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华社

分享互联网新闻

科學家天天忙於填表格、算經費?為科技創新立法,就該讓他們安心仰望星空

更新时间:2019-02-18 16:00点击:

《上海市科技創新中心條例》立法啟動會近日召開。這標志著,以法治引領和保障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建設,駛入了快車道。

科技創新是“創造性破壞”,是一個“顛覆超越、脫胎換骨”的過程,以規范嚴謹、穩定預期為特質的法律,看起來與之格格不入,如何才能為科創保駕護航?想來,隻有牢牢抓住“保護並激發想象力”這個牛鼻子,法律才可以安身立命。

愛因斯坦有言:“想象力比知識更重要,知識是有限的,而想象力可以包容整個世界……”制度供給,何以保護和激發想象力?至少有三個方面,可以做不少文章。

先是營造尊重科學、鼓勵創造的價值導向。

科技發達國家,之所以大師輩出,頻頻摘取諾獎皇冠,與其尊崇科學、鼓勵創造的社會氛圍息息相關。而我們大量的資本,卻熱衷於拍宮斗劇,較少產出激發想象力的經典作品……“汝果欲學詩,工夫在詩外”。上海的科技創新,要站在國家全局、立足長遠,培植尊崇科學、鼓勵創造的社會基因。因而,此部立法可以對相關媒體施加公益宣傳義務,在校舍和樓堂場館,多懸挂科學家照片,影視部門多投放科幻片,少些娛樂、宮斗劇,財政部門加大科技成果的獎勵力度……

再是真誠地尊重科技創新規律。

科技創新,向來不是因循守舊、循規蹈矩的過程,而是從無路處尋路、無解處求解,甚至在破壞中創造的過程。最后存活、甚至脫穎而出的,往往都不是政府規劃出來的。有鑒於此,須厘清政府有形之手的邊界。在苦心孤詣的科學探索過程中,科學家看似孤寂,實則內心充實而豐盈,政府需要做的,就是為他們提供安靜科研的環境,使他們用志不分、潛心科研。

眾所周知,如果沒有普林斯頓大學的寬容與呵護,一度被認為是瘋子的約翰·納什,連正常生活都無法維續,何來納什均衡理論的橫空出世?而我們這裡,至少在目前,科研項目申報書中仍然要求列明各科目支出的主要用途、測算方法及依據等內容,甚至無論是橫向還是縱向課題,都採取了同樣的預算管理要求,為各種支出設定了嚴格的比例,國際合作經費也無法以正常渠道外撥給國外合作機構。重點實驗室的設備採購,招投標程序繁瑣,許多大型儀器設備採購,還必須上校長辦公會一事一議……

當科學家成天忙於表格填報、經費核算,而且時時擔心逾矩違規之時,他們仰望星空、探索未知的時間和精力就大為減少了。這方面的改革呼聲多年不絕於耳,立法其實是個很好的機會,可以把有關的繁文縟節真正簡化下來,比如實行“告知承諾”制,給科學家們更大的容錯空間,更給他們安靜的科研環境。

還有一條,就是確立真正符合科技創新規律的、國際通行的規則,並由此確定各方的職責和邊界。政府所要做的,是做好公共服務,營造良好環境,不讓創新主體感到“折騰”——有些讓高校、科研院所感到進退兩難的措施和制度,就應該借機有所革新。

而對於研究方向的把握,國外的政府支持方式是“量體裁衣”,根據科學家的需求來提供配套和服務。我們過去很多時候則習慣於先設定方向,再讓科學家去按照方向完成相關的科研任務,結項時逐一核對當初設定的任務……這同創新的“規律”,難免是有偏移甚至背離的,亟待突破的瓶頸,也正在此。

技術迭代,日新月異。相信科學家,尊重他們的專業判斷,允許他們應時而變,不要折騰他們,應當成為推動科創的基本理念。而制度供給,就當守護這樣的理念,進而保護想象力、激發創造力——立良法、促善治,意義莫大於此。

(責編:葛俊俊、軒召強)

官方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