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17-10-16 17:13点击:
内容摘要:从单个报纸看,《广州日报》、《羊城晚报》、《南方日报》、《深圳特区报》等报纸的广告营业额火箭般上升, 1990年代以后纷纷进入全国报纸广告排名前十强、前三甲直至占据榜首。有些地区的报纸联合起来组成发行网络:1991年,《重庆日报》、《成都晚报》、《自贡日报》、《南充日报》、《涪陵日报》5家报社经过协商后,决定实行联网发行,加快报纸投递和扩大发行量。如北京表现为中央级报业集团和北京市级报业集团的竞争,在广州表现为南方日报报业集团和广州日报报业集团、羊城晚报报业集团的竞争,在湖北表现为湖北日报报业集团和长江日报报业集团的竞争,在杭州基本上是浙江日报报业集团和杭州日报报业集团二分天下,而在南京。
关键词:报纸;广告;晚报;日报;报业集团;发行;北京;广播电视;报刊;上海
作者简介:
内容提要:1978年至2000年是我国各地区新闻事业历史上发展最快、变化最大的时期。各地新闻事业“井喷式”发展,报刊、通讯社、广播电视全面进步。市场经济的引入给各地新闻业注入强劲的动力。通过竞争,初步打破了几十年一贯制形成的行政区划分割,在全国若干城市形成了地区新闻中心和新闻业市场。市场竞争也导致了新闻集团的兼并和垄断。北京是全国新闻中心和舆论中心。科技进步,给新闻业插上飞翔的翅膀,新的传播技术的普及,新媒体的涌现,缩短了各地新闻事业的差距。
关键词:新闻事业/地区新闻业/新闻业市场
作者:秦绍德 沈国麟
简介:秦绍德,沈国麟,复旦大学 新闻学院,上海 200433 秦绍德,上海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主席、复旦大学教授;沈国麟,复旦大学新闻学院副教授、上海市高校智库研究和管理中心执行副主任。
1978年至2000年是我国各地区新闻事业历史上发展最快、变化最大的时期。结束了“文革”十年浩劫以后,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各地新闻事业“井喷式”发展,报刊、通讯社、广播电视全面进步。市场经济的引入,给各地新闻业注入强劲的动力,通过竞争,地区新闻业市场格局形成。科技进步,给新闻业插上飞翔的翅膀,新的传播技术的普及,新媒体的涌现,缩短了各地新闻事业的差距。可以说,从此,我国的新闻事业真正成为现代新闻事业。
一、各地新闻事业“井喷式”发展
“文革”十年,我国新闻事业受到了沉重的打击。机构萎缩,建国后积累起来的骨干队伍被打散,新闻报道和言论受到禁锢。好在“浩劫”终于结束了。打倒“四人帮”以后,虽然头两年新闻战线仍比较沉闷,但已是蓄势待发,准备迎接新的发展时期。
1978年关于“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讨论,以及稍后召开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改革开放的大门。如同各条战线破除迷信,解放思想,奋力前进一样,新闻战线也迈出了改革、开放、发展的第一步。
改革是从新闻报道突破“禁区”开始的。从“文革”前“左”的思想路线开始,到“文革”中所谓“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理论的桎梏,新闻领域形成许多不成文的“禁区”,如重视经济报道成了反对“政治挂帅”,社会新闻是低俗的资产阶级新闻报道等等,政治上的划线、条规更成了新闻工作者头上无形的枷锁。随着思想解放,拨乱反正,新闻“禁区”逐渐被冲破,迎来新闻工作的春天。
首先是社会新闻的破冰。1979年8月12日上海《解放日报》破例在头版刊登了一条社会新闻“一辆二十六路无轨电车翻车”。短短一条社会新闻上了市委机关报的头版,其意义远超出新闻本身,分明是有意试水。两个星期以后,《解放日报》发表评论员文章《社会主义报纸应该有社会新闻》,说“我们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每日每时都在产生许多新闻的事情,发生着各种各样值得人们思索的矛盾和问题。在社会主义报纸上及时反映这些,正是社会新闻所应该担当的任务。”(《解放日报》评论员,1979)这是《解放日报》在召开了关于社会新闻的座谈会以后公开正式发表的观点,反映着新闻价值观发生了变化,逐渐回归新闻采写的本来要求。一次突破打开了一个领域。此后,《解放日报》接连发表了若干有重大反响的社会新闻。如1981年7月的《杜芸芸将十万遗产献给国家》,1982年5月的《陈燕飞怀孕五月下水救人》,1986年11月持枪抢劫银行等的报道,1988年1月甲肝在上海流行的报道等等。(邓续周,2015:p.14)差不多同时,各地报纸、广播、电视在报道社会新闻方面都有突破,使得新闻报道更加丰富起来,社会新闻在反映、警示、教育等多方面的作用开始为大家所认识。
经济报道比重扩大,走到新闻报道舞台中央。随着国家工作重心由阶级斗争转移到经济建设,各地党报也将新闻报道重心转移到经济报道上来。1980年《南方日报》改版,除第一版为要闻版外,第二版即为经济新闻版。《北京日报》1981年的要闻版稿件中,经济新闻占47%以上。《解放日报》1979年10月起开辟“上海市场”专栏,提供商品市场信息,指导消费。1988年扩版时又创办“上海经济透视”、“上海乡镇企业”等七个经济系列专刊。各地报刊都重视对经济大潮中的典型经验和先进人物的报道,如1979年对四川省扩大企业自主权试点的报道,1981年对安徽凤阳小岗村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报道,1984年对“温州模式”和苏南乡镇企业的报道,以及此后对沿海14个开放城市改革的报道等等,搞得有声有色,产生了广泛的社会影响。(邓续周,2015:p.15)自然,正如市场经济和政府调控正在摸索之中一样,如何报道经济建设,如何报道市场,各地媒体也在探索。不少媒体习惯于用先进典型报道的传统方式,不善于用过程延续的方式报道矛盾,提出问题,在当时是难以避免、十分自然的。
报刊的各种副刊、专刊,广播电视的各种节目专栏,纷纷恢复和创办,百花齐放,精彩纷呈。如《解放日报》副刊《朝花》、《文汇报》副刊《笔会》、《新民晚报》副刊《夜光杯》等,都是出版了几十年、有广泛影响的副刊,一朝恢复,新老作家的力作纷纷涌来,读者群不断扩大。新的副刊专刊接连涌现。《新华日报》文艺副刊《钟山》1982年改为每周三期,《湖北日报》副刊《东湖》改为《文化之友》,设置了10个栏目,《四川日报》创办《思想、知识、生活》综合性专版,设置了17个栏目。众多副刊、专刊的恢复和创办,反映了群众中蕴藏着对文化精神生活的多方面需求。
新闻报道“禁区”的被突破,以及媒体内容的多样化,只是新闻事业改革开放的第一步。社会公众对信息日益增长的需求,以及对文化、生活多方面的追求,已经对现有新闻事业的供给感到不满足,只有增加新的新闻机构才能满足这种需求。巨大的社会力量推动各地新闻事业积极发展。
这种发展是“井喷式”的。据统计,报纸种数和发行量大大增加。1978年,全国有邮发报纸253家,(方汉奇,1999:p.499)到了2000年,全国的报纸种数达到2007种。(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2001)虽然在1997年、1998年,新闻出版署对全国报业进行整顿、治散和治乱的工作,但是报纸的绝对数量还是增长到1821种;在报纸种数大幅度增加的情况下,报纸的发行量也相应大幅度增长,1978年全国邮发报纸的每期发行总数为5542.5万份,到了2000年,全国报纸的每期发行总数为17913.52万份。(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2001)广播人口覆盖率从1980年的53%,提高到2000年的92.74%。(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2001)电视人口覆盖率则从1980年的45%,提高到2000年的93.65%;(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2001)期刊在2000年共有8725家,发行量达到294182万册。(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2001)12年间报纸种数增长了700%,期发行量增长220%,广播人口覆盖率增长了75%,电视人口覆盖率增长108.1%。当然,增长不是均衡的。报纸创办的高峰有三次,即1980年、1985年、1987年,特别集中在1980-1985年间,全国新创办报纸有1008家,平均不到两天就有一家新的报纸问世。(方汉奇,1999:p.504)称之为“井喷式”是一点不过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