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华社

分享互联网新闻

[美丽台州·日子向前奔】台州美食 台州性格

更新时间:2019-02-24 03:09点击:

美食是温热的抚慰,没有哪个时代的人不爱美食,但在如今的网络时代,都市人特别依赖“吃”带来的情绪体验。

眼下人们得到美食特别轻松,除了经常采购、下厨的人,很少有人知道,构成一顿丰盛大餐需要付出什么。

万济池菜场的小贩,玉环坎门的餐饮老板,靠饮食立业,他们讲述的故事,特别值得当代“吃货”细细品味。

他们的一天,总是从深夜开始的——为了更好的食材,他们需要更早去采购。他们的饭点也永远没有标准时间,大众用餐的高峰期,就是他们最忙的时候。

在中国,很多事大家可以不计较,但关于吃的体验、吃的要求,但凡条件允许,没有人想马虎。中国人对饮食自古以来的高品质要求,催生了菜场、酒店永不放松的自我要求。

菜场和酒店,是最喧哗、热闹的地方,但从业者又必须最冷静、最细腻、最有更新意识,才能在这两个人来人往的场子中获得一块响亮的招牌。

台州是一个享受海鲜的地方,这种永远要和时间赛跑的食材,其实反过来也影响了贩卖者与食客的性格与品味。

台州是很真、很猛的,台州食客,大多是性情中人。

万济池农贸市场变迁记

[美丽台州·日子向前奔】台州美食 台州性格

万济池农贸市场新貌。

[美丽台州·日子向前奔】台州美食 台州性格

2008年的万济池农贸市场。 照片由椒江区市场开发服务中心提供

万济池农贸市场是椒江老城区一处具有代表性的建筑。

为了跟随城市建设步伐,它历经多次变迁,从马路市场进化到大棚市场,又提升到标准化农贸市场……如今的万济池农贸市场已是椒江首家四星级文明规范市场,商品年交易额达17亿元,并曾多次被评为省级文明集贸市场。

“万济池”地名的来历,有一段渊源。

根据《椒江市建设志》等相关历史文献记载,民国时,海门原城内一些街旁小河水质已不宜取用,用水趋于紧张。民国16年(1927年),本地乡贤丁介士集资买田,兴工开浚,在城外西沙河岸蔡家屋后西北面,开凿了一个蓄水池,救济周边居民供水之困,起名叫“万济池”。

形成于上世纪60年代末的万济池农贸市场,位于椒江区工人东路与江城北路交叉口东北侧,属于老海门城区的黄金地段,发展至今已成为椒江历史最长、规模最大的农贸市场。

如今,在这个占地近万平方米的市场内,分布着海鲜水产区、副食区、生肉区、蔬菜区……分类明确,一应俱全。市场兼具批发与零售功能,除了居民日常购买,来这里大批量采购的,多是开饭店或农村家里要办红白家宴的人。

记者从椒江区市场开发服务中心了解到,万济池农贸市场还是“海鲜经营大户”——市场内共有固定摊位498个,其中水产品类的比重就超过了半成。新台州人朱先生去年刚搬到椒江高新区,他好吃海鲜,即便家附近就有一个菜市场,他还是会跑到万济池农贸市场买菜,只因这里“海鲜品种齐全,尤其是小网海鲜,足够新鲜,还实惠”。

今年春节,41岁的万济池水产经营户江雪丽正月初二就正式开工了。

各大酒店在春节开门迎客,年关期间订单接踵而至,作为“后备队”的商贩们忙翻了天。凌晨3点半,漆黑的夜幕下,万济池农贸市场内已是一派繁忙景象。江雪丽在摊位上忙着摆货,手机不间断地响起,来拿货的批发大户络绎不绝。一直到上午近9点,最后一位老客户领走了预订的十几公斤梅童鱼,最忙的时间段终于过去了。江雪丽的双手因为长时间接触冰鲜,被冻得通红发胀,手上遍布结晶的盐巴,她搓搓了手,坐了下来,再过2个小时,她就可以收摊。

江雪丽和老公在万济池做水产生意已有20年,见证了老市场的多年变化。她告诉记者:“最早是我公公在万济池卖海鲜,那时候就在街边摆摊,他早起挑着担子到万济池,为的是抢黄金地段。”

正如江雪丽所说,万济池最初的商业形态是马路市场。许多老椒江人对这个老市场的原始印象就是“脏、乱、差”,联想到的也多是条件简陋、道路泥泞、随地摆摊的场景。

随着改革开放深入,为顺应城市化建设步伐,自发形成的露天市场开始逐渐在城区退出历史舞台。上世纪80年代,万济池农贸市场搭建起大棚式市场,“那时摊位还得靠抢的,根据区块好坏,一个摊位要缴5元到10元的摊位费。”江雪丽说。

为了进一步解决市场环境脏、乱、差问题,提高周边居民生活水平,1994年,椒江花费200万元盖起了一幢楼,这便是万济池农贸市场大楼。从此椒江城关有了农贸市场,曾经混乱不堪、污水肆流的露天菜市摊,有了商场一般的大门面;昔日肩挑流动在街头巷尾的小摊贩,有了固定摊位和遮风挡雨的落脚点。

细心的市民发现,家门口的万济池农贸市场越来越“靓”了。

2001年,万济池农贸市场增添了东经营区,扩大了市场规模。2008年,以开展“多城同创”为契机,市场又进行了一次大规模的全面改造。如今,市场内部环境敞亮,摊位菜品摆放齐整,水产区的摊位有排水沟,解决污水横流的老问题。“以前来买菜几乎没有可以落脚的地方,现在到这样清清爽爽的标准化市场买菜,感觉自己的生活水平也提高了。”住在农贸市场周边天河小区的朱女士告诉记者。

事实上,这样的改变不只存在于硬件方面。2012年9月,为进一步改善农贸市场环境,在椒江区市场监督管理局的指导下,该区市场开发服务中心创新推出农贸市场信用管理模式。万济池农贸市场从“心”发生了变化。

一位经营户告诉记者,每年农贸市场里的摊位经营资格都是通过公开招投标的形式获得,经营户的综合评分也起到一定决定作用。评分涉及经营秩序、环境卫生等方方面面,连摊位瓷砖、顶灯灯罩的整洁度,经营户都要细细维护。“做得好,拿到好评分,我们还能得到奖励,不然,有可能解除合同,被‘请出’市场。”

椒江区市场开发服务中心周副主任表示,农贸市场内货物占道一直是管理难题,管理人员在巡逻时,总是需要费力游说经营户不要把货物堆放到过道上,但仍屡禁不止。“推行信用管理模式,就是促进经营户从被动接受管理切换到自我管理,该模式对促进农贸市场实现长效管理有着积极意义。”

与此同时,区市场开发服务中心还将农贸市场东营业区二楼2000多平方米闲置空间开辟成仓库区,以缓解经营户的储物空间。“虽然我们走货也快,但是有了仓库,就不用担心天热货物变质的问题了,而且还有货梯运输到二楼,搬运货物也方便。”江雪丽说。

采访完后,记者绕着农贸市场转了一圈,发现摊贩们纷纷把自己的收款二维码挂在摊位前,方便买菜的人付钱;市场管理也趋向智能化,食品安全追溯体系扫一扫,即可追溯食物的来源,让老百姓买得放心,吃得也放心;对每一台入场的电子秤登记颁发“身份证”,实行一秤一证,无证不得入场的管理办法,杜绝市场“黑心秤”……总之,城市智慧生活模式在这里随处可见。

菜市场、农贸市场等商业形式的不断变迁,是城市发展的必然需求,也是民心所向,但不变的是,这里仍是一座城市里最有温情的地方,在这里,你能切实感受到蕴藏着生活的无限可能。

参考文献《万济池,装着文明装着爱的“菜篮子” 》江小娇/文;感谢道台里里长朱鹏提供历史资料。

官方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