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19-11-07 04:01点击:
红网时刻记者 张金东 陈杰 临湘报道
一年生产浮标一亿多支,从业人数3万之众,产业链生产总值30亿元……
咋看不起眼的小小浮标,临湘人却将其做成了大产业,并形成了完整产业链,如何做到的?
10月28日,“这里不一样——湖南省特色工业小镇网络名人行”活动首站走进临湘浮标小镇,探寻小镇的崛起密码。
网络名人及媒体记者参观浮标小镇。
科技撬动产业升级
一支"心太软"浮标,能耐得住3吨重车子的碾压;由纳米材料制造而成的“心太软”浮标,120元一支供不应求;专门针对鲤鱼设计的“鲤先生”,市场销售火爆……走进湖南省池海浮标钓具有限公司,展厅内一款款功能强大、科技感十足的浮标令人称奇。
“这款产品,通过手机或手环连接好,一旦有鱼咬钩,就会通过声音、震动或者发光来及时提醒钓鱼人。浮标还配有无线充电器,充一次电可用50个小时,无线传输距离可以达到百米以上。”该公司副总经理李立明指着一款浮标介绍道。
科技赋能,助力临湘浮标进入发展快车道。
据介绍,临湘钓具产业已获57项专利,有8个品牌成为湖南省著名商标。其中,池海浮标钓具有限公司拥有国家专利13项,公司自主研发的浸漆机、成型机为全国首创,开发制作的高档工艺浮标填补了国内技术空白,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熟知临湘浮标发展史的人都清楚,蝶变的背后,是一代又一代浮标人锲而不舍的努力。
上世纪90年代初,池海钓具成为临湘市第一批浮标钓具生产企业,在市场前景看好的情况下,当地居民争相效仿,纷纷办起了浮标生产企业。
生产车间。
尽管临湘浮标产业起步较早,但由于经营分散,一直难以做大。
近年来,临湘工业园看中这一行业低碳、环保的特点,整合资源,对入园企业给予租金、财税等方面的优惠,并以奖代投鼓励技术创新,推动产品迭代,产业升级。
通过多年的创新发展,浮标的原材料也不再局限于芦苇,当地山陵丘地上的桐木、来自南美的巴尔杉木、云南的孔雀羽,高科技纳米材料都成为临湘人制作浮标的材料。
产业集聚效应凸显
距离池海浮标钓具不远处的湖南瑞琦户外用品有限公司,是一家专注海外市场的仿生鱼饵生产企业,公司生产的各种产品出口到美国、日本、澳大利亚等多个国家和地区。
网络名人@总裁语录也是一名垂钓爱好者,他坦言,从没见过像临湘这么大规模的钓具生产基地。
双十一临近,各大商家正在紧张备战,湖南省小凤仙钓具有限公司也不例外。走进办公区,“双十一”浓厚氛围扑面而来,诸如“决战”“双十一”字样的标语随处可见。
“就像农村的‘双抢’,员工两班倒备货。”公司总经理涂小凤说,占地4800平米的仓库已经差不多堆满。
不仅如此,涂小凤还通过直播,借助网络平台,赢得粉丝无数。
搭载网络快车,浮标产业成功走出临湘,走向世界。
备战“双十一”。
目前,全市已注册钓具天猫店、京东店90家,1688批发店77家,线上年销售额近10亿元。
如今,小镇不再是单一的浮标企业,从浮标到各种钓具,从线下到线上,从传统到高科技,临湘浮标小镇向全产业链迈进,形成了“材料供应、机械制造、工艺包装和水陆物流配套”的完整产业链。
全市有浮标生产企业785家,电商、物流主体269家,从业人数达到3万余众,年产浮标一亿多支,产品销售量占国内市场80%的份额,产品远销20多个国家和地区,钓具(浮标)产业链生产总值达30亿元。
临湘国际垂钓中心。
按照“集团联动、龙头带动、品牌推动”的思路,以浮标为引爆点,临湘正在探索浮标集群+原料基地+电商物流+游钓旅游融合发展模式,以公司联作坊,发展100亿元钓具产业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