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华社

分享互联网新闻

一场农民与专家的“科技对话”

更新时间:2018-12-22 03:00点击:

  新华社长春12月16日电(记者徐子恒、刘硕)这两天,在位于吉林省梨树县的中国农业大学吉林梨树实验站里,一场农民与农业专家的对话热闹地进行着。

  “专家好,我问一下秸秆覆盖后怎么防火?”“轮作时每年怎么选择品种?”“秸秆浅旋还田操作时需要注意什么?”这边话音未落,那边又抢过话筒,农户们生怕自己问晚了,错过机会。

  这场名为“梨树县"梨树模式"应用技术农民研讨会”的“对话”,是梨树县与中国农业大学合作兴农、助农的创新。自从2007年梨树县开始探索以秸秆覆盖还田免耕等为主的“梨树模式”以来,邀请专家与农民开展交流就成了梨树县兴农、助农的“保留项目”。

  “之前在国外参加一次国际会,会上看到农民与科研人员双向交流,当时我的愿望就是我们也能和农民朋友一起探讨经验技术。”中国农业大学教授杨晓光说。

  梨树县副县长王学君表示,双向研讨会就是要以农民交流为主,专家点评为辅,改变过去专家讲、农民听的“填鸭式”会议。

  实际上,来自中国农业大学等高校的专家经常来到梨树,不仅有年终岁尾的“对话”,更有在田间地头或者炕头上为农民带来实用的指导,参与“对话”的不少专家和学生平时就在梨树“扎根”。

  “来这儿4年了,每年我和其他同学要回老家过年时,当地村民都不舍得让我们走,我感谢有实验站和双向研讨会,把我们和村民的心紧紧相连。”中国农业大学农业气象专业博士三年级的刘涛说。

  2011年中国农业大学吉林梨树实验站成立后,一批来自中国农业大学、中国科学院、吉林省农科院等高校和科研机构的专家被吸引,不少博士、硕士生更是以梨树为家。他们通过“梨树黑土地”平台,在全国推进黑土地利用和保护中率先破题,也赢得越来越多农民的信赖。

  梨树县种粮大户卢伟告诉记者,从2013年起他就参加了“梨树模式”研讨会。每年春耕之前专家们就过来给他们指导,在田间管理期间,专家也时刻和他们在一起,只要有问题,一个电话就能随时联系上。

  “今年,中国农业大学教授米国华为我们推行了一款条耕机,发生春旱时,通过一次播种就可长出全苗。前几年黏虫大爆发时,也是科技专家和大学生们提前预测,使我们提前预防,保证了粮食丰收。”卢伟说。

官方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