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华社

分享互联网新闻

天津西青区:科技助力精准监督

更新时间:2019-04-25 15:04点击:

天津西青区:科技助力精准监督

单新源

连线嘉宾:天津市西青区人民检察院检察长 单新源

连线记者:本报记者 李娜

新闻背景:近年来,天津市西青区检察院充分挖掘利用检察大数据的潜在价值,有效发挥“监督、管理、服务、参谋”职能,以内设机构改革为契机,强化分析研判能力,促进业务分析研判工作整体提升,推进大数据与检察工作深度融合,更好地服务检察监督。

记者:信息技术日新月异,贵院如何利用大数据来促进检察办案工作的转型升级?

单新源:我院一直坚持“数据是资源、应用是核心、需求是导向、安全是保障”的理念,按照最高检“智慧检务”工作部署,提出“向数据要质效”,充分利用统一业务应用系统数据,强化业务分析研判和态势分析,发挥系统数据采集、提取、整理、比对、运用的多样性和时效性强的功能。同时,选派多名业务骨干赴天津市软件学院、大型国有企业学习大数据的抓取、筛选、比对方法,简化人工操作。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干警可以熟练应用大数据规范办案,节省出时间集中精力去研判案件事实、证据认定和法律规范的分析适用,大大提升了办案效率和质量。

记者:在对大数据进行分析时,怎样保证基础数据的准确性?

单新源:我们重点发挥数据中心管理中枢的职能作用,加强案卡填录质量把控,推动落实好案件承办人、流程监管员、统计员责任,督促各部门及时、完整、准确填录案卡信息。案管部门也采取有效措施切实加强案卡填录质量把控,比如,坚持每日及时对最新统计数据进行审核和传递,将案卡填录和统计数据错漏情况作为流程监控通报的一项重要内容在全院进行通报。

记者:能介绍一下贵院是如何利用分析研判服务法律监督职能的吗?

单新源:我院通过分析量刑建议采纳率和诉判不一案件,发现司法人员之间就某些法定情节、量刑幅度等存在认识差异,容易造成案件相同事实、相同情节判决存在偏差。在对个案量刑精细研判及类案大量统计分析的基础上,研究提炼出“审查—核算—评估—调整—量刑”的“五步法”量刑程序,帮助进行个案量刑精细研判及类案统计分析。

记者:作为司法机关,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也是检察职能的题中之义,那么检察大数据能够在这方面提供哪些支撑和帮助?

单新源:我们从核心数据、常规分析、专项分析、办案评价、人员管理等管理方面为社会综合治理提供了决策支持。比如在对近3年受理的危险驾驶犯罪案件进行大数据分析时,发现案件来源之一为交管部门临检查验,仅占比38.6%,据此建议业务部门向交管部门发放检察建议,要求加大对案件多发地区的执法力度,确保执法效果。在向区政法委汇报后,获得区主要领导批示,要求交管部门加大集中地区执法力度,联动形成合力。

我们还针对毒品案件高发的现状,利用大数据综合分析了近5年来我院办理的毒品犯罪案件,发现毒品犯罪高发、频发的重要原因之一是本区外来务工人员较多,法律意识普遍不高。该份毒品犯罪分析报告得到了区政法委主要领导的密切关注,对此作出重要批示。我院一方面持续关注毒品再犯人员动态,一方面积极与综治部门沟通联系,加大法律宣传力度,强化公众“反毒”法律意识,同时在街镇政府的支持下,逐步增加外来务工人员的就业机会,不断完善社会保障制度。通过综合治理,有效降低了辖区内涉毒犯罪的发生。

官方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