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19-11-22 07:10点击:
新华社电 虽然英国期刊《自然》在1869年的创刊号就提及了中国,但中国成为这本顶级学术刊物日益关注的焦点还是近几十年的事情。
随着中国科研产出快速增长,无论是《自然》的中国新闻专题报道,还是来自中国学者的论文数量都屡创新高,中国愈加频繁地成为封面文章的主角。梳理《自然》封面上的中国主题,也为观察中国科研的历史演进提供了别样视角。
从“四海总图”到“鸟巢”
《自然》是科学界普遍关注的、国际性、跨学科的周刊类科学期刊。杂志除刊发经过严格同行评审的论文外,也刊发社论、新闻、专题等文章,主要报道科研人员关心的话题,包括科学界最新动态、研究资助、商业情况、科学道德和研究突破等。
在20日于北京举办的《自然》创刊150周年研讨会上,施普林格·自然集团大中华区科学总监杨晓虹展示了1985年11月21日的《自然》封面——一幅清代总兵陈伦炯编撰的《海国闻见录》中的插图“四海总图”。封面文章聚焦中国科学发展状况,题为《科学在中国》的报道探讨了中国科研的运作机制和政策,列举了中国当时在高能物理、空间探索、地震预测等领域的科研水平。文中还提到清华大学的自行车“停车难”问题,以及校办工厂和发电站,向世界描绘了中国顶尖院校的蓬勃生命力。
20年后,更加现代化的中国登上《自然》封面。2005年6月29日刊的封面是一幅上海闹市区街头熙熙攘攘的图景,东方明珠电视塔隐约可见。封面文章《中国在世界中的位置》关注全球化时代中国的环境问题,文章肯定了中国应对环境问题的决心,也提出了建议。
2008年7月24日的《自然》中国特刊封面上,展示了夜色中的2008年北京奥运会主体育场“鸟巢”。特刊聚焦中国科学发展,并评论说:“中国目前论文发表数量比除了美国以外的其他国家都要多,在授予的博士学位数量上排名第三”,中国科研的蓬勃发展意味着“将在一个更加多样化、没有国家主导的全球科研界扮演一个显著角色”。
2016年6月23日的《自然》中国特刊封面绘制的是青花瓷纹样的试管和烧瓶,当中培养着火箭、卫星、海洋生物等。特刊描述了中国科研如何“在过去几十年里飞速崛起”,探讨了中国创新面临的挑战,还评选出十位中国科学之星。
“神奇动物”研究显优势
《自然》科研中国办公室近日整理出2000年后登上封面的一些重要中国研究成果,其第一作者、通讯作者都是中国学者,且来自中国研究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