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19-09-21 04:47点击:
在刚刚过去的暑假,华东理工大学的同学们用心制作了多部微视频。其中,微纪录片《彩云之南的课堂》记录了在云南寻甸回族彝族自治县、东川、龙陵等扶贫攻坚一线的扶贫干部的感人故事;微视频《与祖国同行》记录了校友扎根边疆、基层,在祖国各地、各行各业与祖国同成长的奋斗故事……在制作视频的过程中,同学们对中国共产党的初心和使命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对自身肩负的家国责任也有了更全面的理解。
近一段时间,上海各高校精心组织“小我融入大我,青春献给祖国”主题社会实践活动,重点开好“青春告白祖国”开学思政大课,探索以朋辈教育和浸润成长为特色的思想政治教育新模式。
突出参与感获得感,打造“行走课堂”育人品牌
今年暑假,上海依托“行走课堂”学生社会实践机制,组织全市60所高校的10万多名大学生,聚焦“看伟大成就、讲中国故事、展青春风采、做时代英才、悟成才之道”主题,奔赴全国各个省份开展了近万个实践项目。
在思政课教师、辅导员的指导下,学生团队深入校园、企业、社区、乡村、军营等基层单位,积极开展教学实习、技能实训、惠农服务下乡、基本医疗普查、留守儿童关爱、文化艺术展演等实践活动,用脚丈量祖国大地,用情体察百姓需求,用心感受新时代的气息脉搏,思考当代青年的责任担当,涌现出一批优秀实践团队和实践项目。
上海财经大学相关负责人介绍,“学校推出千村调查2.0版,探索国情教育、社会实践、科学研究、学科建设四位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提升实践育人成效。”
突出示范性引领性,启动首场宣讲活动
9月5日,来自上海市60所高校的2000余名大学生在同济大学参加了上海大学生“青春告白祖国”启动仪式暨首场宣讲会。复旦大学博士生讲师团、上海交通大学知行社会实践团、同济大学乡村振兴研习社、上海大学无人艇团队、上海理工大学牵头的“新时代·中国说”大学生讲师团等,围绕“传承红色基因、将青春梦融入中国梦、青春与祖国共奋进”主题,结合社会实践成果,讲述所见、所闻、所感,积极传播青春正能量,发出上海学子爱国奋斗的时代强音:“志存高远,脚踏实地,在投身人民的伟大奋斗中有所作为;把小我融入大我,做新时代的追梦人”。
精彩的宣讲引发在场师生强烈共鸣,上海理工大学学生陈宗洋表示,“这场宣讲让我感受到新中国成立70年的辉煌成就,更体会到作为新时代青年应该承担的责任与使命。”上海市教卫工作党委书记虞丽娟表示,“全市高校要鼓励学生积极参与‘青春告白祖国’活动,增强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情怀,坚定服务国家、服务人民、服务社会的担当,做奋发有为的新时代青年。”
突出整体性协同性,构建“点面”结合工作格局
上海市组织高校大学生开展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系列主题活动,通过艺术作品展、学生讲公开课、“理论之星”评选等形式,凸显大学生自己备课、自我教育的特色。
为实现所有高校、所有学生全覆盖,上海市还构建了“市—片区—学校”多级工作格局。组织市级层面社会实践优秀团评选,遴选出一批可看性高、代表性强的精品项目。推动杨浦、松江、临港等高校聚集的片区,开展联学联讲联演系列活动,突出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拓宽优秀成果示范辐射范围。在学校层面,各高校结合开学典礼、新生入学教育、升国旗仪式、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活动等主题教育,突出自身专业特色和校园文化,全覆盖开展“青春告白祖国”活动。
上海体育学院围绕“五星·五环·五情”主题,讲述新中国70年中国体育发展历程,分享青年体育人的责任与担当。复旦大学设立港澳学生暑期社会实践专项,针对港澳学生开展“中国改革开放伟大成就”讲座、“学长学姐交流沙龙”等活动,强化思想引导,激发国家认同感、民族自豪感和主人翁意识。据介绍,目前,上海高校已累计开展宣讲近200场,覆盖近7万人次,宣讲覆盖范围不断拓展。
突出思想性创新性,调动大学生参与热情
为了引导学生做到“主动讲、用心听”“用心讲、主动听”,上海组织各高校采取青年人喜闻乐见的形式与载体,让大学生充分表达“永远跟党走”、坚定“四个自信”、奋进新时代的信念和决心。
聚焦核心内容,紧紧围绕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引导学生用真情开展党史、新中国史以及党的创新理论宣讲,让广大学生深刻领悟中国共产党的初心使命,坚定“四个自信”,激发青春激情和奋斗决心;创新方式方法,在组织故事讲述、演讲报告等活动基础上,聚焦课堂育人,组织大中小学学生共上一堂“我和我的祖国”思政课,组织“歌声唱响祖国颂”“我和我的祖国”主题歌会、原创音乐剧《春上海1949》展演等丰富多彩的文艺活动;丰富载体平台,发挥易班网等网络思政主渠道作用,开展“青春献给祖国”等网络活动,同时充分利用主流媒体以及新兴网络平台,营造上海大学生向新中国成立70周年献礼的浓郁氛围。赵婀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