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华社

分享互联网新闻

科技创新为“天赋河套”注入新活力

更新时间:2019-02-08 04:51点击:

科技创新为“天赋河套”注入新活力

科技创新为“天赋河套”注入新活力

与以色列开展技术合作交流

科技创新为“天赋河套”注入新活力

小麦院士专家工作站揭牌

科技创新为“天赋河套”注入新活力

有机小麦

科技创新为“天赋河套”注入新活力

肉羊福利养殖

科技创新为“天赋河套”注入新活力

沙漠有机水稻

科技创新为“天赋河套”注入新活力

科技示范园区

科技创新为“天赋河套”注入新活力

科技服务热线

科技创新为“天赋河套”注入新活力

科技服务

科技创新为“天赋河套”注入新活力

盐碱地改良

科技创新为“天赋河套”注入新活力

近年来,巴彦淖尔市不断加大农牧业科技创新力度,围绕“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实施,持续强化农牧业关键技术研发、科技成果转化、创新平台载体建设、高新技术产业培育、科技人才引育,大力创建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农牧业科技创新工作呈现出新局面,科技创新为“天赋河套”品牌建设注入了新活力。

聚合科技项目 突破关键技术

近年来,我市不断加大农牧业关键技术攻关。围绕肉羊、设施农业、小麦、玉米、向日葵等优势特色产业,重点开展种子工程、农畜产品精深加工、盐碱地改造、农业“四控”农畜产品质量追溯体系建设农业物联网应用等先进技术集成与示范研究。在涉农领域组织实施了3项国家研发计划项目,8项自治区科技重大专项,50多项市级科技创新基金项目,取得了100多项科技成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注入新动能。为了使项目有的放矢,我市科技部门加大了项目储备和争取力度。围绕重点产业和优势特色产业发展,广泛开展技术征集和项目论证。重点在绿色有机高端农畜产品生产加工、山水林田湖草沙综合治理等方面认真谋划一批大项目、好项目,组织开展项目储备、编制论证和申报等工作。

通过组织实施“河套平原盐碱地生态治理关键技术研究与集成示范”等3项国家“十三五”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先后引进了中科院南京土壤所、中国农大、武汉大学等国内40多所科研院所和高校的100多名顶级专家、数百名硕博士生的创新团队,常年到我市开展技术研究和试验示范,取得了一批实验数据和阶段性成果。

我市组织实施的一系列自治区和市级科技计划项目,在巴美肉羊、克隆绒山羊、361向日葵品种、发酵牛肉干、富川肉羊福利养殖、河套黄柿子、兆丰面粉等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这些研发成果的转化,为“天赋河套”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建设提供了优质农畜产品。

建设农业科技园区 促进科技成果转化

到目前为止,全市共建成国家农业科技园区1个,自治区农业科技园区8个,市级农业科技园区17个。开展了巴彦淖尔国家农业科技园区网站、总部线上和移动电子服务平台建设工作,并在国家、自治区和市级农业科技园区(基地)组织实施了涉农类科技成果转化行动,每年支持和帮助园区引进示范新品种、新技术200多项,提升了园区建设水平。

2018年,市委、政府把创建巴彦淖尔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作为全市科技工作的重中之重大力推进。规划、申报等工作有序展开,农高区创建工作得到了国家、自治区的高度重视。

围绕河套全域绿色有机高端农畜产品生产加工输出基地建设,全面开展农牧业科技成果转化三年行动计划。每年组织30多项先进适用技术成果在各类科技园区内集中转化,充分发挥科技创新在各类田园综合体、产业联合体中的引领示范作用。

创新服务体系 实施精准服务

乡村振兴关键是人才,我市把农村新型经营主体作为服务重点,经过反复研究论证,创新服务体制、机制,启动了乡村振兴科技精准服务行动。制定出台了《巴彦淖尔市乡村振兴科技精准服务行动实施方案》,创新科技服务方式,对原“星火科技12396”平台进行了功能拓展。通过政府给新型农牧业经营主体发放服务券,为农牧业新型经营主体进行“一对一”的科技精准服务。自2018年9月起,先后在全市7个旗县区举办了7场次农牧业新型经营主体科技精准服务培训会,截至12月底,确定建档立卡新型农牧业经营主体594人,平台服务专家170人,科技服务券发放至每个服务主体电子服务平台账户内,每个服务主体1000元。新型农牧业经营主体精准服务电子服务平台试运行以来,专家开展有效服务897人次,农牧业领域科技人员积极性空前提高,新型农牧业经营主体科技素质普遍提升、农牧业生产技能和经营管理水平明显提高。

巴彦淖尔市科技信息移动服务平台全年推送各栏目信息2269条,其中专家答疑316条,其余栏目1953条,新建智慧农业站点11个,新增用户8150户。星火科技12396累计接听咨询电话3331次,专家出诊1105次,解决问题3100个,初步测算挽回经济损失2883万元。

设施农业专家服务团是科技部门服务“三农”的一个抓手,今年,市科技局组织服务团专家13人,重点为全市设施农业科技示范户提供实时技术服务。全市科技系统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开展专项培训12次,结合巡回科技培训等形式,对全市农牧业科技人员、新型农牧业经营主体责任人、科技特派员、“三区”科技人员开展培训,全年培训设施农业普通种植户、各类科技人员10000余人。其中,市科技局培训各类科技人员、设施农业经营主体责任人、科技特派员、“三区”科技人员、种养殖大户等4000余人。通过对各类科技人才和科技示范户的培训,带动了全市设施农业普通种植养殖户的种养殖技术的提升。

放活科技人员 推进创新创业

深入推行科技特派员制度。2018年全市选聘182名科技特派员开展了科技创新创业行动。据统计,科技特派员共创办领办企业、合作社、协会等实体56家,创造经济效益10亿多元,为企业提供技术需求咨询1051次,科技创业示范带动种养殖户6300多户。富川现代肉羊产业链科技特派员陈怀森被科技部评为科技创新创业人才。2018年选派“三区”科技人员46名,到企业、农村开展科技咨询、培训等技术服务,为农村牧区提升农牧业科技水平,增强生产效益提供了人才支撑和科技保障。

积极开展“星创天地”培育工作。2018年,临河区鲜农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区星创天地、蒙元特色发酵食品产业星创天地被认定为国家级星创天地,乌后旗智慧农牧业大数据星创天地、临河区草原鑫河肉羊深加工星创天地、晨泰工贸向日葵加工出口星创天地被认定为自治区级星创天地。目前,全市共建成自治区级以上星创天地15家,其中国家级4家。组织举办了全市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科技活动周等活动,开展了各类丰富多彩的科普宣传、科技咨询服务和普法活动。截至目前,累计发放(捐赠)各类书籍资料30多种、5万多册(份),现场咨询服务2300多人次。

搭建平台载体 推进交流合作

截至2018年底,全市建成高新技术企业47家、自治区级工程中心12个、自治区级重点实验室2个、自治区级研发中心49个、院士专家工作站8个、博士科研工作站26个。向日葵和肉苁蓉2个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被自治区评为A类。在合作交流方面,与中科院南京土壤研究所、兰州寒旱所、无锡物联网研究中心开展深度合作,在我市开展了盐碱地改造、荒漠原生树种培育、智慧农业、智慧城市等专题研究,并在我市建立了研究基地、研究分中心和大数据应用平台。与中国农科院合作开展了“肉羊绿色提质增效技术集成创新”专题研究,在我市设立中国农科院西部分中心的工作正在有序推进。与杨凌农高区管委会、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宁夏大学签署了长期合作协议,为我市建设国家农高区、搭建产学研合作创新平台、推动科技成果转化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创建国家农高区 助力“天赋河套”升级

目前,国内只有两个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一个是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一个是东营黄河三角洲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2018年以来,在自治区的大力支持下,我市重点推进国家农高区创建工作。计划经过3~5年的努力,全面构建起完整的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体系,形成“核心区—示范区—辐射区”有效衔接,产业“点、线、面”梯度发展的模式,使示范区成为现代农业新技术吸纳、示范、转化及技术培训与技术辐射的平台。引进培植一批特色优势农业科技型企业,发展壮大产业化龙头企业。建立符合市场机制的示范区社会化科技服务体系和良好的运行管理与服务体制。造就一批科技型人才,培训一批掌握先进农业技术的农民和企业家。大力开展招商引资,引进培育一批集农业高新技术研发、转化、生产和销售于一体的龙头企业,建成一批规模大、效益高、辐射带动能力强的标准化产业基地,发展一批农业高新技术企业,形成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品种、新技术、新装备。以农业新型经营主体带动农户“抱团”发展的模式助推农业农村现代化。

为全面构建起完整的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体系,我市将加大与国家和自治区涉农高校院所合作力度,围绕建设主题和主导产业在农高区设立科研机构,建立示范基地。尤其是围绕现代生物技术、信息技术、园艺装备技术在现代农业中的应用,在立体农业、智慧农业、生态高效农业发展集成技术上寻求突破,形成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着力打造农业创新驱动发展和具有鲜明地域特色的国家级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为“天赋河套”品牌誉满世界贡献力量。

官方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