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19-06-19 11:01点击:
鼻子终于要通了吗
与过敏性鼻炎缠斗数百年后,人类终于看到了治愈它的曙光。
2019年5月24日,来自比利时VIB炎症研究中心的科学家在《科学》上发表论文介绍,他们找到了导致过敏性鼻炎、哮喘在内的诸多呼吸道炎症在微观上的病因。
面对这类暂无根治方案的疾病,患者唯一的选择就是躲。即使在夏天最毒的日头下,仍然有很多人不得不戴上厚重的口罩和护目镜——不是为了躲避雾霾,而是躲避不知因何而起的过敏。
他们只有在冬天和初春时可以稍稍享受自由呼吸的滋味。从暮春时节到来起,漫天柳絮、各类植物的花粉、种子接踵而至,威胁还可能来自出门遛弯时擦身而过的小动物……
根据中华医学会变态反应学分会和北京同仁医院的调查与估计,中国过敏性鼻炎患者人数超过1亿人。在城市和农村地区,过敏性鼻炎发病率分别约为7.2%和6.2%。
在医学概念里,“变态反应”是指免疫系统反应过度而导致组织损伤或功能紊乱,过敏性鼻炎就是典型的“变态反应”。鼻炎发作时“变态”的滋味,每一个患者都能有一肚子苦水。“整个晚上,不停地擤鼻涕,眼睛、耳朵、喉咙痒得人发疯。3包、总共1200抽的纸巾都不够用,鼻子已经不是自己的了。”有人在社交平台上描述自己最近一次发病的感受。
如果不及时治疗,过敏性鼻炎可能会发展为哮喘,成为一颗随时可能危及生命的定时炸弹。歌手邓丽君、京剧大师梅葆玖,都死于哮喘。
北京协和医院变态反应科的一项调查显示,47%的夏秋季花粉症患者将在9年内发展为季节性哮喘。世界卫生组织估计,全球约有3亿人患有哮喘,其中50%以上的成人患者和至少80%的儿童哮喘患者均由过敏因素诱发,每年超过25万人死于哮喘。近年来,医学上也逐渐开始使用“过敏性鼻炎-哮喘综合征”这一诊断术语。
这群比利时的科学家发现,尽管引起不同人产生这一病症的过敏源不同,但在微观上,导致过敏反应和炎症的都是一种名为CLCs的蛋白晶体。接触过敏原后,人体细胞会产生CLCs,从而使人“变态”。
早在1853年,巴黎一名好奇的医生夏科(Charcot)就发现了这种晶体。经手了很多哮喘病人后,他搜集了病人的痰液,发现每一个病人的痰液中,都有一种两头尖、底面是六边形的晶体。一堆这样的小东西躺在人的呼吸道黏膜上,想想就觉得痒。
20年后,另一名医生莱顿(Leyden)也有了相同的发现,而健康者的痰液中,则不会观察到CLCs。但那时的人们以为,这是某种无机物的结晶,一直到1950年前后,科学家才知道,CLCs是一种蛋白质结晶。
在人体内,蛋白质通常溶解在细胞液中,很少以固体的形式出现。这种情况往往意味着某种病症,例如,在痛风患者的关节中,尿酸结成晶体,引起痛苦,在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中,通常能观察到胆固醇晶体。
除了哮喘,人们还在支气管炎、鼻窦炎、过敏性鼻炎等炎症性疾病中发现了CLCs。这些病症的共同点还有,常有黏液堵塞呼吸道,一类名叫嗜酸性粒细胞的免疫细胞数量明显增加。
“今天的每个医生都在接受培训时知道CLCs的大名,知道这种晶体与嗜酸性粒细胞有关,知道它们常常存在于哮喘病人的痰液中。”比利时那项研究的通讯作者巴特·兰布雷特(Bart Lambrecht)告诉媒体。
然而,没有人知道为什么这些晶体会出现在那里,它们起了什么效果,它们和呼吸道过敏性炎症有什么关系。很多人猜测,CLCs与哮喘有关,但这群比利时的科学家是最早设计实验验证这一结论的人,解开了这个困扰人类160年的谜题。
没有人确切地知道,最早是谁发现了鼻炎这一病症。古罗马学者凯尔苏斯2000多年前就在《医术》里描述鼻部炎症的特征。几乎同一时期,《黄帝内经》写了“少阴司天,客胜则鼽嚏”,“鼽嚏”即为鼻炎,相关内容指出了中医理论里鼻炎的病因。
为了对抗这种疾病,科学家从很多个角度尝试过。有人发现,哮喘等呼吸道炎症似乎常常发生在同一家庭。针对这种病症的遗传学基础的研究,从1916年一直持续到1997年,人类基因组计划实施后,哮喘遗传学协作研究组才定位了约80个相关基因点位。
也有人试图寻找过敏性鼻炎与皮肤过敏、扁桃体疾病、白内障、青光眼等疾病或肥胖、骨质疏松等生理状态的相关性,有人通过研究发现,过敏性鼻炎与农药的使用、当地绿化程度密切相关。
但迄今为止,过敏性鼻炎和哮喘都没有根治的办法,很多人甚至都不知道引起身体“变态反应”的祸根是什么。医生往往叮嘱患者远离过敏源,但很多人在医院做过数百种过敏源筛查后,收到的却是“过敏源未知”的检测结果。为了远离鼻炎,有人每天用盐水冲洗呼吸道,甚至有人无奈之下选择民间偏方,将新鲜葱叶挤出的浓稠白汁滴进鼻孔。
过去10年里,协和医院变态反应科的门诊量增长了约50%。世界卫生组织的统计显示,近30年间,过敏性疾病的患病率至少增加了3倍,涉及全世界22%的人口,过敏性疾病已经成为世界第六大疾病。
治愈的曙光应该不会来得太晚。比利时VIB炎症研究中心的学者已经找到一种可以溶解CLCs晶体的方法,并在小鼠上实验成功。使用这种疗法后,小鼠肺部的炎症得到抑制,产生的黏液也明显减少。
“鉴于目前还没有药物专门针对呼吸道的黏液堆积,这种疗法或许会改变治疗这种疾病的游戏规则。”兰布雷特说。 (王嘉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