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19-01-07 06:01点击:
人民网北京1月3日电 (记者 魏艳)2019年伊始,中国科技馆对外发布“2018中国科技馆十大新闻”,旨在向全社会分享科普工作丰硕成果的同时,勉励自己始终保持为公众服务的初心,不断奋斗,继续前行。
1.中国科技馆开馆30周年 全年和单日服务公众数量均创历史新高
围绕开馆30周年,2018年中国科技馆面向公众、行业举办了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活动,“寻找老票根”、“寻找曾经的你”、“馆长带你走进科技馆——中国科技馆第5000万观众参观体验活动”等在全社会产生良好社会反响。举办“迈向2035”——科技馆事业发展研讨会暨第十次科技博物馆理论研讨会,推出研究、馆史、实践、译著、科普等五大书系共8本图书。
据统计,2018年全年中国科技馆服务公众440.2102万人次,创年度服务公众数量历史新高。其中8月12日,观众量5.7382万人次,创单日服务公众数量历史新高。
2.中国科技馆首次开放夜场 “科学之夜”华彩亮相
为营造公众热爱科学、传播科学、享受科学的浓厚氛围,世界公众科学素质促进大会和全国科普日期间,中国科技馆打破传统科技馆观众参观模式,将展品体验、动手制作、科学表演、精彩实验等有机结合,9月17日至24日首开夜场,举办“科学之夜”大型活动。活动累计接待公众1.0378万人次,近70家媒体对活动进行宣传报道,在抖音平台开展的“我的科学之yeah”全民科学挑战活动,全年话题播放量突破17亿。“科学之夜”进一步拉近公众与科技的距离,引导公众深刻感受科技的趣味和魅力。
3.中国科技馆自主策划推出“创新决胜未来”“榫卯的魅力”等展览精彩纷呈
为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展示我国取得的一系列重大科技成就,广泛宣传科技工作者锐意创新、使命担当的精神,中国科技馆精选改革开放以来40项代表性科研成果,策划实施“创新决胜未来”科普展览。该展览于7月13日至10月7日面向公众展出,展品展项60余件、实物及模型10余件,期间服务公众13.7151万人次。
此外,由中国科技馆自主策划开发展示中国古代科技文明的“榫卯的魅力”主题展览,展品38件(套),11月1日正式面向公众展出,开展以来服务观众约6.0589万人次。自主开发的高品质虚拟现实仿真体验节目“嫦娥五号虚拟现实节目”经国防科工局推荐,纳入中宣部等8家单位主办的“伟大的变革——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型展览中,从台湾自然科学博物馆引进的“脑中乾坤:心智的生物学”主题展览、“‘两弹一星’功勋人物肖像画展”和“爱国知识分子的杰出典范——钱学森生平事迹展”等专题展览,受到社会各界广泛关注,反响热烈。
4. 中国科技馆首次举办中国国际科普作品大赛
为鼓励国际科普作品创作,推动科普作品创作和研发的国际交流合作,中国科技馆首次举办2018中国国际科普作品大赛。大赛共征集有效选题3803个,筛选出1339个选题纳入中国科协科普素材库,并从中优选出100个作为本次大赛科普作品征集选题。围绕百个选题,共收到参赛科普作品1533件(含境外88件),最终评选出获奖科普展品37个,科普图文和科普微视频各50个,其中获奖的境外作品总计14个。中国科技馆报送的“飞起来的石墨烯”“全息摄影”“有趣的传递”获展品类一等奖,“院士说-神奇干细胞”获微视频类一等奖。世界公众科学素质促进大会及全国科普日期间,推出2018国际科普作品展,共展出科普展品30件,科普微视频、科普图文各8件。
5.中国科技馆首次举办国际科技馆能力建设培训班
为促进世界各国科技馆事业共同繁荣,中国科技馆积极搭建国际深度交流与合作平台。一方面积极促进世界科技馆从业人员专业发展,10月29日至11月4日,首次举办以“如何开发具有时代性的启迪创新的科技馆展览——从创意到展出”为主题的国际科技馆能力建设培训班。培训班共招收学员42名,其中16名国际学员分别来自亚非拉11个国家的14家科普场馆。另一方面积极促进科普资源互惠共享,组织参与斯里兰卡科学中心建设的技术支持工作。此外,“中国古代科技展”先后在希腊雅典和塞萨洛尼基巡展,共吸引14.7万人参观,与马来西亚槟城圆顶科学馆合作的“太空探索”展厅共服务公众8.2765万人次。
6.中国流动科技馆首次走出国门
2018年6月14日,中国科技馆与缅甸教育部联合举办的“‘体验科学·启迪创新’展览——中国流动科技馆缅甸国际巡展”在缅甸内比都第六中学举办开幕仪式并正式向缅甸公众开放,拉开了流动馆首站巡展的序幕。期间缅甸国务资政昂山素季参观中国流动科技馆展览,并对展览予以好评。12月13日,中国流动科技馆巡展第二站在柬埔寨首都金边举办开幕仪式并正式向柬埔寨公众开放。12月10日,中国流动科技馆俄罗斯巡展正式签约。流动科技馆国际巡展引起国内外媒体广泛报道,得到外国政府和公众的一致认可,实现流动科普“中国方案”对外输出的“开门红”,为国际科普资源交流做出积极探索,为促进国家之间民心相通贡献力量。
7.中国科技馆推进科普大篷车社会化试点运行,实现流动科普服务模式的新突破
中国科技馆积极推进科普大篷车项目创新升级,探索科普大篷车社会化运行服务机制,分别与青海省科协、甘肃省科协联合开展科普大篷车社会化运行试点项目,逐步形成与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与农村地区公众科普需求相符合的科普大篷车资源配置和供给模式。2018年,青海省两辆试点车辆行驶里程约3.1万公里,开展活动140次,服务基层公众约5.2万人次;甘肃省两辆试点车辆行驶里程约2.7万公里,开展活动151次,服务基层公众约28.1万人次。与“十二五”期间相比,两省试点车辆平均开展活动次数指标提升了约3倍。截至2018年底,全国科普大篷车累计配发1538辆,行驶里程3710.3万公里,开展活动次数21.73万次,服务公众逾2.3亿人次。
8. 中国科技馆首次举办全国科技馆展览展品大赛
为激发全国科技馆展览展品创新研发的热情,提高国内研发人员展览展品创新设计水平,打造一批高质量、高水平的展览展品,中国科技馆面向全国科技馆举办第一届全国科技馆展览展品大赛。大赛分展览和展品两大类别,共收到27家场馆的156项参赛项目,其中展览41项,展品115项,最终评选出展览类获奖作品10件、展品类获奖作品20件。中国科技馆“创新决胜未来”展览获得展览类一等奖,“全息摄影”获展品类一等奖。大赛的成功举办是中国科技馆带动行业协同发展的一个全新尝试,为全国科技馆搭建学习和交流的平台,为新时代我国科技馆事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和保障。
9. 中国科技馆首次策划实施全国科技馆联合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