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19-08-10 07:04点击:
动物考古 发现历史的另一双眼睛
耗时多年去研究蜀王府的吃和玩,这样的考古有意义吗?答案当然是“有”。
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我国动物考古研究的动物遗存通常比较久远。因为史前时期正是人类从采集狩猎自然经济向农牧业生产经济转化的重要时期,再加上先秦时期文献缺乏,因此让动物考古有了很大的用武空间。通过高科技手段,研究人员可以从发掘出来的动物遗存中找到史前动物种群的构成,复原古环境的气候,以及动物的驯化、饲养什么宠物、用哪些动物祭祀以及使用什么样的动物装饰品等等,获得关于历史的更多信息。
事实上,正是通过对动物遗存的研究,在很大程度上证明了旧石器时代的存在和编年。研究人员通过鉴定动物的死亡年龄,确定动物是驯化还是野生,以及驯化的发展过程。而旧石器时代出土的动物遗骸全是野生动物。于是,考古人员通过对动物群的特征、组合与更替,以及对其中的绝灭种属与现代生存种属的比较和统计,大大助力了遗址的相对年代划分地层。
至于蜀王府的动物遗存研究价值,虽然我们从相关的明清文献上,可以获悉蜀王府的建筑等相关信息,但动物遗存却给人们提供了当时蜀王府更具体而生动的生活画面,这是历史文献无法替代的。
最近几年,中国动物考古学取得长足发展。在2018年10月成都举行的第二届中国考古学大会上,复旦大学相关团队发布陕西秦汉血池遗址动物考古成果。他们正是围绕出土的动物遗存进行研究,获知这处秦始皇祭天的遗址,其祭祀的牺牲主要有马、牛、羊三种,其中以马为主,基本上是两岁以下的幼年个体,并且毛色还以枣色为主。他们还发现,这些用于祭祀的马,运动能力一般,似乎并不是优良品种。在动物骨骼形态学研究方面,中山大学与浙江省博物馆团队在对考古发掘出土鱼骨进行科学鉴定的基础上,归纳鱼骨体长的测算方法,进而对先民捕鱼活动进行了复原。不过,这门考古仍然处于学科基础建设阶段,动物遗存中蕴含的更多历史信息,还有待考古人员去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