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华社

分享互联网新闻

海南瞄准深海科技、南繁育种、航天科技领域 努力打造科技创新高地

更新时间:2019-05-08 23:56点击:

  海南瞄准深海科技、南繁育种、航天科技领域,努力打造科技创新高地

  精准发力“海陆空”提升科技含金量

  海南日报记者 王玉洁 实习生 钟南 李婷

  有没有一个神器,拥有它,你可以“洞悉”一整栋建筑物的全貌?在2019年三亚科技博览会上,操控一台高约2米的“小推车”,就能把展厅所在建筑物的三维实景图绘制出来,每个角落都清清楚楚。

  这台设备的奥妙,在于它拥有M6三维激光移动扫描系统,能采集高精度的激光点和720°全景,采集人视线看不到的地方,还原建筑物全貌。

  卫星模型、航模、载人潜水器模型、纯电动城市跑车、无人驾驶旅游观光车……脑洞大开的“黑科技”就在你我身边。近年来,海南瞄准深海、南繁育种、航天等领域大力推进科技创新发展,“科技+海洋”“科技+航天”“科技+旅游”“科技+农业”“科技+扶贫”等正在影响海南发展的方方面面。

  科技兴海步伐强劲

  戴上VR眼镜,不用真正潜入海底,你也能乘坐“深海勇士”号载人潜水器到深海进行科考作业。通过虚拟现实技术体验深海科考的背后,是海南加快科技兴海步伐、科学探索深蓝的持续努力。

  自2013年中国科学院深海科学与工程研究所(以下简称中科院深海所)在三亚成立以来,海南就持续把目光投向南海,开展深海研发和试验,加快发展深海科技事业。

  “我们完成了马里亚纳海沟万米深渊科考、西南印度洋热液科学考察等多项科考任务,取得了丰硕的科考成果,创造了许多世界第一。”中科院深海所首席顾问刘心成说,探索深海对探索地球生命科学、人类生命科学以及地球资源意义重大,值得科学家为之拼搏、奋斗、冒险。

  海南具备开展深海科考的天然优势,这里吸引着全国涉海科研机构的目光。当前,三亚崖州湾深海科技城建设正在稳步推进;中科院深海所正在实施深海关键技术研究,打造深海科技共享开放平台;中国船舶重工集团有限公司、中国船舶工业集团有限公司等国家级科研机构及企业相继落户深海科技城……向深海进发,海南积蓄着更大力量。

  南繁育种服务全国

  “杂交水稻的成功,一半功劳应该归功于南繁。”“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曾这样评价南繁。

  素有“种子硅谷”之称的南繁科研育种基地,每年吸引着6000多名科研人员聚集三亚、陵水、乐东等地,依托海南的热带气候和种质资源,他们在这里进行农作物的基础研究、品种选育、种子鉴定和生产推广。

  南繁科研育种基地使得我国农作物品种选育推广明显提速,也为“一带一路”建设发展贡献独特力量。三亚市南繁科学技术研究院院长柯用春介绍,经过60余年的发展,从杂交水稻、高产玉米,再到抗虫害的棉花,我国已育成的7000多个农作物品种中,有七成以上经过了南繁基地的培育。

  近年来,海南积极推动南繁科技城建设,谋划国家南繁育种重点实验室,引进育种领军人才和团队,并依托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省农科院等科研机构和高校,培育建设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加快科技成果转化,为热带高效农业插上科技的翅膀。

  空间科技创新成长

  在2019年三亚科技博览会上,“海南一号”光学卫星的模型揭开了海南卫星星座的神秘面纱。

  “今年年底,我们将在文昌发射‘海南一号’一期4颗光学卫星,目前搭载火箭的型号已经选定。”中科院空天信息研究院海南研究院院长杨天梁介绍,中国科学院电子学研究所、遥感与数字地球研究所、光电研究院等一批科研平台的入驻和资源的倾斜,加快了海南卫星星座项目建设的步伐,加快了海南空间信息服务和商业航天服务辐射东南亚的步伐。

  面向航天科技应用,海南在探索、在实践。在三亚中科遥感信息产业园,这里入驻企业已完成固定资产投资7050万元;文昌航天发射场完成了长征七号、长征五号火箭首发等重大任务,成为中国新一代运载火箭的主力发射基地,借助航天观光游,文昌市龙楼镇好圣村的村民人均收入不断增长;科技部也出台文件支持海南培育建设空间对地观测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打造空间科技创新战略高地,上九天揽月。

  现代科技包罗万象,海南科技创新重在精准发力。省科技厅主要负责人介绍,过去一年,海南科技投入持续增长,科技计划专项经费达到5.7亿元,主要支持海洋资源、热带特色高效农业、电子信息、低碳制造等领域发展。新的一年,海南建设自由贸易试验区和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的科技创新发展之路依然明晰,就是要不断争取在“海陆空”领域,成长为领跑全国的科技创新高地。

  (海南日报海口5月7日讯)

官方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