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19-02-16 20:05点击:
不久前,上海市委书记李强实地调研复旦大学科技园和同济大学科技园建设。李强指出,大学科技园是上海科创中心建设的重要策源地和承载地,要按照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上海工作的指示要求,把做大做强大学科技园摆在重要位置,调动方方面面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全面提升大学科技园的能级和核心竞争力,为上海加快建设“五个中心”和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作出应有的贡献。
网络时代生活,你一定知道爱奇艺、饿了么这样的企业和品牌,你可能不知道的是,它们来自于上海交通大学科技园。交大利用科技园这个载体,盘活了大学人才、技术优势和区域资源优势,诞生了一批知名高科技企业。
同样在复旦大学科技园,依托复旦电子科学与技术、信息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等领域的学科优势,培育了如复旦微电子、复旦光华等优秀创业企业。2011年,复旦微电子荣登《福布斯亚洲》杂志编辑评选的“最佳中小上市企业”。
在倡导绿色环保的今天,怎样净化空气,喝到更清洁的水?在同济科技园,一批创新型企业能为你提供方案。比如,上海济辰节能科技有限公司,主要业务为节水产品和校园节水工程;上海伊尔庚环境工程有限公司,目标是要将中国工业制造产生的污染降到最低,已为超过80家世界五百强企业提供了工业室内环境治理方案。
来自上海市教委的信息,经过近20年的建设发展,上海高校科技园建设初具规模,不仅诞生了一批高科技的明星企业,更成为高校科技迅速转化、师生创新创业的平台。目前,上海国家大学科技园共有13家,其中部属高校7家(复旦、交大、同济、华师大、东华、华理工、财大),市属高校6家(上大、上理工、电力、工程大、海洋、体院)。主园区均位于所依托高校的周边,主要集中在中心城区,其中杨浦区6家,徐汇区2家,长宁区2家,静安区1家,普陀区1家,浦东新区1家。以复旦科技园为例,已建成具有孵化、研发、产业等功能的场所逾20万平方米,入驻园区企业1527余家。2018年,实现税收近3亿元,增幅约20%;实现产值近百亿;上市企业12家、高新技术企业25家、市级小巨人企业6家、准备科创版上市企业近20家。
从复旦、交大、同济的经验看,“三区联动”支撑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市、区、校通过合力支持国家大学科技园建设发展,有效推动了大学校区、科技园区与公共社区“三区联动”发展。
来源/复旦大学
复旦:别躺在优惠政策上要更主动
复旦科技园主要聚焦支撑软件和信息技术、节能环保、生物医药、教育培训等行业领域,已初步形成“创业空间—孵化器—核心园区—产业基地(在建)”合理布局,成为校区共建“复旦创新走廊”的起点。
免征营业税、所得税、房产税和城镇土地使用税,无偿给予创新孵化企业房产、土地,是多数大学科技园的优惠政策。可眼下光有国家的优惠政策是不够的。复旦科技园于2014年筹建了复旦科技园众创空间,除了原有的优惠政策,还要进一步做减法、除法。
减法:共享办公家具、会议室、休息间、投影、复印机等大型办公设备与资源,不该花的一分不花,一价全包,减少不必要的支出。
除法:工商注册、税务法务、人事行政、后勤服务这些困扰公司的繁文缛节统统除去,100创客工场帮你搞定。此外,还有加法和乘法。
加法即加速:时间就是成本,解决装修等一切烦恼。拎包入驻,马上办公,第一时间进入工作节奏,加速投入产出效率。
乘法:聚集EMBA校友各项资源,各方协同,各展所长,产生乘倍效应。入驻伙伴只需专注自身的产品与研发,寻找投资、开拓市场、宣传推广,这些事情统统交给园区。复旦众创空间自成立以来,累计孵化服务创业团队200余家,其中复旦大学教授创业团队10多家,复旦学生创业团队120家左右,累计获得社会融资过亿元。
来源/视觉中国
交大:创新起步阶段盼大力度扶持
上海交大科技园主要聚焦支撑电子信息、互联网、智能制造、生物医药,交大与上海市科委、徐汇区政府联合组建上海慧谷高科技创业中心,交大科技园作为早期盘活大学周围存量闲置资产典范,形成了著名的“慧谷科技一条街”。
上海交通大学校长林忠钦介绍,一个科技成果从产生到形成能带动经济的产业,大致需要经过“0到1”“1到10”和“10到100”三个阶段,“0到1”阶段是创新阶段,这一阶段主要是在大学实验室完成,有国家各类科研计划的支持,“10到100”阶段是市场化阶段,这一阶段由于产品已经成熟,因此会得到市场资本的关注与支持。而大学科技园的主要服务对象,往往是处于中间环节的“1到10”阶段,主要工作是推动产品的工程化,使实验室样品成为商品,希望政府能在“1到10”阶段加大扶持力度,比如可以在区一级政府组织科技基金进行有针对性的支持。他建议,大学周边区域的规划建设,应充分考虑大学的创新集聚优势,系统地有针对性地布局。对大学而言,在校园周边能拥有一个好的大学科技园,进而能以科技创新带动区域经济发展,也是学校长期快速发展的可靠支撑。
来源/视觉中国
同济:专业化运营需要改革考评体系
依托同济科技园,逐步形成了以科技园为核心的“环同济知识经济圈”,总产出以每年近13%的速度稳步增长,2018年预计超过400亿元。
同济科技园是科技部评定的A类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也被评为上海市A级创业孵化器示范基地。该科技园在发展过程中遇到瓶颈:科技园在人事和激励机制与市场化机制不一致,难以吸引优秀的专业化人才加盟。这意味着自身服务质量不高,园区日常运营管理效率偏低,难以满足园区科技企业快速发展的需求。
更为重要的是,学校院系和同济科技园在创新链上分属科学研究和科技服务不同环节,彼此之间的价值取向、考核与管理体系存在差异,彼此之间的了解不足。另一方面,科技成果转化阶段的资金需求量大,投资周期长、风险特别大,仅靠科技园的自身资金储备是不足的。这些问题其实是沪上多数大学科技园的通病。
同济科技园建议,在大学科技园认定和评价时,增强对园区创新创业服务能力、产业培育贡献能力比重;弱化孵化企业概念,增强园区企业整体创新能力的评估。对大学科技园政策扶持办法的制定,建议从园区成果转化、人才培养、产业集聚等角度给予考虑,对于符合条件的分园建设给予扶持。
同时,建议在高校综合评价体系中加强对大学科技园工作内容的考核和评估,进一步引导高校对大学科技园工作的重视和支持。此外,政府对大学科技园的评价往往集中从税收贡献角度考虑,与大学科技园的发展理念和功能定位存在一些偏差,建议推动大学科技园的考评体系向培育创新产业、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等方向转移。
大学科技园要面向市场,专业化运营,建议进一步加强创新体制改革,更有效的促进高校成果转化和知识价值溢出,在市场化运作过程中寻求商业性和公益性的平衡。
新民晚报记者 张炯强 易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