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华社

分享互联网新闻

江苏省人民政府 新闻发布会 推进建筑产业现代化发展新闻发布会

更新时间:2018-12-23 07:05点击:

魏赟(省政府办公厅新闻联络处处长):记者朋友们,大家上午好!欢迎参加省政府新闻发布会。

建筑产业是我省的支柱产业和优势产业。近年来,我省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关于推进建筑产业现代化的决策部署,大力推动装配式建筑、成品住房和绿色建筑“三位一体”融合联动发展,统筹推进建筑产业现代化,助推城乡建设高质量,取得了较为明显的成效。为回应社会关切,更好地推进建筑产业现代化工作,经省政府领导批准,今天我们召开省政府新闻发布会,向大家介绍目前全省建筑产业现代化推进情况,并回答记者朋友们感兴趣的问题。

出席今天新闻发布会的有: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党组书记、副厅长顾小平,副厅长刘大威,省建筑工程管理局副局长陈晨,省住房城乡建设厅建筑市场监管处处长范信芳。此外,省住房城乡建设厅相关处室负责同志在发布厅前排就座。我是省政府办公厅新闻联络处魏赟,受省政府徐莹副秘书长委托,主持本场新闻发布会。

首先,请省住房城乡建设厅党组书记、副厅长顾小平介绍全省建筑产业现代化推进总体情况、推进成效和下一步工作安排。

顾小平(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党组书记、副厅长):各位新闻界的朋友们,大家上午好!

感谢大家对江苏建筑产业现代化工作的高度关注和重视,也感谢媒体记者界的朋友们长期以来对江苏住房城乡建设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建筑产业是我省的支柱产业、优势产业、富民产业,近年来保持持续健康发展,产业规模连续多年位居全国首位。省委、省政府历来高度重视建筑产业发展,特别是2014年我省被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确定为国家建筑产业现代化试点省之后,省政府迅速出台指导意见,着力推进以装配式建筑为载体、以“标准化设计、工厂化生产、装配化施工、一体化装修、信息化管理、智能化应用”为方向的建筑产业现代化,提高技术水平和工程品质,促进建筑产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下面,我就全省建筑产业现代化推进情况向大家作一简要介绍。

一、工作推进情况

(一)建立工作机制,强化组织推进。2014年11月,省政府建立由15个成员单位组成的建筑产业现代化推进工作联席会议制度,联席会议办公室设在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厅内也建立了协同推进机制,22个处室、单位共同参与推进建筑产业现代化相关工作。省联席会议办公室每年确定工作目标和重点任务,将装配式建筑、成品住房等年度目标任务分解至各设区市,并加强监督检查,强化工作指导和组织推进。全省所有设区市和县级示范城市均建立了建筑产业现代化推进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形成了省市县三级联动的工作机制。

(二)完善保障措施,强化政策支持。一是在省级层面,省政府先后印发了《关于加快推进建筑产业现代化促进建筑产业转型升级的意见》(苏政发2014111 号)、《关于促进建筑业改革发展的意见》(苏政发〔2017〕151号),明确建筑产业现代化发展总体要求、重点任务、支持政策和保障措施。二是在部门层面,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编制了《江苏省“十三五”建筑产业现代化发展规划》,并在城乡规划、预制装配率计算、“三板”(预制内外墙板、预制楼板、预制楼梯板)推广应用、工程招投标、施工图审查、工程定额、质量安全监管、监测评价等方面出台了一系列配套政策。特别是全面推广应用“三板”政策、预制装配率计算细则,在全国属于创新性的做法,也在实践中取得了良好效果。三是在市县层面,各设区市和县级示范城市结合各地实际情况,出台了推进建筑产业现代化的实施意见,明确发展目标和重点推进领域,细化规划条件制定、土地出让、容积率奖励、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奖补、房地产开发项目提前预售、财政支持、费用减免等方面的支持政策,有效落实相关税收优惠政策。南京、徐州、苏州、南通、海门等地将建筑产业现代化要求纳入规划条件和土地出让合同,对鼓励建筑企业技术创新、设备升级改造进行财政补贴,并在装配式建筑项目中实行费用减免和容积率奖励等方面提出创新性的扶持政策,对推动建筑产业现代化发展起到了积极引导作用。

(三)健全技术体系,强化工作支撑。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成立了由院士领衔的专家委员会,参与制定发展规划和技术政策,为建筑产业现代化发展提供技术指导和服务;先后立项66个研究课题,组织开展建筑产业现代化关键技术攻关;先后编制25部建筑产业现代化地方标准;编制《装配式建筑系列手册》,从项目策划、设计、部品部件生产、施工、监理、检测、质量监督和项目管理等多个方面对相关企业、技术人员提供详细指导。省科技厅在省重点研发计划中设立“装配式建筑关键技术应用研究”专门条目,支持建筑产业科技创新和技术进步。省建筑产业现代化创新联盟充分发挥社团组织优势,结合工程应用实际,整合高校、企业和示范城市三方力量深入开展14个课题研究。此外,省内一大批科研院所、大专院校、骨干企业积极参与课题研究和相关国家、和行业相关标准的编制。

(四)加大资金补助,强化重点示范。2015—2018年,省级财政累计安排建筑节能和建筑产业现代化专项引导资金14.3亿元,重点支持建筑产业现代化领域的装配式建筑、建筑节能、BIM技术应用、标准编制和人员培训等。2017年,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进一步整合资源,安排1亿元保障性住房建设引导资金用于支持装配式保障性住房建设。2018年,在省级引导资金中增设“BIM技术集成应用”奖补项目,并组织开展建筑产业现代化示范园区创建工作。省发展改革委在省服务业专项引导资金安排中对建筑产业现代化生产性服务业领军企业和集聚示范区建设给予支持,省工业信息化厅利用新型墙体材料和发展散装水泥省级财政专项资金,支持装配式建筑部品部件科技研发、技术改造和示范应用。

(五)培育骨干企业,强化示范引领。定期发布建筑产业现代化设计、施工、监理、检测和部品部件生产企业名录,供建设单位选择,引导相关企业创新创优、争先进位。充分发挥社会团体在集聚市场主体、加强行业自律、推动创新发展方面的积极作用,指导省内建筑产业骨干企业成立建筑产业现代化创新联盟,构建创新、合作、发展、共赢的建筑产业现代化推进平台,强化产学研用合作。以产业集聚区为载体,推动装配式建筑研发设计、部品部件生产、装备制造、绿色建材、运输物流等全产业链融合发展。目前,常州、扬州、海门、阜宁、句容等地已有5个建筑产业现代化园区落地,企业竞相入驻,产业集聚效应逐步显现。

(六)组织宣传培训,强化氛围营造。组织省内主流媒体专题报道建筑产业现代化发展情况,向社会和群众普及建筑产业现代化知识。定期印发《建筑产业现代化推进工作简报》,充分利用网站、微信公众号等新媒体广泛宣传建筑产业现代化工作。在每年的江苏国际绿色建筑大会期间举办装配式建筑论坛,指导省建筑产业现代化创新联盟经常性举办联盟年会、技术研讨会、高峰论坛等活动,加强交流合作。组织开展建筑产业现代化人才培训,举办建筑产业现代化研修班和技术培训班,编制系列培训教材,研究建立从业人员培训、考核和认证体系。骨干企业先后设立18个实操基地、开展工人实操培训。今年在省人社厅支持下,将装配式建筑的BIM应用、预制生产、装配施工、质量检测4个职业能力纳入职业能力的规范考核。

二、推进成效

经过全省上下近4年的共同努力,建筑产业现代化工作取得了积极成效。

(一)新建装配式建筑规模占比稳步增加。2015、2016、2017三年全省新开工装配式建筑面积分别为360万、608万、1138万平方米,占当年新建建筑比例从3.12%上升到8.28%。今年1—11月,全省新开工装配式建筑面积已超过2000万平方米,占新建建筑面积比例达到15%,提前完成年度目标任务。目前,我省工作推进的相关指标均居全国前列。

(二)技术支撑和人才培养持续强化。研发整体装配式剪力墙结构体系、世构体系(预制预应力混凝土装配整体式框架结构体系)、装配式框架-剪力墙结构体系、模块建筑体系等一系列典型装配式建筑体系,相关研究成果在2017年获得两项江苏省科技进步一等奖。2015—2018年,全省共有超过8万人次参加各类建筑产业现代化技术培训。

(三)试点示范建设成效明显。创建国家级装配式建筑示范城市3个、产业基地20个,占全国总数的十分之一以上;创建省级建筑产业现代化示范城市12个、示范园区4个、示范基地151个、人才实训基地7个、示范项目96个。示范城市区域推进的态势基本形成,示范基地覆盖13个设区市,示范项目种类齐全、技术先进,示范引领效应逐步显现。

(四)企业转型升级势头良好。形成了一批以南京长江都市、江苏筑森等为代表的全国领先的装配式建筑设计企业,以中南集团、龙信集团、南京大地为代表的全国知名的装配式建筑施工企业,以科逸、金螳螂、旭建为代表的在全国具有影响力的整体厨卫生产企业、装饰装修企业和部品部件生产企业。这些企业不仅自身积极开展技术创新和升级改造,努力提高建筑品质和建造效率,而且带动越来越多的企业投身建筑产业现代化,逐步形成全省范围内骨干企业先行一步、其他企业纷纷跟进的全行业加快转型升级的态势。

(五)产业发展的动能进一步彰显。全省建筑产业现代化的稳步推进,不仅为装配式建筑、装配化装修带来近万亿元的市场空间,而且带动了工厂生产、装备制造、运输物流、新型建材、设计咨询、信息化和智能化技术应用等全产业链的转型发展和协同发展。今年前三季度,全省房地产开发投资同比增长17.6%,建筑业总产值达到2.12万亿元,同比增长14.4%,建筑产业对经济发展的支撑作用显著。

(六)社会共识正在加快构建。政府、部门和建设单位、广大群众对装配式建筑的了解逐渐深入,对建筑产业转型升级的认识更加深化,新闻媒体对建筑产业现代化的关注度不断提高,全社会支持建筑产业现代化发展的良好氛围逐步形成。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

从今年开始,我省建筑产业现代化工作从试点示范期进入推广发展期。我们将认真贯彻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切实加强统筹协调、加大工作力度,推动全省建筑产业现代化发展迈上新台阶。

(一)加强组织推进。做到“四个不变”,即推进建筑产业现代化的决心不变、标准不变、目标不变、思路不变。坚持每年分解下达年度目标任务,并加强绩效考核,强化监督检查。充分发挥省级建筑产业现代化推进工作联席会议制度作用,健全工作机制,密切协作配合,狠抓措施落实。

(二)完善配套政策。落实苏政发〔2014〕111 号文和苏政发〔2017〕151 号文部署要求,认真分析研判建筑产业现代化发展趋势和存在的问题,结合市场需求,研究制定有针对性的支持政策,督促各地细化具体实施细则,确保省政府相关政策在各地落地见效。

(三)突出重点方向。督促各地严格执行全面推广应用“三板”的规定,积极推动政府投资项目带头采用装配式建造方式。出台推动成品房建设实施意见,推广装配化装修,出台推广应用BIM技术的指导意见。结合乡村振兴战略,推动农村装配式建筑发展。强化装配式建筑“一体两翼”建设,即在完善技术体系的基础上,切实推动装配式建筑的一体化设计和工程总承包。

(四)夯实人才基础。开展系统化、制度化技术培训,提高相关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业务水平。健全建筑产业现代化人才实训体系,切实加大实操培训力度。

(五)严格质量管控。适应装配式建筑工厂化生产、装配化施工特点,加强部品部件生产和施工质量全过程管理,探索建立全过程覆盖、全生命周期可追溯的质量监管体系,着力提高建筑品质,更好、更大程度满足消费者需求。

我们坚信,在各级政府、有关部门、企业单位、广大从业人员的持续共同努力下,我省建筑产业现代化工作一定能扎实稳妥推进,一定能取得更加显著成效,一定能为江苏高质量发展贡献新的力量!也请媒体记者朋友们继续关注我省建筑产业现代化工作,多帮我们宣传,多给我们提出宝贵意见和建议。谢谢大家!

魏赟(省政府办公厅新闻联络处处长):谢谢顾书记。下面,记者朋友们可以就感兴趣的问题提问,提问前请说明自己所供职的媒体。

中国建设报记者:请问现阶段为什么要推动装配式建筑发展,意义何在?

刘大威(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副厅长):发展装配式建筑,应该说是建造方式的重大变革。大力推动装配式建筑发展,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的考虑:

(一)发展装配式建筑,是建设生态文明的必然要求。装配式建筑的建造过程,主要采用装配化方式进行施工,可以减少80%的现场建筑垃圾和60%的材料损耗,能够显著降低施工噪声和扬尘,有效改善人居环境,有利于节约资源能源,实现可持续发展。

(二)发展装配式建筑,是城乡建设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江苏城镇化率去年底达到68.8%,在这样一个阶段,推动城乡建设高质量发展,要求建筑本身首先要高质量,也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发展装配式建筑,采用标准化设计、工厂化生产、装配化建造,有效提升建设水平和建筑品质,建造真正意义上的“百年建筑”。

(三)发展装配式建筑,是建筑产业转型升级的必然要求。近年来,我省建筑产业有了很大发展和提升,但仍面临着结构不尽合理、在建造过程中资源能源消耗较大、科技含量不高等问题。建筑业粗放型生产方式与管理模式有待于进一步完善,转型升级迫在眉睫。通过发展装配式建筑,可以推动设计、生产、施工、开发等全产业链转型升级,带动新材料、装备制造、运输物流等行业同步提升,有效提升生产效率。

正因为如此,从2014年开始,国家和省里都对装配式建筑发展提出了明确要求,希望通过发展装配式建筑,实现建筑产业转型升级,为建设生态文明和城乡建设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谢谢!

微博江苏记者:请问,在推动装配式建筑发展的过程中,如何保证装配式建筑的建造质量?

陈晨(省建筑工程管理局副局长):谢谢这位记者朋友的提问,我来回答这个问题。总体来看,随着施工技术进步和工程建设管理水平提升,我省、我国的建筑质量也在不断提高。而装配式建筑的建造过程,通过将大量现场作业施工转移到工厂内进行,将危险的高空作业放置到地面完成,将一群人干的工作,由几个人完成,在一定程度上缩短整个房屋建造周期,降低成本、物耗和能耗,使建筑整体质量更可控、装配更精密,有效提高整体建设质量。

目前,我们主要是抓好两个过程,来确保装配式建筑的建造质量。一是在部品部件的生产过程中,借助成熟的工业手段和工业体系,按照工厂质量管理要求和标准体系规范部品部件的原料选择、生产加工、质量检验等环节,对部品部件的质量进行严格把关,为装配式建筑的质量安全提供本质保障。二是在施工过程中,通过建立适合于装配式建筑施工的质量管理责任体系,不断完善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规范施工现场材料管理,采用专业设备机具,由专业人员在现场对构件进行安装,确保建造质量。

在此过程中,我省各级政府、各部门也一直高度关注装配式建筑的建造质量,创新完善与装配式建筑相适应的工程建设全过程监管机制,建立健全部品部件生产、检验检测、装配施工及验收全过程质量保证体系。2016年以来,我省先后发布了《江苏省装配式建筑(混凝土结构)施工图审查导则(试行)》《装配式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程》《江苏省装配式混凝土结构质量控制要点》等一系列标准、文件,公布了首批江苏省装配式建筑检测机构名录,南京、苏州等地陆续出台了《南京市装配式建筑工程质量安全管理办法(试行)》《关于推进装配式建筑发展加强建设监管的实施细则(试行)》等文件,进一步规范装配式建筑工程质量安全管理制度,健全质量安全管理体系,落实各方主体责任,确保装配式建筑质量安全。

下一步,我们还将逐步完善装配式建筑技术标准,培育适应装配式建筑建造方式的新型产业工人,探索建立装配式建筑全过程质量追溯机制,进一步提升装配式建筑的质量管控。

新华日报记者:有几个问题想请教一下。第一,刚才顾书记讲到下一步工作打算时,说从今年开始,我省建筑产业现代化工作从试点示范期进入推广发展期,您一开始讲试点示范期是从2014年11月开始的,那么,从试点示范期到推广发展期,是从今年开始还是从明年初开始?

顾小平(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党组书记、副厅长):建筑产业现代化,包括装配式建筑的发展,可以说是建造方式的一次革命。我刚才也说了,这里涉及到设计、建造、管理、应用等方方面面,环节很多,是全产业链的,有技术、设备、施工,有材料、工厂生产等,是一次革命,涉及这么多的产业环节,不是一蹴而就的。所以, 2014年省政府发的文件里就制订了一个十年规划,要求整个建筑产业现代化,包括装配式建筑的发展,分三个阶段来推动:一是试点示范期,主要通过一些项目的试点示范,研究相关技术和管理。二是推广发展期,三是普及应用期。整个过程,是循序渐进的,也有不同阶段的目标。所以,我们所说的从试点示范到推广发展不是绝对的,会有交叉,每个阶段也可能会有新的情况和要求,需要不断调整。基本上,从今年开始,我们就进入了推广发展期。

新华日报记者:第二个问题,前面讲2015—2018年,省级财政累计安排建筑节能和建筑产业现代化专项引导资金14.3亿元,后面又说2017年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进一步整合资源,安排1亿元保障性住房建设引导资金,用于支持装配式保障性住房建设。那么,这1亿元是否包含在14.3亿里,还是另外的?

顾小平(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党组书记、副厅长):保障性住房建设,有专门的引导资金,这个1亿元,是用于支持装配式保障性住房建设的,是专门安排的一部分资金,不包含在14.3亿元里面。谢谢。

新华日报记者:还有一个问题。请问,其他省在保障性住房方面,也会专门推广装配式建筑吗?

顾小平(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党组书记、副厅长):其他省也有,但是我省是最早,也是相对力度最大的。国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还在我们这儿开过现场会,专门推广我们在保障性住房里面发展绿色建筑的做法和经验。

中国日报记者:建筑产业现代化,对建设领域的农民工会产生哪些影响?

范信芳(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建筑市场监管处处长):建筑业是劳动密集型产业,在传统建造方式下,农民工从业环境艰苦,劳动强度大;从业流动性大,经常“干一段时间换个地方”,社会保障低;许多农民工是临时招聘,临时突击施工,接受技能教育培训的机会少。

建筑产业现代化,在工厂生产大部分建筑部件,工地仅是一个组装现场。这样一来,相对于传统建造方式,建筑工地上的农民工可以减少80%左右,留下的20%左右农民工因机械化施工,劳动强度也会大大降低。这80%左右的农民工可以进入工厂工作,成为建筑产业工人。

在工厂上班,建筑产业工人劳动环境大大改善。由于机械化、自动化程度提高,建筑工人的劳动强度会降低;由于上班地点固定,建筑工人也可以象其他行业的工人一样,每天工作8小时,正常上下班;由于就业稳定,可以与用人单位签订长期合同,享有良好职业技能培训,按时领到工资,得到应有的社会保障。

大量的农民工变成建筑产业工人,成为当地的新市民,在城市定居下来,孩子可以在城市读书,农村会大幅度减少空巢家庭。

总之,大力推进建筑产业现代化,对农民工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都会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省广电总台江苏卫视融媒体新闻中心记者:文件的第2页说到“三板”——预制内外墙板、预制楼板和预制楼梯板的推广情况,我想具体了解一下“三板”的推广情况,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目前政策执行情况如何?全省预制“三板”产能情况怎么样?

刘大威(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副厅长):谢谢这位记者朋友的提问,所谓预制“三板”,是指预制墙板、楼板和楼梯板。根据国家推动发展装配式建筑的要求,我省结合实际,在2017年2月出台了推广应用预制“三板”的规定,从今年7月1日开始,在全省范围内全面推广应用预制“三板”。从近期的调研情况看,各地都严格执行全面推广应用预制“三板”的政策,在建设过程中,建设主管部门严把施工图审查等关口,不满足“三板”应用要求的项目,审图不得通过。

对于预制“三板”产能情况,从最近一次调研统计来看,全省目前已建成预制“三板”生产企业55家,较2016年的20家大幅增加,另有31家正在建设中,预计2019年底前,均可投入生产。目前,全省已建成的预制“三板”生产企业实际产能为545万立方米/年。到2019年底,另外30多家预制“三板”企业建成投产后,全省预制“三板”产能将达到1021万立方米,完全能够满足全省需求。

下一步,我们还将继续督促各地严格执行全面推广应用“三板”的规定,严格把好施工图审查、竣工验收等关口,确保相关规定落地见效。积极推动政府投资项目,包括保障性安居工程项目、公共建筑等,全面应用预制“三板”,率先采用装配式建造方式。同时,持续跟踪了解全省“三板”产能和应用情况,指导各地优化预制构件产能布局,完善监管体系,确保预制“三板”买得到、用得上、质量优。谢谢!

魏赟(省政府办公厅新闻联络处处长):由于时间关系,今天的发布会就开到这里。如果记者朋友们还有疑问,会后,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各位领导可以继续给大家答疑。谢谢大家!

官方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