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华社

分享互联网新闻

数字定海创新未来

更新时间:2019-07-03 20:10点击:

  

数字定海创新未来

“华业塑机”生产车间

  数字时代,数据就是机遇和潜力。当前,信息化引领经济社会发展已是大势所趋。数字经济、数字政府、数字社会等和“数字”相关的信息化成果,早已与我们的生活密不可分。去年,我区信息化指数为96.36,两化(工业化、信息化)融合总指数为70.95,数字经济综合评价指数为75.1,数据排名在全市范围领先。同时,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新业态新模式、政府与社会数字化发展、基础设施建设等多方面齐头并进,为我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

  在数字化创新持续更迭的状态下,如何牢牢抓住新一轮科技改革契机,推动数字化技术与实体经济、公共服务等融合发展,成为我区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实践课题。

  传统产业变革加快质效提升

  当互联网技术与新的工业变革浪潮相遇,传统实体产业的出路在何方?面对数字经济发展浪潮,我区部分企业主动出击,从线上走向线下,加大研发投入,拥抱新技术,借数字经济的“翅膀”实现新的腾飞。

  智能剖鱼洗鱼、智能快速解冻、鱼片定重定尺寸智能切片、超低温液氮速冻……在位于舟山国家远洋渔业基地的浙江大洋兴和食品有限公司内,一座年加工3万吨水产品的智能工厂已建成投产。“传统水产品加工是粗放的生产模式,对原材料、人工、资本等外在要素有较高依赖,在加工技术改良、产品品质提升、产品创新等方面也存在不足。”该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说,这座智能工厂除了引进智能化加工生产线外,还引进了智能仓储设备及管理系统、企业资源计划管理系统、电力及制冷设备、污水处理设备等各种系统,使加工过程更加安全、环保。参照同等产量的传统水产品加工,至少需配备400名工人,而在智能工厂中,工人总数只需120人左右,摆脱了以往劳动密集型企业的局限,质量管理更加规范,产品品质更加可控。

  在数字化驱动下,我区工业制造正在构建更敏捷的生产、经营、管理体系。位于金塘镇西堠工业园区的浙江华业塑料机械有限公司,从事塑机螺杆行业30余年,于2016年借助厂房搬迁的契机,根据生产工艺流程对车间重新设计,形成流水线作业,同时引进国际一流设备,机器换人提升生产销量。除了加大硬件投入,该公司还特意引进国际先进管理体系,重新搭建组织架构,公司战略开发、经营运作方式也焕然一新。“以往公司产品出现质量或供货问题,到终端才会发现。现在产品在下料过程中就会自动生成二维码,并在加工过程中实时更新,我只要打开电脑或者手机,就可以直接看到产品的生产情况。”该公司董事长夏增富告诉记者,引进国际先进的麦肯锡管理体系后,企业年产值每年递增25%左右,顺应了数字经济的发展趋势,助推了企业驶向高质量发展的“快车道”。

  当产业智能化成为推动传统产业发展的重要力量,我区也瞄准智能制造方向,打出了“数字工厂”“5G+智能制造”“企业上云”“两化融合”等系列组合拳,并加快水产、螺杆、船舶、汽配等传统优势行业改造升级,推动传统制造企业数字化转型。2016年,“华业塑机”入选省级个性化定制示范试点企业培育名单;2017年,“良海粮油”“华业塑机”“增洲造船”入选省级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示范试点企业;2018年,“中海粮油”“久意达”“金鹰塑机”入选省级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示范试点企业。“大洋兴和”“华业塑机”“良海粮油”三家企业相继列入智能制造示范试点企业。此外,“森森集团”“华业塑机”等4家企业启动了工信部两化融合贯标体系认证工作。

数字定海创新未来

“森森集团”首开网上直播模式

  数字产业发展释放前行动能

  近年来,海洋电子信息、海洋电子商务、海洋文化创意、海洋新材料新能源等一批新兴产业项目相继入驻我区,把发展目光瞄向前沿领域,用数据资源加速科技创新和成果转换。

  位于定海海洋科学城的浙江英特讯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致力开辟远洋渔业信息化服务市场的科创型企业,也是国家远洋渔船船位监测服务华东地区分中心,为全国近3000艘远洋船舶提供船位监测、海上通讯、安全救助等服务。该公司还于去年开拓了非洲、大洋洲等国外市场。作为国内为数不多从事生产船舶通导通信产品的企业,“英特讯”不仅将目光着眼于产品本身,更把精力投入于相关应用软件开发,打造自己的用户“网络”。“数字经济时代,科技变化‘一日千里’,只有走在他人前面,才会赢得更多的发展机会。”公司总经理李晨告诉记者,为保持企业的技术领先优势,公司的研发人员占了总职工的60%,每年公司都会投入销售额20%的经费用以研发,并积极与浙江海洋大学、上海海洋大学的团队开展合作,以“研发+品牌”双轮驱动占领市场高地。去年,该企业实现产值1500万元,保持了每年30%左右的增长幅度。

  “英特讯”的创新发展并不是个例,目前我区共有国家高新技术企业43家,省级科技型中小企业201家,省级企业研发中心(技术中心)26个,与浙江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中船重工第七一六研究所等大院名所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引进建立院士工作站等创新载体5家。我区还依托定海海洋科学城,以海洋电子信息产业为主攻方向,打造数字产业平台,辐射带动海洋电子信息产业园、军民融合高新技术产业园、电子商务产业园、海洋文化创意产业园等五大数字产业平台。

  随着数字产业不断创新发展,数字“红利”持续释放,我区电子商务产业的发展越发迅速。

  今年5月,森森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的APP “森森之家”首开网上直播模式,开启“直播+电商+营销”的全新销售模式。从2013年成立电子商务部增添网络销售渠道,到2016年开发手机APP,再到如今招募专业主播直播卖货,一系列向网络市场靠拢的举动不仅加速了公司产品推广,有效提升了客户粘性,更实现了销售数据的不断增长。去年,“森森集团”网络销售额达2亿元,今年上半年,网络销售额已接近1.5亿元,预计今年将突破3亿元。

  从最初的实体门店,到线上平台发力,再到全渠道营销,数字化与零售场景结合、电商与实体线上线下渠道融合的智慧零售新模式渐成电子商务行业发展新趋势和新方向。据统计,我区现有登记在册的网上销售类企业1000余家,其中上规模企业200余家。今年1至5月,我区实现网络零售额9.5亿元,同比增长59%。

数字定海创新未来

“最多跑一次”办理现场

  精细化治理构建智慧城市

  “以前办理企业开办手续,至少要一星期,还要跑多个部门,现在只要在网络平台提交信息,跑一趟窗口就够了。”在区审交办市场监管窗口,我区某船舶制造公司负责人邢杰体验完“企业一日办”服务后连连称赞。

  将“最多跑一次”朝向数字化发展,是我区加快推进政府数字化转型的一个缩影。随着政府数据充分整合、共享利用,政务服务逐步实现全程网办。全区各部门改造业务信息系统,与市、区大数据共享平台对接,用数据“跑腿”代替群众“跑路”。目前,我区已实现60%以上的民生服务事项实现“一证通办”,有些业务甚至可以网上直接办理,实现群众“零跑腿”。

  除了政务服务更加人性、便捷,数字化的“城市大脑”还在各行业、各领域的建设应用中发挥出重要作用,让群众享受数字化社会管理带来的便利。在乡村小学和乡村薄弱初中学校,学生和教师可以通过“互联网+义务教育”跨校同步互动课堂,享受到城区的优质教学资源;在区中心医院,患者得益于“诊间结算”新模式,结算付费不用再去收费窗口排长队,只需要将市民卡交给医生,就可以完成现场结算;在区综合行政执法局智慧城管分中心,智能系统利用视频智能识别、图像比对技术进行自动操作,一旦发现乱设摊位、占道经营、违章停车等现象,便会自动提醒,通过人工审核后立刻分派相关部门工作人员前往处置;定海警方不断推行“云上公安、智能防控”体系,推进高清监控、物联网、治安小区等感知体系建设,提高预测预警预防能力,为辖区群众安全保驾护航。

  我区还加快建设“移动支付之城”,推动移动支付在电子政务、公共交通、医疗、教育、商业、旅游等领域的应用,实现移动支付在公共服务领域全覆盖。同时,积极培育无人超市、智能便利店等新零售模式,丰富智慧旅游、智慧医疗、智慧教育、智慧交通等服务产品供给。“我们即将启动‘数字长白岛’建设,搭建‘一网一云一平台’的服务架构,将数字化建设应用辐射到偏远海岛,造福海岛居民。”区经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说,这一举措将解决偏远海岛政府数据开放度低、数据孤岛和碎片化等问题,更利于海岛产业、公共服务和社会治理的数字化发展。

  █记者手记

  抓住数字机遇拥抱数字定海

  在万物互联的新时代,数据资源已经和资本、劳动力、技术、土地等传统要素一样,成为战略性资源。相关数据显示,数字化程度每提高10%,人均GDP就会增长0.5%至0.62%。当我们聚焦数字化社会带来的科技变革、经济动力、民生改善,便可以清晰看见数字定海指向的智能化未来。

  数字时代,百舸争流,不进则退。在采访中,记者亲身感受到数字与实体融合带来的改变。对企业来说,数字化转型可以带来质量提升、成本降低、产品创新。对产业来说,可以抓住传统产业数字化转型发展的机遇,向价值链高端转移,同时带动新兴产业“成长”。对政府来说,从数据共享、业务共享到智能化治理的转变,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服务,能更好地辅助社会治理和政府管理。对社会来说,文化、健康、交通、旅游、安全等民生领域的“互联网+”应用,给民众带来触手可及的便民服务,更催生生活方式的改变。

  当数字化与我们的生活越来越息息相关,我们应积极主动拥抱智能社会的到来,运用好大数据资源,做好数字经济文章,为建设现代数字城市提供源源不断的创新供给,同时坚持以信息化培育新动能推动新发展,使信息化成为定海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驱动力,以及政务建设、城市治理的新手段和公共服务的新方式,牢牢把握新时代机遇,切实增强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官方微信公众号