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19-11-20 14:03点击:
“扶贫干部来到我家,拿出‘扶贫菜单’和我商量,是养牛、养羊、养猪还是养鸡、养鸭,是种菜还是栽果树?几十个扶持选项让我自己挑选。”内蒙古兴安盟科右前旗归流河镇北民河嘎查贫困户吴福全说,最后他结合自己的想法和帮扶干部的建议,将养牛作为发展新路子,并承包了蔬菜大棚。同时,吴福全还被聘用为生态护林员,每年有1万元的工资收入。
在脱贫攻坚中,兴安盟咬定产业扶贫不放松,大力实施产业覆盖稳增行动。通过推行“菜单式”扶贫模式,把扶贫项目编制为“菜单”,政府提供蔬菜种植、牲畜养殖、易地搬迁等“菜单”项目,由贫困户“点菜”,政府买单。贫困户按自己意愿选择扶贫项目,有效激发了群众脱贫的内生动力,变“要我脱贫”为“我要致富”。
兴安盟的帮扶方式启示我们,在产业扶贫工作中,少点“跟我做”的强制,摒弃“没办法”的推诿,改变“唯一选择”的模式,尽可能站在群众角度,因人而异、因地制宜、因势利导、精准施策,多用群众乐于接受的方式进行帮扶,就能把产业扶贫执行好、落实好,为贫困群众栽下摇钱树,实实在在带来真金白银,彻底帮扶到群众心坎上。
产业扶贫不缺资金,也不缺项目,缺的是让贫困群众从心里接受、能够干、喜欢干的项目,缺的是“精准帮扶”。如果能激发贫困群众的内生动力,让他们依靠自身的努力和长处在产业领域先飞,就能解决好“怎么扶”的老大难问题,就能让产业扶贫开枝散叶、硕果累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