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18-12-04 13:31点击:
【编者按】 12月18日-24日,安徽省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科技创新成果展将在合肥滨湖国际会展中心举行。展会将集中展示改革开放40年来,特别是近年来安徽省在科技创新领域取得的巨大成就,在关键核心技术领域取得的突破性成果,以及在产业创新上具有前端引领作用的产品。对于科技创新能力已跻身全国第一方阵的安徽来说,这场科技“盛宴”将精彩不断。今天起,晨报将推出系列报道,提前揭秘展会各大亮点。
安徽省在前瞻性基础研究与引领性原创成果方面的重大进展是本次展会的重要部分之一,这一部分的展品个个大名鼎鼎,内容包括我省8个大科学装置、“一室一中心”等。这些安徽科技创新的“专有名词”,可能你觉得既熟悉又陌生,它们究竟有什么内涵?又有着怎样的“地位”?看江淮晨报为您一一揭秘。
聚焦科技创新名词:8个大科学装置
“国之重器”将现身展会
中国四大科教城市之一、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市、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改革开放以来,合肥获得的多项科技创新“殊荣”,让原本并不显山露水的合肥在全国媒体中频频“露脸”。助力合肥“摘取”这些重要科技创新荣誉,以及不断实现重大科学突破的一个重要原因,正是合肥拥有的多项大科学装置。
目前,合肥是除北京之外中国大科学装置最为集中的城市,稳态强磁场、同步辐射、全超导托卡马克三大科学装置全部设立在合肥。同时,合肥还将新建聚变堆主机关键系统综合研究设施、合肥先进光源、大气环境立体探测实验研究设施、未来网络试验设施合肥中心以及高精度地基授时系统5个大科学装置。
这些造价不菲的“国之重器”,不仅是安徽科技发展的关键,更是国际科学进步的有力工具。本次展会,将利用特装、模型的方式,把这些“国之重器”呈现在市民面前。虽然这些大科学装置的名称听起来“高大上”,甚至有些“冷冰冰”,但实际上,它们离我们并不遥远。能源、环境、网络信息……这些装置所“从事”的研究将在多方面对我们的生产生活产生影响。
产出多项国际性重大科学突破
目前,合肥市已拥有的全超导托卡马克、稳态强磁场等科学装置,已产出多项国际性的重大科学突破。
全超导托卡马克,这个位于合肥“科学岛”的“明星”装置有“小太阳”之称,很多人对这个名字并不陌生。它是国际首个全超导核聚变装置,是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 (ITER)稳态物理最重要的前期实验平台。这一装置,重点在于研究人类未来能源问题的解决。近年来,全超导托卡马克取得了一系列令人瞩目的重要成果。
2016年,全超导托卡马克核聚变实验装置成功实现了电子温度超过5000万度、持续时间达102秒的超高温长脉冲等离子体放电,这是国际托卡马克实验装置上电子温度达到5000万度持续时间最长的等离子体放电。2017年,它创造了101.2秒高约束模等离子体运行的世界纪录。2018年,其又一次首次实现了1亿度等离子体运行,朝着未来聚变堆实验运行迈出了关键一步。上述成果,标志着我国在稳态磁约束聚变研究方面继续走在国际前列。
稳态强磁场装置,是国内唯一、指标参数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强磁场实验装置。依托该装置,科研人员破解了一个又一个世界难题,向一个又一个强磁场领域的世界纪录发起冲击,并最终站到了国际强磁场研究的最前沿。
这一装置在近年来实现了40万高斯稳态磁场,磁场强度在世界排名第二。而在强磁场实验系统方面,该实验项目团队成功研制了国际唯一的水冷磁体扫描隧道显微系统,国际独创的组合成像显微系统以及国际领先的强磁场、超高压、低温综合极端实验条件。这一强磁场装置,使得我国也成为第五个拥有稳态强磁场的国家。
新建装置将为大气污染防治提供科技支撑
本次展会上,市民还可以看到合肥将新建的大科学装置相关展品。其中,许多装置将对我们未来的生产生活产生影响。
聚变堆主机关键系统综合研究设施,于2018年1月初正式被国家发改委批复在合肥建设。这是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获批之后,合肥市争取到的第一个国家大科学装置项目。这一装置,面向的是国家对聚变能源发展的重大战略需求,其将为加快核聚变能源走向实际应用进程提供技术支持。目前,这一建设项目的相关园区工程有望年内开工建设。
大气环境立体探测实验研究设施,这一装置将构建起可业务化运行的大气环境气象梯度综合观测塔(高度400米)、大气气溶胶与云雾相互作用验证实验舱(380立方米)、全光谱天地一体化综合定标场(4万平方米)。它将用来探索大气复合污染形成机理,为大气污染防治提供科技支撑。目前,大气环境立体探测实验研究设施已开展预研。
而未来网络试验设施,则是国家中长期规划的重大科学基础设施。其目的,是为了突破网络基础理论科学前沿、解决网络信息产业发展和国家网络信息空间安全保障等重大科技问题提供基础平台,将重点致力于解决现代网络数据重复传输、安全性低、移动性弱的难题。
聚焦科技创新名词:“一室一中心”
目前已建20家“一室一中心”
“一室一中心”,指的是2018年初,安徽省决定组建的安徽省实验室、安徽省技术创新中心的简称,其是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和省重大科技需求,以培育创建国家创新基地“预备队”、省级创新基地“先锋队”为目标,培育建设而成的。
其中,安徽省实验室定位于科学研究类科技创新基地,瞄准国际前沿、聚焦国家和省战略目标,围绕重大科学前沿、重大科技任务和大科学工程,开展战略性、前沿性、前瞻性、基础性、综合性、原创性科学研究。
安徽省技术创新中心则定位于技术创新与成果转化类科技创新基地,面向国际产业技术创新制高点,围绕影响国家和省长远发展的重大产业行业技术领域,突出关键共性技术、前沿引领技术、现代工程技术、颠覆性技术创新,推动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及应用示范,提升国家和我省自主创新能力和科技进步水平。
目前,我省首批一共组建了20家“一室一中心”。其中,依托现有或争创中的国家实验室、大科学装置、国家研究中心、国家重点实验室、国际大科学工程等单位组建了10个安徽省实验室;依托现有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工程实验室、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等单位组建10个安徽省技术创新中心。
“一室一中心”已产出多项科技成果
首批20家“一室一中心”,目前已产出了多项科技成果。量子信息科学安徽省实验室,在今年上半年便连续诞生多项突破。
实验室中的潘建伟院士团队在国际上首次实现18个光量子比特的纠缠,刷新了所有物理体系中最大纠缠态制备的世界纪录;郭光灿院士团队首次利用四维纠缠态实现量子密集编码,达到2.09的信道容量,创造了当前国际最高水平。
茶树生物学与资源利用安徽省实验室,成功破解了世界上分布最广的中国种茶树全基因组信息,相关成果在《美国科学院院刊》发表,这标志着我国茶树生物学基础研究原始创新取得重大突破。
新能源汽车技术安徽省技术创新中心研制的“阿尔法巴”智能驾驶公交车,攻克系列关键技术,已在深圳福田保税区的开放道路上投入运行,车辆具备自动按路线行驶、自动绕障、避障、泊车等功能,成为我国首款在公共道路运行的智能驾驶公交车。
环境监测技术与装备安徽省技术创新中心,则研发出了我国第一个大气痕量气体差分吸收光谱仪卫星载荷,填补了国产卫星大气污染气体全球/区域分布探测的空白,支撑了我国大气污染防治、全球气候变化管理。
量子卫星模型将现身场馆
2016年8月,“墨子号”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在酒泉用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成功发射升空,标志着我国空间科学研究又迈出重要一步,也将使我国在世界上首次实现卫星和地面之间的量子通信。这对于推动我国科学家在量子科学前沿领域取得重大突破与我国空间科学卫星系列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在本次展会上,微尺度物质科学安徽省实验室将带来一件量子卫星模型,届时,大家可以近距离感受“墨子号”的“黑科技”。此外,市民还将能看到多项“一室一中心”的科技创新产物。
例如人工智能安徽省技术创新中心的“阿尔法蛋”,这是一款儿童智能陪伴机器人,不仅搭载了先进的智能语音技术基础,对童声识别和儿童语义进行了深度优化,还能够做到自我深度学习和反馈。在连接网络后,只需语音对话点播,即可以帮助儿童学习“语数英”及百科等传统学科知识和生活常识,还能通过家长手机拨打视频电话,实现随时随地陪伴自己孩子的功能。另外它也是多功能聚合神器,它可以语音点播视频、歌曲、广播、戏剧、相声、评书等不同年龄段人群所喜爱的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