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华社

分享互联网新闻

各地新闻单位“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受到各界好评

更新时间:2018-12-04 04:46点击:

在宁夏海原县龙池村清真寺,阿訇李贵宝有个习惯在每周五的主麻日宣讲上,将看到的好新闻读给信教群众。最近,李贵宝这个做法从每周变成了每天。他告诉记者,原因是“报纸上写老百姓的事情多了,老百姓原汁原味的话多了”。

8月上旬,中宣部等五部门在全国新闻战线组织开展“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各地新闻单位迅速行动起来,一大批来自基层、清新朴实、生动鲜活的报道受到社会各界好评。

各地基层群众反映,近期报纸版面、电视新闻变得更生动实在,更吸引人了。四川资阳市乐至县市民唐勐说,《四川日报》开设的“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栏目,文章生动鲜活,希望报社多发些这类反映民情民意的稿子,“接地气的新闻才有影响力”。

宁夏日报报业集团总编辑沙新说:“这次活动叫‘走基层’,而不是‘下基层’,从‘下’到‘走’,一字之差可以体会到要新闻从业者改变凌驾于群众之上不良风气的决心,体现了‘我是谁’这一深刻的思想内涵。”

文汇报青年记者徐晶卉为了写《蹲点日记·洪庙村见闻》一文,到上海市郊的洪庙村住了一星期。她说:“之前也跑过农村,然而总是上午去,转一下,下午就回报社写稿。其实,真正走到田间地头,走进村委会的办公室,走在农村夜晚的街头巷尾,我发现农民有很多心事愿和我分享。”

胥炳杰是宁夏西吉县夏寨村一位普通的农村电影放映员,一年有168个夜晚独自走漆黑的山路为农民放映电影。“走转改”活动中,几位记者与他一起乘坐农用三轮车走夜路。他深有感触地说:“放了这么多年电影,头一回有人陪着。有这么多人关心我放电影,我愿意白干一辈子!”

“走转改”活动中产生的很多报道,反映的都是普通人的真实生活和心声,拉近了媒体和群众的距离。

“我只是一个普通工人,又不是劳模,没想到记者们跟着我从下午忙到凌晨,甚至跟到高炉前采访拍摄,令人感动。”首钢炉前工王天明说,记者的报道是首钢曹妃甸工人真实生活的写照,写出了他们想表达又表达不出的心里话。

深入基层的新闻报道不仅增进了同人民群众的感情,还提高了服务群众的能力。北京延庆绿富隆蔬菜公司经理张会臣说,以前农民进城卖菜难,担心没人买。现在经过媒体“帮忙”,老百姓排队买菜,公司的蔬菜销售不愁了,可以专心种菜,充分发挥本地菜新鲜、流通环节少的优势,让市民吃得放心,吃得实惠。

“‘走转改’活动,从根本上说是解决新闻战线群众观点、群众立场的问题。”四川日报报业集团党委书记余长久说,只有让更多记者深入基层,新闻工作才有源头活水,只有把群众满意不满意作为衡量新闻工作的标尺,才能写出精品力作。

宁夏大学文学院副院长蔡永贵认为,在当前黄金发展与矛盾凸显交织的社会转型期,新闻战线“走转改”活动主动回应群众关切,反映民意诉求,使主流媒体更好地承担起引导群众理性表达和理顺社会不良情绪的职责。

一些基层群众、新闻工作者和专家学者认为,“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不能仅仅作为“一次性”活动看待,今后要坚持下来,延续下去。(来源:新华网)

netease

官方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