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华社

分享互联网新闻

风和阳光造就的美食

更新时间:2017-08-20 10:00点击:

风和阳光造就的美食

晾晒土豆片

风和阳光造就的美食

炸土豆片

风和阳光造就的美食

去皮土豆

风和阳光造就的美食

清洗土豆片

8月16日,笔者在黔西县五里乡大山深处看到,一个偏僻的苗族村寨里,上至年过七旬的老人,下到不满十岁的孩童,均顶着烈日在空旷的院坝里一片一片地摆放着属于他们一年的“希望”,不厌其烦地为了远在异地的同乡们晾晒的一种美食——土豆片。

土豆片的制作有讲究。村民们将新采收的土豆存储在通风的老屋里,让土豆表皮的水分充分挥发,泥土自然脱落。选一个阳光明媚的清晨将土豆洗净、切片,刀法尤其重要,要根据土豆的形状,达到厚薄如一。时间和汗水如期而遇,雪白的鲜土豆片在加入食盐、花椒的开水中迅速汆入,竹篓赶着土豆片沿砂锅在水里划圈游泳片刻后捞出。此时,孩子们早已把山下的大石板清理干净,将过水半熟的土豆片挨个平铺在大青石上,坐等食材在阳光下干透。

经过简单加工制作,被晒干的土豆片放在菜油锅里煎炸至金黄,入口清脆美味,是很多食客、酒客的最爱。

杨巧花,这个山村里12岁的苗族小姑娘,也是这个土豆片制作大军里面的一员,她说:“我一年中最幸福的盼望,就是看着土豆成长,等着土豆收获。”

面对城市里白驹过隙的生活节奏,而从来没走出过大山的巧花却只能用大半年的时间守着土豆发芽、散叶、开花、成熟。土豆成熟后,她将迎来一年之中最忙碌的季节。

初秋,土豆慢慢减缓了疯长的势头,土豆叶开始变黄,巧花把成熟的土豆挖出背回家。山村里劳动力过少,已经没有人在意这个稚嫩的肩膀每次能够背多少土豆,在这个季节的山坡与村庄蜿蜒小路上,总有这么一群稚嫩的声音欢笑着来来回回,从清晨第一缕阳光到日暮最后一线夕阳。

晚上喂了瘫痪在床的父亲吃了一些土豆糊糊,巧花来不及休息,把白天背回来的土豆清洗干净,这个工序足够让巧花忙到深夜。昏暗的灯光,漱漱的水声,叮铃当啷的器皿声,在宁静的大山间回荡。

清晨,巧花把洗干净的土豆小心翼翼地切片,然后在热腾腾的开水里汆一遍,热量充斥着每一片土豆,开水和土豆在锅里彼此交融,淀粉、蛋白质、脂肪和粗纤维等元素迎来新一轮的洗礼,以全新的姿态展示在巧花面前。

巧花把半熟的土豆捞起,一片一片地铺在阳光下的簸箕里,借助阳光和山风,土豆慢慢散失水分,鲜美的味道一点一点凝聚。她站在烈日下,嘴角挂满了微笑,“如果能把这些干透的土豆片卖出去,姐姐下学期的学费就可以挣到一大半了。”

“黔西人”对土豆片有特殊的感情,土豆的吃法也不拘一格,民间对土豆的吃法不下100种,其中,较为普及和纯粹的以烧土豆、炸土豆、煮土豆、油炸干土豆片为主要代表。(乌蒙新报 文/图 梅吉平 周训超 杨永焕

官方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