别样的魅力;夜间的博物馆更让观众们与文物穿越时空展开对话……此外,天府广场、天府熊猫塔、环球中心等城市地标,锦江公园合江亭—东门码头—猛追湾等旅游商圈景观照明,营造出热烈隆重的节日氛围,特别是天府广场吸引数百万市民和游客驻足观赏、合影;天府绿道、成都地铁开启“国庆光影主题灯光秀”,点亮市民和游客夜间游玩心情,成为又一处成都“网红打卡地”,助力成都美化城市环境和提升夜间经济消费。

  “没有想到夜晚的武侯祠还开门,里面还有这么多活动。明天晚上我们再去草堂看看。”国庆大假的第二天,来自广州的游客黄女士在夜晚逛着武侯祠,对成都博物馆的夜间延时开放赞不绝口。为保障市民和游客玩得放心、舒心、开心,我市各大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剧院、热门景区等场所在安全得到充分保障、条件允许的基础上,全面推广错时、延时开放服务,推出不定时延时服务,为游客提供温馨精致舒适的文旅服务体验。成都武侯祠博物馆、金沙遗址博物馆闭馆时间延时至晚上8点,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馆闭馆时间延长为晚上7点,青城山—都江堰景区进园区时间延长至下午6点;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和青城山—都江堰旅游景区为保障游客优质的参观体验,采取限制单日游客总量、提前全网票务预约、动态监控园区内和园区外游客流量,采取分段、分时检票入园方式以管控客流,确保游客安全,防止拥挤踩踏。国庆期间,游客们逛博物馆、品美食、住民宿、看戏、坐游船,品味成都夜间经济活力与实力。

  保障有力也是此次我市国庆假期异军突起的一大原因。据了解,我市在节前、节中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确保国庆假期安全。假日期间,市文广旅局会同相关职能部门进行节中文化旅游市场综合治理工作,有力维护文化旅游市场秩序。

  诸丹认为,随着文化和旅游的深度融合,成都旅游产品正变得更具魅力和内涵。“文旅夜间假日经济项目通过对城市功能的开发和利用,增强了城市对游客的黏度。”他说,当前,成都正加快建设独具人文魅力的世界文化名城,全面创建“三城三都”城市时代标识。假日夜间经济是挖掘成都文化旅游资源,丰富成都文旅业态的一次有益尝试。他说,成都的夜间旅游经济范围很广、业态丰富,特别是假日期间,除了各类夜间演艺活动、休闲经济、美食经济外,成都实施“旅游+”发展战略,将夜间旅游与文化、体育、商业等融合,推出绿道夜跑、夜间创意集市等旅游产品,丰富消费供给,增加游客停留时间,提升旅游的经济效应,让假日传统游变为都市游,让夜间消费业态融合变成了吸引游客驻留的旅游产品。

  不止景区

  创意经济精彩纷呈

  提要:成都着力构建文旅融合的空间美学,用文化的意义来构建体验空间,从而产生文化消费。

  10月2日傍晚,成都东湖公园的域上和美先锋剧场里,工作人员小侯在办公区和票务区来回穿梭。“国庆期间票卖得出乎意料好,现在必须把新下单的用户统计出来,加急派票。”作为浸没式话剧《成都偷心》的市场工作人员,这个国庆让小侯和她的同事们,忙得不亦乐乎。

  而国庆假期的成都除了《成都偷心》这部网红剧,还有不少创意活动,拓宽了成都旅游链的外延。

  各大图书馆、艺术剧院、文博单位等文化场所为国庆假日奉上有滋有味的“创意文化大餐”。金沙遗址博物馆“读城——首都与成都”“发现·中山国”、武侯祠“武·戏——汉晋三国体育文物展”、成都博物馆“人与自然:贝林捐赠展”“走进重华宫”“巧手夺天工—传统工艺的现代新生”第七届中国成都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节的非遗专题联展、安仁古镇“今时今日安仁”公馆实境多维体验剧等各类文艺展览演出活动,都极大满足了市民和游客对文化艺术活动的需求,让市民和游客畅游“文化客厅”、体验“文化假期”。

  文旅何以融合?成都作为文化名城和旅游名城,在文旅融合方面有着自己独特的思考。成都通过打造体验空间、提取文化符号、展示文化价值、调动文化情感、营造文化生活、从而产生文化消费。简言之,成都着力构建文旅融合的空间美学,用文化的意义来构建独特的体验空间。

  空间需要场景来填充,体验需要场景来实现。无论是打造浸没式戏剧,还是构建绿道消费场景,乃至厕所革命、乡村民宿、购物环境的改变,都是通过文化场景让旅游体验更美好。

  这就不难理解,为何国庆期间我市推出的“川西林盘乡间游、天府古镇画中游、田园文创时尚游、龙泉山城市森林公园醉氧游、天府绿道休闲游、乡村民宿养心游”6大主题28条创意精品线路,受到游客和市民的追捧,成为国庆假日期间一大亮点。

  本报记者 王嘉 摄影 马丁

官方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