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19-04-30 15:00点击:
中国科技网记者 马爱平
“中国馆取意‘锦绣·如意’,如一柄温润的如意,舒展于青山绿水之间,呈现了‘锦绣园艺情,如意中国梦’的设计理念。自然与建筑、人文与科技融合的建筑工艺,体现了师法自然的诚意。其包容的建筑形态,具有海纳百川的气度;谦和包容的姿态,尽显大国首都风范。”24日,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副院长李存东在接受科技日报采访时表示。
4月29日,2019年中国北京世界园艺博览会即将在北京延庆拉开帷幕,中国将向世界亮出“美丽中国”新画卷。
三千多年前,人们用诗歌叙述了周王宫殿的建造过程,留下《诗经·小雅·斯干》这部我国最早的建筑诗,其中“如鸟斯革,如翚斯飞”即是形容中国古建筑屋顶微微翘起,像鸟儿展翅一样轻盈。
“中国馆的设计从中得到启发,屋顶借鉴传统斗拱榫卯工法,叠瓦为顶、排梁为架,使用当代工艺再现飞檐翘起的古典建筑灵动神韵。”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建筑一院院长景泉说。
那么,在中国馆中,有哪些绿色科技?
“在覆土展厅观众可以体会到冬暖夏凉。远古时代,人类的基本居住形式是‘巢居’和‘穴居’,这蕴含着朴素的生态智慧。设计师们效仿先人的古老智慧,将部分展厅覆盖于梯田之下,提高建筑的保湿隔热性能,降低采暖能耗。”景泉说。
中国馆雨水收集则采用了生态微循环系统。设计师们在屋顶设置雨水收集系统,场地采用透水铺装,地下设雨水调蓄池,回收处理后的雨水用以灌溉梯田,生态微循环打造了一座会“呼吸”、有“生命”的绿色建筑。
“设计师们利用地道风的理论让进入空调系统的新风先经地道与土壤发生热交换,实现夏季预冷、冬季预热。地道风管采用‘HDPE’高密度聚乙烯材料,避免了传统混凝土地道风管结露、发霉等问题对空调系统的影响,降低了空调能耗。”景泉说。
中国馆还使用了世界先进的非晶硅薄膜发电技术,屋顶安装的1056块光伏玻璃在没有直射光的情况下也可发电,更贴合建筑造型,琉璃光瓦还可汇聚太阳光能,打造出璀璨画卷,点亮世园之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