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19-12-06 13:01点击:
威海记忆
在梦里,
有时候会出现一些小时候的记忆,
岁月不再,
伴随着童年的这些手艺还在不在呢?
如果为这些手艺做一次重现,
定会焕发别样光彩。
威海剪纸: 浓郁的海文化特色
威海剪纸多以窗花、纸斗花、灯笼花、飞禽走兽和渔乡生产生活场景为主。在威海,剪纸是渔家和农人在节日、喜庆活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伴随着世代相传的风俗习惯、婚嫁迎娶等特殊需要在民间广为流传。威海剪纸寓意丰富、独具艺术特色,无论何种题材,都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和海文化特色。
威海纸斗: 姥姥家的藏宝盒
纸斗又称“纸缸子”, 在解放初期,由于生活用品的匮乏,智慧的威海妇女们发明了用纸浆加入海草等物质制作的盛物的器皿,为了美观,纸斗上多用剪纸花样做为装饰。农民渔户多用它盛面、盛米及各种小杂粮。大件的纸斗用陶瓮作模,做工厚重、敦实。一尺左右大小有两种:带盖的盛米盛面,不带盖的盛些长长短短的杂物。
宫家彩绘葫芦: 多彩的福禄世界
宫家彩绘葫芦制作技艺是从清朝光绪年间在乳山市南黄镇宫家疃村一直传承至今的。葫芦在我国有着悠久的种植历史,因音近“福禄”,广受群众的喜爱,而宫家彩绘葫芦在乳山民间更是历史悠久。女儿出嫁,娘家会找一对好葫芦,找心灵手巧的匠人涂上红色,画上牡丹鲤鱼等图案,放在箱子里,寓意富贵有余 ,多子多福。 宫家彩绘葫芦制作技艺主要分种植、收获、去皮、晾晒、处理、用笔、绘画几个步骤,作品主要有有牡丹系列、荷花系列、玫瑰系列、天籽金兰等系列。
乳山大喜饼: 幸福味道的延续
宋礼夫/摄
“抬新娘,送新娘,俯首弄眉理红妆。揭开喜盒相大礼,首饰果饼(喜饼)一箩筐。”这首民谣,反映的是传统婚庆的场景。随着时代的变迁,旧时婚俗多已消失,但结婚时制作并分发喜饼的习俗却沿袭至今。在乳山民间,以乳山寨镇寨西人李薛栋开办的亲情缘喜饼和乳山寨镇寨东村家庭妇女王秀丽开办的团圆喜饼屋制作的喜饼尤其著名。
乳山蒸面兔: 六月六 蒸兔头
金、元时期,境内村庄因战乱多数遭毁或因居民避乱远徙他乡而湮没,这给野生动物提供繁衍生息的乐园。明初移民从内地至此后,田园里的庄稼苗几乎被漫山遍野的野兔啃食净光。在与野兔作斗争的过程中,人们觉得野兔之所以驱之不尽,是有兔神在保护。为了讨好兔神,当时许多山坡上建有兔神庙。并将每年农历六月初六(小麦收获时节)这天定为兔子生日,家家户户蒸面兔,给兔子庆贺生日。“六月六,蒸兔头”的习俗便传承至今。
文登花饽饽: 庄户人家的浓浓乡情
文登独有的地域文化,孕育了具有独特的胶东花饽饽习俗,在不同的节日有不一样的表现内容,清明节捏燕子;六月初八祭龙王;七月初七牛郎会织女;从正月到腊月,从孩子出生到老人做寿,人们用花饽饽来表达对节日的庆贺和家人的祝福。谷雨时节的大型花饽饽是沿海渔民用来祭奠海对渔民的恩赐,祭拜列祖列宗,祝福家人出海鱼虾满仓平安无事。 非遗文化的保护与传承, 是一场与时间的赛跑。 当传统与时尚碰撞,让更多的年轻人了解它们, 喜欢它们, 这些历经百年传承的非遗瑰宝 才能在新时代中焕发新的生机。
| 来源:图文整理自网络
| 声明:除特别说明外,推送稿件文字及图片均来源于网络及各大主流媒体。我们一直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部分图片来自互联网,无法核实出处,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做出处理。
--- END ---
△
整理 ▏小威
转载请注明“文旅威海”(wh12301)
新浪微博:@文旅威海
旅游咨询: 0631-5312301
欢迎投稿,邮箱:whtour@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