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17-09-22 12:04点击:
背景:党的十八大以来的五年,是党和国家发展进程中很不平凡的五年,是砥砺奋进的五年。习近平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上发表重要讲话,鼓舞和激励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继续把党和国家事业推向前进。
文运同国运相牵,文脉同国脉相连。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一个国家如果没有软实力的话,则可能不打自垮。在这五年间,中国的软实力经历了诸多发展与挑战,越来越具有国际竞争力,这条路如何能走得更快更远,中国软实力的问题与出路在哪里?针对以上话题,中华网对中国传媒大学隗建华博士进行了专访。
中华网:在过去的五年间,中国的软实力发展呈现了怎样的趋势?
隗建华:今天,伴随中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心的脚步,中国文化自信与日俱增,中国软实力也日益赢得国际瞩目。中国倡议和理念被陆续写入联合国大会等国际组织决议,中国制度和发展模式成为许多国家研究、学习和借鉴的内容,学习中国语言文化的海外人士越来越多,研究中国正日益成为海外一门“显学”,波特兰公司公布的“软实力”影响力国家排名中,中国的排名从第28名上升到第25名……这都是中国软实力提升的重要表现。
此外,随着综合国力提升,中国文化国际影响力与日俱增。优秀的中国传统文化更是国际公认的中国软实力。海外希望了解和学习中国文化的需求在不断增加。中国在国内外的整体形象不断提升,“历史悠久、充满魅力”成为中国最突出的国家印象。
中华网:在您看来看来,中国在提升软实力的路上还存在哪些问题,面临哪些挑战?
隗建华:中国的“软实力”,特别是国民素质、文化修养、教育创新、艺术质量、社会共识、核心价值、诚信守法、制度变革等方面,还有待急剧发展提升。
不可否认的是,与经济、科技等“硬实力”增长相比,中国软实力的成长还相当滞后:没有像好莱坞那样规模的全球性文化产业,中国的大学总体上还不能和美国等发达国家比肩,中国的国际话语权还有待增强。此外,由于文化软实力建设人员的相对缺失,以及我国文化教育事业创新元素的缺乏,导致我国文化软实力的建设和提升速度较慢,对中国文化的对外传播也造成了一定的影响。这些都是中国在提升软实力过程中暴露的问题所在。
在中国已经纳入世界村、中国企业在世界并购浪潮风起云涌的今天,要想在世界上获得更多的朋友,得到尊重,国家、社会、企业必须弘扬正能量,宣传真善美、致良知,遵守承诺,知行合一。另外,中国企业和企业家需要弘扬企业家精神,要有使命感,更要有全球视野,敢于创新,勇于创新。大型国有企业,在战略、文化、激励、架构和运营等领域都要尽快开展深层次的组织变革和管理创新。
中华网:您认为,如何才能让中国软实力真正“硬”起来?
隗建华:在习近平治国理政新理念中,有关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战略思考是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全球化浪潮下,文化软实力在国际竞争中正在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首先,核心价值观是文化软实力建设的核心,建设中国文化软实力的首要前提是打造核心价值体系。建立和谐有序的社会主义社会,需要人民有正确的是非观念,有远大的理想信念,这是国家最持久、最深远的发展力量。
另外,应大力推进文化体制机制创新,为文化软实力的建设融入新元素,满足当代民众的精神文化需求。激励文化企业创新发展。国家及相关政府部门,应出台方针政策积极引导文化建设;建立健全相关法律法规,使文化产业的发展受到法律保护,生产出更多优秀的文化产品。要利用多种方式鼓励文化产业的发展,让中国文化走出国门,让世界了解中华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