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17-09-22 08:04点击:
一部《红楼梦》,流芳百世。那是当然的,她是中国封建社会的一个缩影,真真切切地记录着一个历史时期的社会生活,后人有许多问题都能从那里找到答案。她还是一部少男少女的恋爱史,活灵活现地描绘了一群妙龄男女的情感生活,即便是信息化时代的当代青年,坠入情网的时候,也难免要从中寻找对照。《红楼梦》还养活了一大群人,人才辈出的红学家以及红楼梦研究的这一门学问的久盛不衰就是一个直接的例子。《红楼梦》的戏,从前尤以越剧为最,后来又有了电影,如今还有前后两部电视剧。画《红楼梦》的人就更多了,以前的年画、连环画以及一些风俗画,很多都是取材于这部巨著。今天照样大有人在,梁永和就是其中一个。
梁老师
梁永和国务院国宾礼特供艺术家润格证书
中国当代巨匠艺术作品收藏证书
看得出,永和对这部巨著的热爱,对书中人物的迷恋。在他的手中,不知画出了多少书中故事、靓男倩女。翻开他的《红楼梦中人》作品集,不难发现作者有自己的特点,给我的印象可以用一句话表达,那就是:轻盈飘逸,笑语如闻。
产生这种感觉当然有诸多因素,首先一点就是他的用笔。我们不妨先看看作者的工笔花鸟,如《国色天香》、《延年益寿》,画得很好。画中的孔雀、白鹤和牡丹都画得非常精工,用色也非常浓艳。写意花鸟也不错,如《秋实》,葫芦、藤蔓和叶子都画得很熟练,手法也很传统。不过,在人物画的画面中,就不是用同样的方式了。在这里很少用长线条,多半是较短、偏直的线条。这种短促的用笔,容易造成轻、飘的感觉。轻、飘对于别的题材的作品来说未必是优点,但在梁永和的红楼梦仕女中却是合适的。看他的衣纹,线条多是短短的,他的芭蕉叶,线条也是短短的。人物可以步履轻盈,随时蹦蹦跳跳。芭蕉可以随风飘曳,沙沙作响。这是多好的一种氛围啊。
国色天香(孔雀牡丹)
国色天香
第二点是用色。传统中国画色彩有自己的发展历程,唐代的壁画,色彩灿烂,在敦煌可以欣赏到。文人画的出现,对色彩淡化了。后来发展到水墨画,只用黑色。不过,中国人有自己的智慧,我们的先贤提出了“墨分五色”,在用墨上做文章,使中国画的意境从另一个角度提高到一个新的境界。不过,文人画尤其水墨画的表现手法毕竟有其局限性,所以,到清末民初,有部分画家就尝试西洋画的一些方法,其中也包括色彩的运用。共和国建立后,为了描绘现实生活的需要,更是大量汲取西洋画的长处,色彩的使用就更加丰富了。永和的作品画面也有这个特点,色彩很丰富。不但丰富,而且还很艳丽。他的着色,有时用没骨,有时大笔晕染,有时甚至就几乎像画水彩一样,非常鲜艳,非常活泼。因为他画的都是大观园中的美女,这种色彩,配上他那短促的线条,更好地烘托了那种轻盈飘逸的感觉和欢乐热闹的气氛。
谈到欢乐热闹,当然就离不开对人物本身的刻画了。永和的画,原来也不是这个面貌的。他画过很多工笔的作品,有花鸟,也有人物,是很传统的手法。如他的《红楼梦金陵十二钗》,场面很大。画了十二个美女,都是古代仕女形象。她们有的在下棋,有的在赏画,传统的工笔样式,面容姣好,姿态优美,衣饰华丽,环佩叮当,栩栩如生。这里都是运用长线条了,组织得很工整,很细致。背景的图案也处理得很细腻,但色调很统一,一片灰色调,以突出前面的人物。他的《荷花神》、《仙女戏佛图》虽然色彩艳丽,但手法还是传统的工笔。这时期的这一批作品,虽然是面容姣好、姿态优美、衣饰华丽,但总的倾向还是相对沉稳、端庄的。而在他的《红楼梦中人》作品集中的人物,就完全换了一个面貌。与上述的线条短促、色彩艳丽的特点相协调,人物面部线条也变得简略,人物的动作也变得生动活泼。
红楼十二钗
关于生动活泼,还有必要说说永和的儿童题材的作品,在这里可以更明显地看出这个特色。永和画了很多儿童题材的画,如《童戏》、《童收秋果》、《喜庆佳节》、《喜迎新春》等等。画中的孩子有搏弈的,有奏乐的,有逗公鸡玩的,有爬梯上树摘果子的,有舞灯笼放鞭炮的,还有做老鹰抓小鸡游戏的。画中的孩童动作幅度很大,表情也夸张,很生动,充满童趣。从这里可以看出永和的生活基础,可以想到永和平日观察生活的细致和品味生活的深切。没有这些积累,是画不出这样的趣味来的。话再说回来,他《红楼梦中人》作品集中的仕女,同样也很生动,很有趣味。在这里,他已经很熟练了,基本上形成了一个模式。人物的脸部很简略地勾勒出五官,显得很随意,很轻松。在这里,最显著的特点就是眼睛。作者喜欢把眼珠点在眼角上,形成一种斜眼瞅人的神态,很俏皮,很可爱。画中的美女有的在窃窃私语,有的在嬉戏打闹,有的在吹箫抚琴,有的在赏花品茶,还有的在把酒赋诗。然而不管她们在做什么,那生动活泼的动作,那婀娜多姿的体态,那玲珑的双眸和亦张亦合的樱桃小嘴,都为画面营造了一种笑语如闻的喜人气氛。
作为中国宋庆龄书画艺术研究中心的院长,永和先生致力于发展中国传统文化,弘扬中国绘画艺术。他的作品曾作为国礼赠送美国总统奥巴马等多位外国元首、政要,得到了名家的赞赏,为名族艺术获得了荣誉。希望他在今后的艺术道路上更创新作,为民族艺术增光添彩,让中国艺术走出国门,屹立于世界艺术之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