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19-11-30 08:29点击:
他创造了中国乡镇企业史上的无数个第一:全国岀口创汇第一村,中国农民经营国际海运第一人,山东省首家上市的乡镇企业。他创造出了第一代胶东企业家敢为人先,为众人谋幸福的企业家精神。几十年的风雨磨炼,成就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乡镇企业发展史上的一位卓越企业家。他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上,靠700元钱起家,在家乡的土地上创办了全国著名的乡镇企业集团,成为中国农村改革和建设社会主义和谐富裕新农村的一个成功典范。
他,就是胶东企业家群体的杰出代表常宗琳。
2018年12月,在人们喜迎新年到来之时,在欢庆改革开放四十周年之际,为了表彰常宗琳在改革开放中作岀的突出贡献,中共烟台市委宣传部将他评为“感动烟台人物”。
悲苦的童年岁月,磨练了他钢铁般的意志
1943年农历10月16日常宗琳降生在西门里常家巷。尽管从小好动、好强、好胜、聪颖,但如同悲苦中旧中国一样,常宗琳也经历了悲苦的童年。
1947年9月的一天,常宗琳的母亲,不慎摔倒,致使怀孕的她流产大岀血,不久便撒手人寰。彼时,年仅5岁的常宗琳与父亲,一个承受着幼年丧母的悲痛,一个承受着中年丧妻的人生之苦。
此后,父亲通过四次再娶亲,才重新组织好了一个完整的家,但先后失去四位妻子的悲惨经历,也让他再无暇顾及常宗琳五姐弟的童年。对于常宗琳来讲,日子在饥饿与灾难中流逝。新中国成立前,尚未入学的他,为填饱肚子常常跟上大姐上山挖野菜,拾柴草,捡菜叶。
坎坷的童年经历,让常宗琳从小就体察岀人情世故,并为日后养成了豁达、坚毅、刚强的性格打下基础。
庆幸的是,少年的常宗琳赶上了新中国成立的好时代。1952年,九岁的常宗琳进入小学,正式开始读书生涯。刚踏进学堂的他,对一切都是那么新奇。小小少年,不但聪慧好学,还—身豪气。外祖父见孙子如此讨人喜欢,便于闲暇之际传授其入门功夫,磨砺其少年意志。
1957年,常宗琳初小毕业升入牟平城内大寺完小学。1958年,大寺完小学操场上,燃气的“大炼钢铁"炉子,让他记忆深刻,为他此后钢铁创业留下最初的印记。1959年,常宗琳升入初中,开始新的学习生活。此时,他最爱读《三国演义》《水浒传》等名著,并对唐诗宋词如痴如醉。1961年,常宗琳初中毕业,踏上社会。
因长期上学,回到生产队的他,不会农业生产技术活,只能在生产队的小车队里推小车,推泥、送粪、搬石头都是“家常便饭”。常宗琳在务农后的前两年,每到年节的农闲时候,便受到父亲的指派,随亲戚跑大连做点小买卖。
1962年,常宗琳听从父亲的安排,来到汽车站干临时工。他的工作主要是客车检票、货车托运收发装卸等。在汽车站这个窗口单位,他得以观察社会,并体会到最初的服务理念。直到1966年,汽车站撤销临时工,常宗琳在这里已经干了四五年之久。遭遇“下岗”后,他不得不回乡搞点“小买卖”。
敢为人先的小青年,奠定了新牟里发展的基础
1966年春节后,常宗琳与玉林店公社阜后大队的姜宗美结婚。婚后,在岳父的引荐下,成为了那个年代令人羡慕的拖拉机手。
常宗琳十分珍惜来自不易的机会。当他收到招工录取通知书的次日,就背着行囊到县拖拉机站报到。虽然他是16号车组唯一的临时工,但他勤奋好学,一年四季总是下乡。春季耕地,夏季脱粒,秋季耕种麦地,冬季深耕冬田。除了完成临时工的主要任务外,还在师傅的指导下学习驾车耕种技能。时间不长,他就从理论到实践全部精通。
1972年,常宗琳被村支书发现为人耿直、责任心强,遂介绍他入党,并担任民兵连连长、生产队大队长。1976年底,在新牟里大队领导班子调整期间,常宗琳当选支部书记。
上任后,常宗琳常常思考新牟里的发展思路。他上任的第一次支委会议,就开了一天一夜。大家围绕新牟里的未来描绘蓝图,热烈讨论。最后统一了思想,认为要改变新牟里烂摊子的现状,就得靠创业。1977年的首要任务就是狠抓粮食生产,创办副业。常宗琳为此立下军令状,年底粮食产量达不到历史最高,副业年收入达不到5万元,就自动下台。
1978年,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后,改革开放的春风让常宗琳干劲更大。在抓粮食生产的同时,组织社员承揽建材砂石运输。1981年,经过多方联系,他与烟台有关建筑单位签定供应砂子的合同,并在村里挑选了20几个强壮劳动力,组织了一个运输队,从新牟里往烟台运送砂石砖瓦。当时两地间,距离50公里,一天一个来回100多公里的路程,硬是带领社员跑了下来。不久,他又组织了一个装卸队驻扎烟台,并转战火车站、汽车站、轮船码头,扛大包、装卸粮食化肥等。
这些最初的生意,让常宗琳带领社员淘回了第一桶金。
随后,他又下定决心,拿出700元创办了第一个团铁厂。所谓的团铁厂的主要产品,就打团铁。就是把回收的废铁,运回来回炉,再经过锻打成各种农具等。当团铁厂办起来之后,常宗琳又先后组织村民办起小缝纫社、小修理部、小食品厂等。
从1976年上任至1978年底,大队集体积累达到17万元,社员人均分配197元。新牟里村事业的起步,亦从这个不安分带头人带动社员开始,奠定了最初的基础。
与国企搞联营,终让家乡成为全国闻名的亿元村
在经历了创业积累后,乘着改革开放新时代的春风,常宗琳越来越“不安分”。他敏锐地感觉到,一个要“大干”的大时代即将来到。他要带领新牟里村的乡亲们干更大的事业。
他作岀了一个在当时惊天的决定:新牟里要跨区域走出山东,到内蒙古呼和浩特去,同那里的国企铁路局联合搞预制件厂,承包建筑工程。这一年,他怀揣着牟平县县长批示的介绍信,带领60名新牟里人,从黄海之滨开往塞外的呼和浩特市。
常宗琳的举动,让新牟里人在不到半年时间就抱回个“金娃娃”,获利20万元。这让1980年底的新牟里村集体积累达到120万元,村民人均分配460元。而在那个年代,普通工人干部一年的工资还不到300元。
越发干得起劲的常宗琳,这一时期也开始在全国崭露头角。1981年春节期间,当村民还沉浸在节日的欢乐之中,常宗琳却突然作出一项违背传统习俗的决定:立即组织干部周游全国、外岀参观。面对质疑,常宗琳说:“咱农民知道的太少了,出去看看有好处!”
他们从烟台乘车直达北京,在首都参观学习后,乘飞机直下南方,到广州贸易中心参观、访问;然后又到长沙、江苏、上海等地,总计行程数万里,历时21天。这21天的“开眼界”行动,让常宗琳和新牟里村民脑洞大开,摒弃了小富即安的思想,随后迈岀更大的创业步伐。
事实上,常宗琳骨子里就有一股闯劲,在创业中敢做出头鸟。早在1980年代,他就对“解放思想、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等基本理念,连续组织讨论,并付诸行动践行。
实际上,上述带领村民出塞与国企搞联营的成功,并不是偶然,而是必然。1981年春天,他去内蒙古出差,在呼和浩特火车站联系业务时,就听到了呼和浩特机床厂要在烟台搞联营的消息。凭着天生的商业敏感,常宗琳认为大队如果与这个大企业挂上了钩,大队的副业将会走向更大的天地。一番波折之后,该厂书记来到烟台谈合作,经劳动部门协调,同意新牟里大队与该厂在烟台地区联营办厂。
在当时,村办企业能与国营企业搞联营,绝对是一个石破天惊的大事件。不要说当时的乡镇领导拿不定注意,就连牟平县的领导们也吃不准。但经过常宗琳的不懈努力,新牟里成功与呼和浩特机床厂联营办厂。
一年后,随着联营厂的运行,新牟里的村办工业也被带动了起来,仅此一项增值70万元。更大的收获是联营厂给新牟里村带出了200多名技术工学徒,车、刨、钳、锂、热处理、电气焊、设计、制造等工种的人才都有了。他们也成为新牟里村的第一代技术工人。
在常宗琳解放思想、敢打敢拼的思路带动下,1983年底新牟里村办工业副业项目达到17个,村民人均分配1184元,村集体当年收入310万元,积累达至906万元。
也就是在这一时期,常宗琳大胆开拓创新锐意进取的创业事迹,引起中央领导层面的关注。党和国家领导人不断地到新牟里调研,并鼓励这位中国十大农民企业家之一的常宗琳步子可以再大一点。
1984年4月,烟台被国务院定为14个沿海对外开放城市之一。在此背景下,常宗琳以中国农民企业家的敏锐嗅觉,再次感觉到大机遇的来临。他立即组织大队班子的党员干部,一边学习政策,一边落实到实践中来,决议要搭上外向型经济的头班车。
经过调研,他认定高档毛纺产品是20世纪80年代国际市场上的畅销货。为此,他率先采用贸易补偿的方式,从英国、意大利引进价值316万美元的毛纺设备,兴办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毛纺厂。不久,常宗琳以中国农民企业家的身份,率领受聘的毛纺专家南下香港、横跨大西洋,西去英国、意大利求取“真经”。
经过一番征战,他顺利引进了生产设备。1986年底,按照贸易补偿合同,英方提供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毛纺设备,新牟里在5年内用优质兔毛纱偿还。这个再次创造烟台第一家的毛纺厂次年2月投产,第一批产品就获得“出口产品生产许可证”。1988年,毛纺厂成为全省“外贸出口先进单位”,并荣获全国乡镇企业岀口创汇“飞龙奖”。
值得注意的是,在此前后常宗琳还创造了多个第一。1985年,一个偶然的机会,一艘香港运输船在威海附近的海面上与日本船只相撞沉没。船主觉得打捞修理不划算,还不如就地一卖。常宗琳知道消息后,马上着手收购。在他看来,收购了这艘船后,新牟里村可以实现把烟台地区的水果、水产品等特产运出国门,发展远洋航运事业。
于是当即筹措资金买下该艘船,并亲自命名为“101”轮。这艘新牟101号5000吨级货轮,此后转跑海南岛以及东南沿海一线。又过了两年,他又收购了一艘德国制造的4500吨级的运输船,并命名为“全洲号”,专门跑香港市场以及日本市场。
到1992年,新牟里拥有四艘海运货轮。后来,常宗琳还花500万美元增购了一艘12700吨巨轮,命名为“瑞丰轮”。从此,常宗琳赢得了国内农民企业远洋第一人的称号。
1992年,在邓小平南巡谈话之后,常宗琳再次抓住机遇,带领新牟里人西进太行,进军钢铁行业。他指出,兴办钢铁企业是国家重点扶持行业,并决定一期工程至少要投资3.5亿元,年产钢铁15万吨。当年10月,新牟钢铁工程正式在邢台上马。到1996年4月,新牟钢铁炼铁1号高炉正式投产。
新牟里村在涉足多项产业,兴办十几家企业后,全国闻名的亿元村由此更加知名。
开拓进取二次创业,乡村企业成长为上市公司
1994年初,在新牟集团走过十多年后,常宗琳意识到培养年轻接班人的急迫性。他在全体干部会议上表明:“为了新牟事业的百年大计,必须培养和造就第二代领导人”。随后,新牟集团一个新的机构——公司执委会开始运作。同时,执委会中第二代年轻领导也开始接棒。常宗琳也退居二线指挥。
在完成了思想上、人事上的准备和调整后,新牟集团年轻的领导班子开始适时启动了集团股份制改造。1996年,股改成为新牟集团的重头戏。新牟集团股改围绕“企业经营者控股、人人参与”的总构想,按照"资产量化、全员所有、部分到人、体现差别、确保公共积累和发展后劲”的原则,设置了新牟里村民股、集团发展股、奖励股和常宗琳基金。
也就是从上述行动开始,常宗琳带领新牟集团开始了二次创业。1996年至1997年间,新牟集团对所属的小、微企业实施租赁、出售、承包等多种形式的改组改造。此后,十几家小微企业从集团中分离。
一个里程碑式的事件也发生在二次创业阶段,曾经的牟平毛纺厂,后来改组的新潮实业股份公司,于1996年11月21日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正式挂牌上市。早在1988年,烟台市批准毛纺厂开始股份改造。后由山东新牟国际等多家企业联合发起以资产和现金参股,共计3061万元,每股100元,折合30.16万股的毛纺公司。1993年,公司股票面值拆分后,更名为新潮实业股份公司。1996年登上资本市场的新潮实业是中国第一家由乡镇企业培养起来的上市公司。至此,新牟集团的事业,也进入了一个全新的阶段,并初步迈向现代化治理企业之路。
1998年至1999,在新世纪即将来临前,新牟集团开始以公司所属铸造厂、建安公司、化学染料厂、秦皇体育中心等四家企业的净资产,置换新牟钢铁股份公司的净资产,并适时启动了将其资产注入上市公司的行动。
1998年4月,公司股东大会通过资产置换决议后,新潮实业吸收合并新牟股份也宣告启动。这一举动,为当时全国清理非法股票交易的挂牌产权交易企业改组,趟出了新的路子。1999年1月,新潮实业股东大会通过了吸收合并的决议。同年6月,该方案获证监会批准。
在最早走岀山东与内蒙古呼和浩特市联营时期,当时的内蒙古主政领导,就给予常宗琳以高度关注与大力帮助。直到1996年,内蒙古自治区政府主席乌吉力亲赴新牟里考察指导,随后内蒙古自治区党委书记乌兰夫、布赫也亲切接见了这位敢与国企联营的乡镇企业负责人。
2000年,常宗琳带领新牟集团再创辉煌。2000年到2003年,新牟集团的投资逐年加大,集团总部提岀了要做大、做专、做强的企业愿景。2003年6月,继2000年4月新潮实业配股融资后,新潮实业再次获得增发股票,募集5亿元资金的机会。
也就是在新牟集团二次创业成功最辉煌的时刻,一向刚强的新牟集团的精神领袖常宗琳却在健康上岀现状况。
2009年,充满传奇色彩的中国第一代农民企业家代表之一的常宗琳带着遗憾,永远地离开了他钟爱的新牟事业,离开了父老乡亲及妻子儿女。
常宗琳带领的新牟集团,先后被授予全国首富村、全国创汇第一村、山东省文明单位等称号,是全国首批享有自营进岀口权的国家级企业集团之一。党和国家领导人先后到新牟里视察指导工作。这位传奇企业家,也先后荣获全国十佳农民企业家、全国优秀乡镇企业家、全国扶贫状元等称号。1997年荣获香港紫荆花杯杰出企业家成就奖。1989年被评为全国劳动模范。他也曾是第七、第八届全国人大代表,山东省八届人大常委,第九届省政协委员。
乐善好施、扶贫济困,时刻不忘回报国家和家乡
黄海之滨的山东省自古就是中华传统思想的发源地之一,圣人之乡、礼仪之乡。从小在苦难中浸润中国传统文化的常宗琳,骨子里有一种博大的回报家乡回报国家的拳拳之心。
在带领他所缔造的新牟集团,从辉煌走向更大辉煌的30多年实践中,常宗琳不知不觉成为胶东企业家的代表,成为山东农民企业家的代表,成为全国民营企业家的杰岀代表。由此,他也带来了山东第一代企业家所固有的大胆、坚韧、敏锐、果敢的思想品质;更是在企业发展中实现了其回报乡里,回报社会、回报国家的传统儒家理想。
当然,在生活中作为怀有传统儒家思想情怀的普通人,常宗琳素有炎黄子孙乐善好施、扶贫济困的本色,并为之也践行一生。他把“山以高为奇,海以阔为壮”作为座右铭激励自己,身在新牟,胸怀天下,为共和国版图上驱逐贫困鞠躬尽瘁。曾在几十年里,为社会首推开放式扶贫模式。
最让我们动容的是:常宗琳身患重病以后,人躺在病榻之上仍牵挂着新牟里村父老乡亲的冷暖。他在临终之前嘱托他的家人和公司股东们:一定要为新牟里村的困难群众做一件实实在在的事,明确要求家人和股东们拿岀一部分股份的收益,成立一个专门救济困难村民的福利基金会!
把个人理想融入民族复兴,用一生诠释“企业家精神”
作为跨时代的创业者,常宗琳仰望天空,有理想、有改变行业的目标。他眼光独到,看到行业的未来趋势;他聪明智慧,能在竞争激烈市场中解决人才、技术、市场等难题;他脚踏实地,踏实肯干,快速见效。
回顾常宗琳的创业史,我们不难看岀,作为企业家,他拥有百折不挠的创业精神;勇于探索的开拓精神;永不满足的进取精神。而这些精神财富即使在当今,仍然可以给企业家提供精神启示。
正所谓一滴水见太阳。在常宗琳带领新牟集团前逬过程中,就有几件小事流传甚广。第一件小事是,1989年新牟联合公司因为国际贸易形势,而没有完成总收入指标。在当年的年终整顿会上,常宗琳说:“虽然是客观环境造成的,但我们领导应变慢、调整慢,也负有责任。按公司合同我今年只能拿生活费1000元。”这种勇担责任,自我处罚的赏罚观,让没有完成定额的承包厂长也响应:“只拿生活费,不能打折扣”。这一自上而下的惩罚举措,不但惊动了县里领导,后来省上领导也来做工作说“今年是特殊情况嘛”。但常宗琳却不松口,他说:“这不单单是几个钱的事,这一次例外,以后就有许多的例外跟来。”
由这件事情可以看岀,常宗琳“治军”带班子拥有铁的纪律,而且处罚也从“将军”开始。第二件小事是,处事公平不论亲疏。常宗琳的舅父负责经营管理新牟的一个餐馆。一天,饮食系统来检查卫生,认为餐馆某些方面不合卫生要求,限期整改。老人倔强的认为他自有标准,双方为此顶起来。常宗琳听说后赶来,严肃批评了老舅。
从上述两件小事中不难看岀,创业英雄常宗琳树立这样的企业精神,树立这样的军纪,怎么能不带出一支嗷嗷叫的“铁军”部队呢?
事实上,常宗琳个人的商业敏锐、坚韧,以及锐意进取、勇于开拓、敢打敢拼,为众人谋福祉、为社会谋福利的第一代企业家精神,并不是凭空而来,而是在实践中学习思考而来。
常宗琳常常要反思。在他看来,反思犹如做过一番事业回头看,就像牛羊“反刍”一样,有利于消化和吸收,有利于实业前进。
1988年春,他的笔记本上岀现了一段文字:总结自学三原则,即广见闻、多阅读、勤实践。他的这种富有哲人思想的企业家精神,永远值得后辈学习思考。从1983年起,他又多了另一个嗜好。那就是写对联。每年春节只写一副。与此同时每年他都组织干部坐下来进行二次思想争论。常宗琳把“与肝胆之人共事,从无字句处读书”的对联,与大家共勉。
常宗琳对这种嗜好,他似乎又答非所问:“他谈古论今,从秦始皇统一中国、刘邦用人,到唐太宗李世民的从谏如流;从唐诗宋词中国古代文学艺术高峰,到共产党人穿草鞋吃树皮能推翻‘三座大山’,难道就不能领导人民创造超过西方的现代物质水平?”
这是何等的气魄,何等的胸怀!实际上,这正是一代传奇企业家的精神追求与精神遗产的所在。
他把个入理想融入民族复兴的伟大实践,敢闯敢试、敢为天下先、敢于承担风险,在市场竞争中勇立潮头、永不言败,致富思源、奉献爱心,创造更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新时代新征程,企业家们应百尺竿头更进一步,以常宗琳等老一代企业家为榜样,发扬优秀企业家精神,在时代进程中再立新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