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华社

分享互联网新闻

58年后,回家了

更新时间:2019-07-18 20:00点击:

鲁网7月16日讯 6月1日上午10点,淄博一处民宅门口,从河北武安赶来的郑新同老人见到了他失散58年的家人,年过花甲的他和一大早就在家门口等候的老姐姐紧紧相拥,这个跨越400公里的拥抱,郑新同等了58年,两家人也盼了58年。

郑新同今年65岁,大约7岁那年他曾在叔叔家生活,但由于叔叔在外工作,没人陪他玩耍,他决定自己跑回家找小伙伴,可回家途中郑新同迷了路。

姐姐紧紧地握着郑新同的手,一直不肯放开。

年幼时被拐 曾多方寻亲未果

“我当时七八岁,父亲把我领到沈阳,家里人都上班,我想跑回去找小孩一起玩,结果就跑丢了。”郑新同说:“在外边流浪的时候,遇到了人贩子,就这么到了河北。”

“我养父对我很好,给我介绍了对象,有了现在这个家,当时家里很穷,我怕回去找老家的亲人给孩子们添麻烦。”但即使这样,郑新同从未放弃过寻找家人的念头,他曾在邯郸武安当地寻求过警方的帮助,也在电视台登过寻亲启事。

郑新同说,他只记得自己父亲叫郑红志(音),家中还有一个姐姐,名叫郑晓兰(音)。推测姐姐为1945年至1955年期间生人。母亲的姓名以及老家所在县市、乡镇及村名等均已不记得,只记得老家属于德州地区。

辗转之下,郑新同来到了德州市公安局德城分局,见到了户政科长郭志民,所有的信息查询后都没有结果,他怀疑老人提供的信息有误,或许姐姐郑晓兰(音)这个名字只是小名。

再次回忆起见到郑新同时的场景,郭志民说:“老人来的时候,手里印了一大堆寻亲材料,到处乱发,让人很心疼。”

在了解了具体情况之后,郭志民迅速将寻人启事发到了朋友圈,并联系了多家媒体,希望可以借助媒体和网友的力量帮助老人。就在这时,郭志民在刑警队工作的同事毛红兵转发寻人启事后,被其同村村民看到,该村民联系郭志民说:“我们村有一户人家和你说的这个情况很像”,郭志民根据线索将郑新同的信息转发给了郑金英。

姐姐仍记得弟弟走丢时的衣着

郑新同老人的姐姐名叫郑金英,是平原县张华镇郑官屯村人,今年79岁,比郑新同大14岁。郑新同走失以后,全家人特别着急,多次到东北寻找。郑金英说:“东三省都去过了,登过报也在电视上找过,还一直托丈夫的战友多方打听,都没有结果。没想他竟然被拐到了河北。”就这样,寻找弟弟便成了姐姐生活的一部分,这一找,就是近六十年。

5月31日早上,双方子女通过微信联系之后,基本确定了郑金英就是郑新同的姐姐。

“姐姐今年已经79岁了,她还记得我走丢的时候带的是毡绒帽子。”郑新同哽咽道。得知姐姐现在淄博生活,郑新同当即订票赶往淄博,6月1号上午10点,在姐夫为自己打开车门的一刻,郑新同终于回家了。“姐姐腿脚不好,还特地在楼下等着我。”

“1976年父亲过世以后,我就带着母亲随丈夫到了淄博,在这边安家了。”郑金英说:“2010年,老母亲也过世了,但是父母一直叮嘱我,让我一定不要放弃寻找弟弟,一定要找到他回家团圆。”

“有人等着我回家真好”

“全家人都以为我丢在东北了,公安局以及其他相关的部门都找过了,我跑丢的时候还被一个收容所收容了,在那待了一夜以后我又跑了。”郑新同告诉记者,当年,收容所等地姐姐都找到过,但自己被拐走之后,姐姐就再未得到过自己的消息。

“这么多年沈阳、本溪那些地方都跑过了,谁也没想到被拐到邯郸了,近在咫尺,我们却跑了相反的方向。”郑金英苦笑着说,但是现在一家团聚了,以前经历的难也就不再回想了。

“虽然我人在河北,但祖籍仍然在山东,我不能忘本,也忘不了生我养我的亲生父母。”

7月8号,郑新同一家回到老家德州平原县,“我得去给我父母上个坟,我没有尽到孝顺父母的责任,以后一定好好照顾姐姐。知道我回来以后,我的姐姐、姐夫,还有外甥外甥女都很激动,有人等着我回家真好。”(据山东商报)

58年后,回家了

官方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