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19-04-20 17:02点击:
浙江在线4月18日讯(通讯员 王虎羽 浙江在线记者 赵磊 )为精准破解宁波市产业技术研究院与企业之间存在的信息不对称问题,搭建科技成果供给、需求双方畅通无阻的桥梁,加快推进技术成果“无缝对接”,促进科技成果产学研合作与转化落地,实现共赢发展。近日,由宁波市科技局主办的“2019年宁波市产业技术研究院首场科技成果推介会”在宁波科技大市场成功举行。宁波市政府副秘书长胡望荣,市科技局局长黄志明、副局长陈建章、副巡视员杨建艇等参加会议,宁波市智能制造产业研究院、宁波工业互联网研究院、宁波清水湾智能技术研究院等11家在甬产业技术研究院负责人,聚焦智能制造、人工智能、高端装备等领域,携27项科技成果现场发布,吸引45家该市企业、10家投资机构、相关行业协会等百余人前来洽谈对接。
胡望荣在致辞中指出,宁波市委市政府十分关注科技创新,特别是去年在引进大院大所方面,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亲自挂帅,重视程度和政策创新的力度前所未有。为了推进研究院建设,短短一个月时间里,市委先后组织召开专题会议和专题调研座谈会,郑栅洁书记对加快研究院落地建设、完善产业技术研究院体制机制、优化研究院发展保障环境等方面提出明确要求。
举办本次推介会,是落实市委研究院座谈会精神的具体行动,有利于推进产研融合、产金融合,加速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希望研究院紧扣宁波“246产业集群”发展需求,充分展示自身优势领域和先进成果。企业要充分利用与研究院“零距离”接触的机会,加强科技交流与合作,大力攻克“卡脖子”技术。投资机构要积极关注跟踪研究院的科研成果,深入挖掘成果价值,共同推进科技成果转化落地。
黄志明表示,此次推介会的召开是深入贯彻落实郑栅洁书记指示精神,破解宁波高质量发展、推动科技成果供需精准对接和提高宁波科技大市场运行有效性两个“急需”难题的重要举措。为了办好此次推介会,打响产业技术研究院成果与宁波企业需求双向精准对接的“第一枪”,宁波市科技局成立工作专班,深入该市60家产业技术研究院挖掘调研,梳理出多项领先成果,并围绕人工智能、智能装备等重点方向,向优势企业发出定向邀请,促成科技成果与企业需求精准匹配。下一步,宁波市科技局将围绕市委市政府指示精神,积极打造宁波科技大市场2.0升级版,运用好“科技大脑”,链接供需两端,通过综合与专题相结合、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多形式、经常性、高频次地开展成果对接发布活动,一方面把研究院的科研成果推向市场,另一方面把企业需求征集上来,使“政产学研资”各要素充分对接,打造一个立体式综合交易中心,努力为宁波“246”现代产业集群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有力的科技保障。宁波市科技局将与各区县(市)一道努力,发挥好“店小二”“服务员”的作用,做好相关工作。
科技成果推介会现场,宁波市智能制造产业研究院带来的“3D抓取视觉系统”、宁波工业互联网研究院带来的“片上控制模块(CMC)控制芯片”、宁波清水湾技术研究院带来的“轻量化锻造轮毂绿色智造中心”、宁波材料所杭州湾研究院带来的“智能全向移动机器人项目及其产业化”等27项成果引起了在场企业的高度关注,这些成果多数已进入中试阶段,产业化条件好,与宁波“246”产业契合度较高。各研究院负责人结合宁波相关产业布局及发展现状,对成果的核心技术创新点、产业化市场前景以及成果的知识产权布局情况等进行详细介绍,精准把脉当前宁波相关企业技术创新发展的“痛点”和“难点”,为下一步双方开展技术合作交流打开了双向互动的通道。参与推介会的企业代表纷纷表示这些成果很实,更有企业代表表示,“没想到家门口就有研发水平这么高的院所”。
科技成果对接洽谈环节,参加推介的科技企业纷纷就感兴趣的成果和项目与产业研究院代表进行现场热谈,对接会现场气氛热烈、对接成果显著。“我们公司每天出货大量通信芯片,却被自动化抓手速度‘卡’住了脖子。这一困扰多年的难题,没想到在这场会上就找到了答案!”参与对接的宁波德晶元科技有限公司研发副总胡元兴奋地表示。胡元瞄准的这一成果就是由哈工大宁波智能装备研究院自主研发的“智能视觉系统”,该系统中的智能“大脑”将能同时控制机器人“眼”和“手”协同工作,让机器人“反应”更快,预计能为自动化流水线提升30%以上效率。“来甬不到3个月,我们已筹建团队在锦绣曙光人才公寓内开展工作,储备了众多研发成果亟待产业化。这场推介对接会为我们后续扎根宁波,与宁波企业开展深度合作开了个好头。”哈工大宁波智能装备研究院卫作龙博士介绍道。
首场科技成果推介和对接洽谈会顺利结束后,根据宁波科技大市场统计,共有8个项目与现场企业达成技术合作意向,意向合作金额超过1100万元。参会企业期待能举办更多这样的活动,能有更新更好的成果参与推介、对接,为企业创新发展提供精准有力的高端智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