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19-09-05 23:10点击:
湘阴是湖湘文化重要的发源地。一千多年的历史文化传承,让湘阴美食深深地打下了传统的印记,众多久负盛名的湘菜均可以从这里找到源头。
“宫保鸡丁、左宗棠鸡……”在海外生活过的国人一定对这些菜名并不陌生。华灯初上,在华人街的小餐馆里点上这样一盘炒菜,小酌几杯,也算是对缕缕乡愁的慰藉。可是,并非所有人都知道,大名鼎鼎的晚清“中兴名臣”左宗棠正是来自湖南湘阴。在湘阴樟树镇,左宗棠在故居“柳庄”中前后共度过人生的18个年头。
“鱼子桃花饭,韭菜辣椒香。白黄瓜煮笔杆鳝,阳春三月土豆黄。”相传,这是左宗棠居于柳庄时一年四季最喜食的食物。在左公去世近百年后,台湾一名叫彭长贵的湘籍厨师将辣椒炒鸡改良,为表达自己对故乡的思念和对左宗棠的仰慕,起名“左宗棠鸡”,后这道菜大受欢迎,传播到海外,也让湘阴这座与美食结缘的县城多了几分传奇色彩。
来自洞庭湖的馈赠
说起湘菜,很多人对它的第一印象是“辣”。然而对湘阴美食来说,“鲜”也是一大特色。湘阴县位于湘江之北、洞庭之首,因湘、资、沅、汨四水汇聚于南洞庭湖滨而成为“湖南第一水乡”,拥有丰富的鱼类资源。湘阴厨师因地取材,根据每种鱼不同的特质,研究出了“全鱼宴”——财鱼肉质鲜嫩刺少,适合切片下汤,保持食材原味,菜品取名“片片招财”;草鱼肉质有弹性,适合剁成鱼蓉,制成鱼球;著名湘菜“剁椒鱼头”选用的是从湖中新鲜打捞的胖头鱼,加入腌制好的剁椒蒸制而成,色香味俱全。
除了各式各样的鲜鱼,湘阴还有螃蟹、小龙虾和泥鳅等多种品类的湖鲜和芦笋、藠头和野芹菜等各式水生蔬菜。其中,尤以鹤龙湖镇的大闸蟹最为出名。鹤龙湖湖鲜酒舫总经理、湘鹤农业公司总经理周岳军向《小康》˙中国小康网记者介绍,鹤龙湖的大闸蟹具有“青背、白肚、金爪、黄毛”和肉质鲜嫩的特点,早在2005年即获得“绿色无公害水产品”全国统一认证标志。在周岳军看来,鹤龙湖大闸蟹的品质与洞庭湖优异的水质密不可分。“严格的环保政策保证了水质,也保证了鹤龙湖大闸蟹的品质。虽然产量低一些,但能卖出好价。”周岳军说。
目前,鹤龙湖镇的大闸蟹已初具品牌效应。在鹤龙湖镇螃蟹美食街上,矗立着大大小小300多家餐馆和几十家农家乐,有效带动了就业。在镇政府的努力下,美食街上所有餐厅均采用了江南水乡青砖灰瓦白墙的装潢,改变了过去各家餐厅在外立面装修上散乱无序、整体效果不佳的境况。
每年9月中旬是鹤龙湖镇最热闹的时节,一年一度的螃蟹美食节吸引了来自长株潭及益阳、汨罗、屈原等湖南省内的市民来到湘阴品尝大闸蟹,也吸引了外省甚至是外国的游客。据周岳军介绍,螃蟹节期间,一天的游客量就能达到2—3万人次,吃掉大闸蟹5吨以上。
美食品牌的打造离不开政府的支持。据悉,鹤龙湖螃蟹节早在2009年即在镇政府的组织下开始举办,在省内外已初具知名度。为进一步促进螃蟹养殖产业的发展,镇政府不仅对水、电、道路等基础设施进行了整修,还对新建的螃蟹养殖基地给予200元一亩的补贴。
作为一个以农业为传统的小镇,鹤龙湖镇下一步还要进一步开发小龙虾这一新品类。在刚刚过去的6月,首届湘阴鹤龙湖小龙虾美食文化节在鹤龙湖镇举办,活动内容有小龙虾食客招募活动、网红打卡免费品虾、“我是大胃王”吃虾大赛、“你问我答”知识竞答以及线上互动“有奖抓虾”5大活动,吸引了不少游客。
洞庭湖给湘阴的馈赠远不止这些。樟树港镇位于南洞庭湖平原与山脉交接的过渡地带,湘江与南洞庭湖常年的浪涌使淤积的泥土富含硒、铁、锌等元素,加之当地冬暖夏凉的气候和充沛的地下水,造就了樟树港辣椒独特的品种和滋味。湖南人喜食辣椒,据统计,仅湖南一省就种有600多种。而樟树港辣椒偏偏能在众多竞争对手中杀出重围,卖出一斤300—400元的高价,据椒农说,靠的就是其个头小、皮薄、香软糯的独特口感。2013年,“樟树港辣椒”获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入选国家名特优新农产品目录。2019年,樟树港镇辣椒总种植面积达7500亩,预计可实现产量8000吨,产值可达1.5亿元。
让湘阴美食遍布全国
“文化搭台、经贸唱戏”,樟树港辣椒节、鹤龙湖螃蟹节、小龙虾美食节等美食节会活动,不仅有效推广了湘阴特色美食,也给当地休闲产业带来了实打实的收益。“今年小龙虾美食节举办后,来我们这边旅游的旅行团数量涨了两三倍!”说起美食节给湘阴带来的变化,周岳军笑得合不拢嘴。
湘阴县文旅广体局副局长杨林在接受《小康》˙中国小康网记者采访时表示,近年来,湘阴县坚持把旅游业作为县域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并取得了显著成效。2018年,全县游客接待量为628.9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67.85亿元,较去年同期分别增长24.3%和31%,旅游业正逐步成长为湘阴县的主导产业。
湘阴拥有60多万亩耕地良田,30多万亩生态山林,100多万亩河湖水域,这些为湘阴美食带来了品类齐全的原辅材料,提供了源源不断的有力支撑。湘阴县内各类粮食、畜禽、水产种类蓬勃发展,优质大米、花生、芝麻、油菜、茶叶、蔬菜和淡水鱼、虾、蟹等特色农产品产量丰富。
湘阴美食不仅种类齐全,最大的优势还在于品质优异。得益于四季分明,雨水充沛的气候条件和优质的自然生态环境,湘阴秉持可持续发展理念,积极发展绿色农业。据统计,目前湘阴共建成了100多个国家级、省级绿色种植养殖基地,拥有长康、华康、兰岭等全国全省驰名商标、名牌产品20个,申报无公害农产品68个、绿色食品48个、有机农产品10个、农产品地理标志3个。其中,樟树港辣椒、湘阴藠头、鹤龙湖大闸蟹等农产品均享誉全国。
当然,要想把特产变成产品,需要产业化、标准化的过程和品牌的塑造。为规范餐饮市场,集中展示湘阴美食的特点,湘阴组织成立了县美食协会,将各家品牌餐饮店家集中在一起讨论品牌推广、行业培训和技术创新等事宜。同时,在县政府的组织下,还评选出了瓦窑湾炖鹅、三井头炖肠子、湘阴水鱼炖粉皮、南湖菜心炖泥鳅等菜品作为“湘阴十大名菜”。并要求所有品牌餐饮店的菜单中均要出现其中的一部分菜品,以加深游客对“湘阴菜”的认知。
吴丹是土生土长的湘阴人,做过厨师、主理过酒店,如今的他又有了新的身份——湘阴面商会会长。“作为湘阴人,我始终有一份将湘阴美食做成像‘沙县小吃’一样遍布全国的情怀和理想。”吴丹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长期扎根于餐饮的他十分看好湘阴面的市场,借着县里主推湘阴面的契机做起了“湘阴面馆”。今年1月,首家标准化“湘阴面馆”开张,总店就设在湘阴县旭东路。
目前,“湘阴面馆”已经在全国开了20家,除了在湘阴的两家,还在湖南本省和广东开有分店,已实现了配料“附码子”的标准化,目前正在研究探索如何将主料“主码子”实现标准化。吴丹表示,未来将依托“湘阴面馆”这一平台,将更多湘阴本地小吃推广到全国。
湘阴是湖湘文化重要的发源地。一千多年的历史文化传承,让湘阴美食深深地打下了传统的印记,众多久负盛名的湘菜均可以从这里找到源头。除了“左宗棠鸡”,“德园包子”最早就是湘阴的谭盛德夫妇在光绪元年长沙臬后街经营的一家小小包子铺,至今传承了140多年;火宫殿小吃一绝——长沙臭豆腐,在上世纪30年代由湘阴传入长沙,在湘阴人姜永贵先生手中发扬光大。
如今,吃在湘阴、住在湘阴、玩在湘阴、购在湘阴正在成为湘阴这个小县城的大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