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华社

分享互联网新闻

淤泥中挖出美味!一起走进白洋淀里的挖藕人

更新时间:2019-02-04 08:41点击:

寒冬腊月,新年将至,莲藕作为餐桌上的美味佳肴,深受人们的喜爱。
俗话说“夏采莲子冬挖藕”,但把藕从泥中挖出来绝没有采莲时的诗情画意。“辣椒咽谷酒,苦命人挖藕,别人去烤火,我往湖里走。”这首打油诗正是挖藕人生活的真实写照。年关已至,在大家品味莲藕美食的同时,却有一些人在为挖藕不断地忙碌着。
冬日的阳光下,在雄安新区安新县安州镇东向阳村占地约245亩的藕田内,一眼望去是数不尽的藕杆和鳞次栉比的硕大冰块。穿着橡胶防水服的挖藕工谷水利和他的六个工友,在藕田开启了“寻宝”之旅。
谷水利和六个工友都是安新县人,从事挖藕这份工作少则两三年,多则更是十多年。

淤泥中挖出美味!一起走进白洋淀里的挖藕人

鳞次栉比的藕田冰块。马亚南摄

淤泥中挖出美味!一起走进白洋淀里的挖藕人

争分夺秒的挖藕现场。马亚南摄
谷水利每天都是早上6点钟起床,摸黑来到藕田,6:30就开始一天的工作。一天差不多有10小时泡在水里。谷水利介绍说,藕苗从清明时节开始种,中秋节过后就可以挖了。除去莲藕4个多月生长期,春节期间休息几天,剩下7个多月的时间,他们几乎每天都在水中挖藕。

淤泥中挖出美味!一起走进白洋淀里的挖藕人

凿冰。马亚南摄

淤泥中挖出美味!一起走进白洋淀里的挖藕人

割冰。马亚南摄

淤泥中挖出美味!一起走进白洋淀里的挖藕人

丰收的喜悦。马亚南摄

淤泥中挖出美味!一起走进白洋淀里的挖藕人

洗藕、装藕。马亚南摄
1984年出生的刘盼是一名土生土长的雄安本地人,从部队退伍后,他在藻苲淀和郭里口共承包了900亩左右的藕田,是一个名副其实的承包大户。“挖藕这活儿我从小就接触,上学时学的是农业,自己从小又在水边长大,特别亲近水,所以就想干点与水有关的农业项目,种藕这行正好合适。”刘盼说,现在挖藕的活儿都是四五十岁、有些年纪的人在干,“虽然这活儿收入不低,但是工作环境恶劣,夏天暴晒、冬天严寒,很多年轻人嫌苦都不愿意干。”

淤泥中挖出美味!一起走进白洋淀里的挖藕人

刘盼拿着刚挖出的鲜藕。王明空摄
在刘盼家的藕田里,来自山东微山湖的老范说他除了过年过节回去与家人团聚,其余的10个月左右都辗转“泡”在各地的藕田里,“我们家乡就有很多藕田,我从十几岁就开始挖藕,到现在都40多年了。”
旁人眼中极为辛苦的工作,在老范口中都“不是什么大事儿”。健谈的老范手持高压水枪、弯腰站在藕田中,边工作边兴致勃勃地跟记者聊了起来,“挖藕是需要技巧的,得一边用水枪把淤泥滋开,一边用手抓住藕的尾部,然后用巧劲儿把藕提出水面。劲儿使不对,或是拿着藕的中间取藕,很容易把藕折断,断了的和蹭破皮的藕是卖不上价的。”

淤泥中挖出美味!一起走进白洋淀里的挖藕人

正在挖藕的老范。王明空摄
每天早上6点左右起床,7点准时到水中开始劳作,冬天在零下五六度的室外,零度以下的冰水中一泡就是一天;夏天在烈日的炙烤下,裸露的皮肤经常会被晒得发红、脱皮,这些挖藕工的生活是常年待在冬暖夏凉办公室里的人难以想象的。
他们的身影,是千千万万一线普通劳动者的缩影,相信这一个个鲜活、积极,对生活充满热情的个体,会在未来,在雄安新区这块儿充满希望的土地上,用他们勤劳的双手描摹出更加美丽的色彩。
主办:中共河北雄安新区工作委员会
河北雄安新区管理委员会
运营:河北日报报业集团
监制:李长斗
报道:雄媒中心记者马亚南、王明空
[编辑|贾东亮、刘思聪]
为雄安加油!觉得好看点这里↓↓↓

官方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