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华社

分享互联网新闻

江苏科技厅

更新时间:2017-09-18 20:01点击:

  【时间】2015年11月6日(星期五)上午
  【地点】江苏省科技厅
  【主题】“十二五”科技创新成果新闻通气会
  【出席嘉宾】王 秦 江苏省科技厅厅长、党组书记
  【主持人】刘 波  江苏省科技厅科技宣传与调研办公室主任
  【主办单位】江苏省科技厅
  【媒体记者】新华日报、江苏卫视、江苏广播电台
  【文字实录】
  【主持人】记者朋友们,大家上午好!欢迎参加“十二五”科技创新成果新闻通气会。按照省委宣传部的要求,今天我们召开新闻通气会,向大家介绍“十二五”期间我省科技创新工作的总体情况。今天的新闻通气会有两项议程:一是请江苏省科技厅厅长、党组书记王秦先生作新闻发布;二是请记者朋友们提问。首先,请王厅长作新闻发布。
  【王 秦】各位记者朋友,大家下午好!
  下面为大家介绍一下“十二五”期间我省科技创新工作的有关情况,之后欢迎各位记者提问。
  一、“十二五”期间我省科技创新工作取得的主要成效
  近五年来,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们大力实施创新驱动核心战略和科教与人才强省基础战略,着力推进科技创新工程,加快建设创新型省份,各项工作取得阶段性重大进展,我省科技综合实力显著增强,区域创新能力连续六年位居全国首位,知识产权综合发展指数年均增长率列全国第一、总体水平居全国第二,人才竞争力由全国第4位上升到第2位,江苏已成为我国创新活力最强、创新成果最多、创新氛围最浓的省份之一。
  与“十一五”期末相比,以下创新指标实现了较大幅度的跃升。一是创新投入方面,2014年全社会研发投入达1630亿元,预计2015年达1800亿元,是2010年的2倍,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2.5%以上。二是创新贡献方面,预计今年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60%,较2010年提高6个百分点。三是知识产权方面,实施知识产权强省战略,2015年发明专利申请量将超15万件,比2010年增长2倍,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突破12件,较2010年翻两番。四是企业创新方面,创新型企业加快发展,目前高新技术企业总数达8206家,预计年底将达10000家,是2010年的3倍;大中型工业企业研发机构建有率超过88%;企业科技创新减免税超过260亿元,企业技术改造投入超过9800亿元。五是产业创新发展方面,2015年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将超6万亿元,较2010年翻一番,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比重达40%;科技服务业收入预计达2600亿元,是2010年同口径的3倍。六是产学研协同创新方面,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近80个,实现主导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全覆盖;“校企联盟”超过1万家,技术合同成交额超过650亿元,均翻了一番。七是人才创新创业方面,研发人员达68万人,增长67%;累计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1.5万多人;累计选派2666人次到全省96个县(市、区)的700多个乡镇担任“科技镇长”;今年1-6月,我省新登记企业近17万户,同比增长32%,科技企业孵化器、加速器面积近3000万平方米,在孵企业1.5万家,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蓬勃发展。八是区域创新方面,苏南自主创新示范区上升为国家战略,成为我国首个以城市群为基本单元的自主创新示范区;基层创新活跃程度不断提高,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县(市、区)达54个,占全省县(市、区)总数的55%。九是开放创新方面,吸引外资研发机构616家,企业“走出去”设立海外研发机构171家,国际科技合作基地达33个。十是创新政策方面,深入开展促进科技和金融结合试点,预计2015年创业投资资金规模超2000亿元,是2010年的3倍多;出台一系列鼓励创新的政策措施。十一是深化科技改革方面,苏州工业园区开放创新综合试验获国家批准,大力推进苏南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先行先试,深入推进南京国家科技体制综合改革试点城市建设,进一步发挥省产业技术研究院改革试验田作用,启动常熟和海安县域科技创新体制综合改革试点。十二是全民科学素养方面,2014年全省具备基本科学素质公民比例达7.1%,全社会创新创业氛围日益浓厚,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二、近年来开展的主要工作
  “十二五”以来,我省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深入推进科技创新工程,加快建设创新型省份,按照“一个环境、两个支撑、三个体系、四个落脚点”的总体思路积极推进各项工作,即以政策、制度、改革为突破口,优化创新环境;以科技投入和科技人才为支撑,夯实创新发展的基础;以产学研结合体系、科技金融体系、科技服务体系为重点,构建区域技术创新体系;以科技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为根本落脚点,坚持主体是企业、方向在产业、重心下基层、服务于民生。在具体工作中,坚持整体推进和重点突破相结合,进一步将工作抓手细化为十大专项行动,以项目化方式扎实推进,确保每年都有新进展、五年实现大突破。
  (一)把科技创新摆上核心位置。省委省政府坚持把创新驱动作为核心战略,2011年,召开实施创新驱动战略推进科技创新工程大会,出台《关于实施创新驱动战略推进科技创新工程加快建设创新型省份的意见》,全面部署了创新型省份建设的目标任务;2012年,召开全省科技创新大会,出台《关于加快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技术创新体系建设的意见》,推出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的一系列重大举措;2013年,召开创新型省份建设试点工作会议,出台《创新型省份建设推进计划(2013-2015年)》,按照系统化设计、制度化安排、持续化推进的原则,在全国率先启动试点建设工作;今年初,又召开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暨建设苏南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工作会议,先后出台《关于建设苏南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实施意见》、《关于加快建设知识产权强省的意见》、《关于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意见》等政策文件。从近年来市(县、区)党委和政府的主要工作部署来看,创新驱动发展的内容都摆在突出位置,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建设创新型省份在全省上下形成了广泛共识。
  (二)牢牢把握产业技术创新主攻方向。按照“调高调轻调优调强”的思路,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加大科技成果转化力度,加强重大创新产品应用推广,努力构建现代产业体系。一是加快建设省产业技术研究院。制定出台《关于支持江苏省产业技术研究院改革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实施一所两制、合同科研、项目经理、股权激励等改革举措,支持成立省产研院技术交易市场,成功举办省产研院首届科技成果交易会,加快重大基础研究成果产业化。目前省产业技术研究院已形成涵盖新材料、电子信息、节能环保等领域的18家专业性研究所,实现技术成果转移转化近千项,累计衍生或孵化科技型企业181家。二是加强产业技术前沿创新。省政府率先与科技部、教育部建立“两部一省”协同创新机制,整合设立前瞻性研究专项资金,组织云计算、3D打印、石墨烯、未来网络等前瞻先导专项,纳米、生命科学、太阳能光伏、物联网等领域技术创新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三是推动重大科技成果转化。采取联合招标、海外招标等多种方式,集成实施重大科技成果转化项目累计总数达1269个,培育7个国家创新型产业集群试点,有150多家项目承担企业成功上市,科技成果转化与产业化步伐显著加快。
  (三)强化技术创新体系建设。深入开展国家技术创新工程试点,实施创新型企业培育工程和“万企升级”行动,加快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一是切实将创新资源引入企业。研究制定加快技术创新体系建设的20条政策举措,健全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校企联盟等产学研合作组织,全省企业与国内980多家高校院所建立稳定的合作关系,企业研究生工作站、企业博士后工作站、企业院士工作站等“三站”累计达到3000多个。二是切实将技术研发机构建在企业。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研发机构建设的意见》,实施企业研发机构建设“百千万”行动计划,成立由科技、发改、经信等10部门组成的推进企业研发机构建设工作联席会议,构建省、市、县(市、区)三级工作协调机制,目前,我省大中型工业企业研发机构建有率三年提高50多个百分点、达88%、居全国第一。三是切实将科技服务覆盖到企业。研究制定《进一步加强科技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的工作方案》,加强技术公共服务、技术成果转化、融资服务、社会化人才服务四大平台建设,全省科技服务机构近1700家、从业人员20万人,分别是2010年的1.4倍和1.7倍。四是切实将创新政策落实到企业。大力实施“千人万企科技政策落实行动“,选派1600多名科技政策辅导员深入2万家企业开展创新政策咨询和辅导服务,企业科技税收减免额连跨两个百亿台阶,去年达254亿元、约占全国1/6。
  (四)突出人才支撑。实施重大人才工程,大力培养凝聚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高水平管理人才、高技能实用人才,积极引进领军型人才和创新创业团队。一是大力集聚创新创业人才。加强高层次创业创新人才引进计划、科技创新团队建设计划、企业博士集聚计划的组织实施,累计入选国家“千人计划”达480人,其中创业类占全国近30%、稳居首位。二是高度重视培养青年科技人才。设立青年科学基金和杰出青年科学基金,累计资助2600位杰出青年科技人才和青年科研骨干,30岁及以下占1/3左右。三是加大对人才创业扶持力度。制定《江苏省科技企业孵化器认定和管理办法》,国家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国家大学科技园数量保持全国第一,各类孵化器数量和孵化场地面积均占全国1/3。举办江苏科技创业大赛,营造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良好氛围。四是创新人才发展机制。选聘700多位优秀科技企业家到高校担任“产业教授”,组织600多名行业专家担任企业“科技副总”,加快高校院所和地方、企业间的人才互动交流。
  (五)优化创新创业环境。一是完善产学研合作体系。布局建设37个省产学研产业协同创新基地,率先与以色列、芬兰、英国等创新型国家建立政府间产业研发合作机制,不断深化与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德国弗朗霍夫协会等交流合作,国家级国际科技合作基地达33家。二是促进科技与金融紧密结合。先后印发《关于鼓励和引导天使投资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的意见》、《江苏省科技成果转化风险补偿专项资金暂行管理办法》等扶持科技金融发展的专项政策文件,部署建设26家省级科技金融合作创新示范区,发展科技支行、科技小额贷款公司等新型科技金融组织达121家,实现省辖市和高新区全覆盖。三是优化区域创新布局。出台《进一步加强基层科技工作的意见》,建立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工作推进机制,统筹推进创新型城市、创新型县(市、区)和创新型乡镇建设,基层改革活力和服务水平明显提升。高水平建设苏南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实施苏北科技与人才支撑工程,建立沿海科技走廊,区域创新布局不断优化。提升创新型园区发展水平,支持江阴、武进、南通、镇江、连云港、盐城高新区等成功升级为国家高新区,总数达14家、居全国第一。四是加强知识产权工作。在全国较早颁布实施《江苏省知识产权战略纲要》,并与国家知识产权局合作创建全国唯一的“实施知识产权战略示范省”。与美国、韩国建立起稳定的知识产权保护合作关系,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审查协作江苏中心等一批重大服务载体落户。到2014年底,全省专利申请总量累计达260万件,是我国首个专利申请总量突破200万件的省份。
  我省科技创新工作取得了明显进展,但仍存在着一些瓶颈问题和薄弱环节,主要是驱动创新的体制机制改革还不到位,创新主体的内生动力没有完全被激发出来,激励创新的社会环境和文化氛围需要进一步培育和强化等。下一步,从我省发展的阶段性特征来看,必须把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作为事关全局、事关长远的重大任务,加强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顶层设计,构建适应创新驱动发展的体制、机制,加快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向创新驱动的历史性转变。
  三、下一步重点工作
  “十三五”时期,既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定性阶段,也是全面深化改革取得决定性成果的关键时期。面对经济发展新常态下的趋势变化和阶段特征,我们将坚持从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和深化科技体制改革两个方面同步发力,大力推进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强化科技同经济对接、创新成果同产业对接、创新项目同现实生产力对接、研发人员创新劳动同其利益收入对接,进一步打通从科技强到产业强、经济强的通道,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由要素驱动、投资驱动向创新驱动的根本转变,为新常态下实现经济行稳致远、提质增效升级提供新动源。
  【主持人】谢谢王厅长。下面,请记者朋友就感兴趣的问题提问。
  【新华日报】王厅长您好!刚刚召开的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五大发展理念”,排在首位的就是“创新发展”,请问王厅长,江苏省科技厅在贯彻落实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方面有哪些举措?
  【王 秦】谢谢你的提问。刚刚召开的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明确了“十三五”时期发展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奋斗目标,描绘了未来五年我国的发展蓝图。五中全会提出“五大发展理念”,排在首位的就是“创新发展”,强调“必须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等各方面创新,让创新贯穿党和国家一切工作,让创新在全社会蔚然成风”。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坚持创新发展,必须把发展基点放在创新上,形成促进创新的体制架构,塑造更多依靠创新驱动、更多发挥先发优势的引领型发展。在创新举措上,五中全会提出:培育发展新动力,激发创新创业活力,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释放新需求,创造新供给,推动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蓬勃发展;拓展发展新空间,实施网络强国战略,实施“互联网+”行动计划,发展分享经济,实施国家大数据战略;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发挥科技创新在全面创新中的引领作用,实施一批国家重大科技项目,在重大创新领域组建一批国家实验室,积极提出并牵头组织国际大科学计划和大科学工程;构建产业新体系,加快建设制造强国,实施《中国制造二○二五》,实施工业强基工程,培育一批战略性产业,开展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行动;构建发展新体制,加快形成有利于创新发展的市场环境、产权制度、投融资体制、分配制度、人才培养引进使用机制。五中全会的主要精神,是“十三五”和未来中国发展战略和政策的基本导向,为我省在新起点上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提供了基本遵循、指明了努力方向、提供了强大动力。
  在战略方向上:把创新驱动发展作为经济社会发展谋篇布局的主脉络,让创新贯穿经济社会发展的全过程和各方面,使创新成为引领发展的第一驱动力。按照“坚持双轮驱动、推动五大转变”进行总体布局,“双轮驱动”就是科技创新和体制机制创新两个轮子相互协调、同步发力,“五个转变”就是发展理念从注重规模速度向注重质量效益转变;发展方式从粗放式增长向可持续发展转变;发展动力从传统要素主导向创新要素主导转变;产业结构从价值链的中低端向中高端转变;创新能力从“跟跑”为主向“并行”和“领跑”为主转变。
  在战略任务上:坚持“企业是主体,产业是方向,人才是根本”,聚焦创新驱动发展的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集中发力,全面提升自主创新能力。一是以强化创新主体地位为着力点,增强企业创新能力。注重加强企业研发能力建设,实现大中型工业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研发机构全覆盖。以新技术研发、新业态创造、新模式创新为方向,大力推进产、学、研、用协同创新,加快培育以高新技术企业为骨干的创新型企业集群。加大普惠性创新政策支持力度,不断优化企业创新环境。二是以提质增效升级为目标,打造创新型产业集群。深入实施“中国制造2025”、“互联网+”等战略部署,坚持高端引领,着力建设若干能够提升源头创新能力、增强国际竞争话语权的大科学装置和重点产业科技创新基地,实现省产业技术研究院专业研究所和创新中心在重点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的全覆盖。以智能制造为突破口,着力实施一批具有战略影响的重大产业技术创新专项,促进先进制造业规模、质量、效益同步提升。以科技创新引领现代服务业发展,加快推进基于网络的数字化制造、内容服务、平台经济等新业态新模式。三是以增加源头供给为重点,推动基础性前瞻性研究开发。发挥高校院所的创新源头作用,支持高校院所承担国家重大基础研究计划。加强前瞻部署,在大数据、云计算、未来网络、高效能源、纳米和生物技术等领域重点部署,建设若干高水平的创新基地,争取形成创新驱动发展的技术先发优势。四是以优化创新布局为基础,完善区域创新体系。高起点建设苏南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促进沿江产业技术创新转型,深入实施苏北科技与人才支撑工程,打造沿海创新创业走廊,提升创新型城市等创新载体建设水平。发挥创新型园区的核心作用,引导高新区立足“高”、突出“新”,切实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和内生发展动力,支持各类开发区向创新型园区转型。五是以集聚和用好人才为关键,突出创新人才的驱动作用。大力培养引进各类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和创新创业团队,特别是既懂科技又通市场的复合型人才。积极推动科技大军下基层,进一步加强企业研究生工作站、院士工作站、博士后工作站等载体建设,充分发挥“科技镇长团”的桥梁纽带作用,引导科技人员深入基层和企业,开展科技创新,转化科技成果,创办科技企业,提供科技服务。六是以激发全社会创新创业活力为主线,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大力推动众创空间建设、创业主体培育、创业企业孵育、投融资体系建设、创业服务提升、创业文化营造等六大行动,加快构建一批低成本、便利化、全要素、开放式的众创空间,重点发展研究开发、技术转移、知识产权、科技咨询等专业科技服务和综合科技服务,扩大科技金融风险补偿资金池,加快发展天使投资等创业投资,积极营造有利于创新创业的政策环境和制度环境,激发调动全社会的创新激情和创业活力。
  在战略支撑上:全面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深入推进“一院一区一城两县(市)”等改革试点,努力构建适应创新驱动发展的体制机制。一是着力形成市场化的创新激励机制。发挥市场机制激励创新的重要作用,营造公平、开放、透明的市场环境,促进企业创新发展。调整优化产业项目准入办法,形成有利于产业转型升级、创新发展的鲜明导向,鼓励支持新业态、新模式发展。加快构建支持创新、鼓励创新、保护创新的政策体系。完善考评和监管办法,建立鼓励产业技术创新的评价体系。二是着力完善知识产权创造和保护机制。鼓励知识产权创造,着力培育专利密集型、商标密集型、版权密集型产业。健全知识产权运用机制,支持企业组建知识产权联盟,形成合理的产业链和成果转化的群体优势,完善市场化知识产权运营机制。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严厉打击侵权假冒违法行为,推进行政执法与司法保护的衔接,切实解决知识产权侵权易、维权难问题。三是着力突破鼓励创新创业的利益导向机制。完善科技人员股权和分红激励办法,改革科技成果处置办法,财政资金资助的科研项目形成的科技成果,其使用权、处置权和收益权下放给项目承担单位。完善人才分类评价标准,实行科研岗位分类管理考核,让科技人员在企业、高校、科研机构之间流动起来。进一步优化产学研合作环境,探索释放科教资源活力的新机制新途径,加快推动形成开放协同高效的创新生态。四是着力创新科技管理机制。转变职能,将科技管理重点转向制定完善规划和政策、优化创新环境、提供创新服务等。深化财政科研项目和资金管理改革,对基础前瞻科研项目、产业技术研发项目、公益性科研项目进行分类管理,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建立创新调查和科技报告制度,改进科技项目评价办法,支持社会组织开展第三方评价。
  【主持人】由于时间关系,新闻通气会就开到这里。谢谢大家!
 

官方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