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19-11-19 09:12点击:
原標題:《早餐中國》播后 粉店銷量增四成
節目組在挑選店主時,注重多樣性,不想千人一面。
從新疆的烤包子到樂山的豆腐腦,《早餐中國》在呈現美食,牽引觀眾味覺記憶的同時,也觸動了觀眾內心深處的鄉愁。
“隻需早起,你就能找到故鄉”。美食紀錄片《早餐中國》第二季自上線以來,評分8.8分,超越了第一季的7.9分。和第一季相比,第二季《早餐中國》有繼承也有變化:同樣的選店標准、同樣五分鐘左右的時長、同樣以南方人為主的制作團隊,甚至同樣因為片尾打出早餐店地址引發的“帶貨”質疑,但第二季加重了北方早餐的比重,首次到中國的一線大城市北京拍攝……
兩季《早餐中國》的總導演王聖志、監制朱樂賢接受新京報專訪時表示,第二季的改變是對第一季播出后觀眾建議和需求的回應,甚至有的店就是根據觀眾留言找到的。關於“帶貨”的質疑,王聖志坦言雖不是有意為之,但第一季拍過的店的確銷量都有上升,而這未必是店主想要的,回訪時發現有店主因生意太忙累病了。
●不變
選店原則不變
《早餐中國》選店有三個原則:不能是網紅店,最少要兩代以上在經營﹔食物單一,不能什麼都做﹔是周邊社區居民一直在吃的早餐店。王聖志透露,開拍前花了三個月時間調研。“選店是最難的,一個地域做同類型早餐的店很多,要考慮到味道、拍攝環境、對周邊社區的服務功能,老板性格,以及與食客的關系等因素。平均每集要吃10家左右,再比較挑選。”王聖志很看重早餐店對周邊社區的服務功能。如果早餐店附近沒有生活小區,是不會入選的。“媽媽們早起一兩個小時做早餐,但先生、孩子可能匆匆吃兩口就趕著上班上學。一個好的早餐店可以解放社區裡50個媽媽,讓她們早上能多睡一小時。”
●變化
挑選更多樣主人公
《早餐中國2》花了更多的心思塑造人物,“第二季我們希望呈現更多元的人物關系”。王聖志最擔心幾十集《早餐中國》拍下來,觀眾隻看到了千人一面的故事——早餐店老板早起很辛苦,堅守著為大家做早餐的故事。“那樣會很可怕。五分鐘的片子就像螺螄殼裡做道場,必須通過橫截面把人物立起來。因此我們喜歡挑兩夫妻一起開店的、三姐妹一起經營的、兩代人一起傳承的……每個人生活中碰到的具體情景是不一樣的,呈現出來的面貌也是不同的。”
銷量上升,店主“吃不消”
王聖志的制作團隊回訪第一季店家時發現,每家店的銷量都有所上漲,但這意味著加倍的辛苦疲憊,並不都是好事。第一季湖南長沙的學義面粉店在節目播出后生意漲了四成,原來每天賣幾百碗粉,現在要賣一千多碗。國慶長假期間,老板娘干活累病了。“我們拍的早餐店體量都很小,就那麼十張桌子,他就想服務熟人就好了,不想擴大經營。每天那麼早起床,很累的。”王聖志說,早餐店老板上節目主要是精神上的滿足。“一直覺得自己從事底層工作,通過上節目發現做早餐這麼多年是可以得到大家認可的。大部分人是在為這個高興。”
朱樂賢告訴新京報,這三年他一直思考如何將短視頻與紀錄片結合。“紀錄片專業人士做短視頻面臨一些困難,制作精良,成本就會比較高,站在商業平台的角度會衡量是否劃算?《早餐中國》找到了一個非常合適的路徑。”朱樂賢透露,未來會做更多短視頻與紀錄片結合的嘗試。(記者 楊蓮潔)
(責編:宋心蕊、趙光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